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青少年因其特殊的生存状况而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通过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调查,可以全面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救助工作。调查发现,泰安市流浪乞讨青少年流浪乞讨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环境及自身心理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救助机制上应该坚持多部门协作联动的原则,积极探索专业化人员的介入和干预模式,并帮助流浪乞讨青少年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流浪乞讨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原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萍 《工程与建设》2007,21(6):871-872
"情感"经常被用于表达建筑、表达空间,说明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所生存空间的舒适程度,这种舒适程度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最基本的设计因素,而且要考虑人们的情感因素,考虑人们的心理接受,其设计原则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文尺度两大方面,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湖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救助供给严重不足;部门协调、救助对象安置困难;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氛围和思想意识没有广泛形成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各自责任;由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共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先进的救助管理专业队伍;建立梯队式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6.
程珊珊 《广东科技》2005,(12):57-58
湖北籍青年孙志刚被广州一派出所收容并惨遭毒打致死的事件,被全国媒体广泛关注。正是孙志刚的大学生身份和他的不明不白的惨死,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的原则,取消了强制手段。此次事件也使我们能够对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变和建设做一次深深的思考,传统社会救助是否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如何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夏奈尔的服装设计通过剪裁和比例使身体的优点得到强调,从而改变妇女对自己的束缚,把时装设计以男性的眼光为中心的设计立场改变为女性自己的舒适和美观为中心的立场,从而使时装能够更多的为使用者服务。这种设计观点表达出了设计对人的关怀,也是当前设计师需要真正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合分析了当前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特性以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与景观安全性设计的关系,探讨了景观设计对于改善区域安全性所起的重要作用,简要概述了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有关安全性保障的交通、道路、儿童游戏空间及临近建筑的活动空间等,认为景观设计师应担负其所设计区域安全性保障的社会责任,具有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是未来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陈宏 《科技资讯》2008,(4):240-240
室内环境是属于个人的,具有私密性,轻松自由的个性空间,它所要追求的是温馨、舒适、自在、而不是把它装扮成像宾馆一样,冷冰冰没有个性的空间,舒适的室内环境必须融入业主的思想和审美观,把使用者的观点和个性巧妙的结合起来,把设计隐藏在无形之中,使室内环境真正属于使用者而不是只作为设计师的作品,二者的有效结合需要使用者和设计师共同努力。达到环境的真正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鲜卫平 《科技资讯》2011,(30):70-70,72
随着建筑工艺、设备、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引进,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旨在令使用者获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功用性更加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交往与空间的建筑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并从领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宜人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2.
浅析老年用产品设计中情感代偿心理的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情感代偿这一特殊心理在老年人心理活动方面的普遍性,将其引入面向老年人的产品设计当中,强调设计师应该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寻求合适的方式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对情感代偿心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商业美术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商业美术设计师必须是一个具有特殊知识技能的、创作性活动的主体。而且作为设计创作为主体的商业美术设计师来说,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刘源波 《科技信息》2012,(19):213+211-213,2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提高生存质量。对生活环境提出新的要求,时代需要环境艺术,人们追求环境艺术。人作为环境使用主体,需要更方便,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体现人文关怀。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的意见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创建更符合人们要求的生活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不应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临空处栏杆的设计,应考虑使用者心理感受。设计中考虑重心以下必要的视线遮挡,使用材料要有亲和性、厚重感,临空感受安全、舒适。避免过度通透、玄光让人无归宿感。  相似文献   

16.
肖万忠 《科技资讯》2011,(2):155-155,157
随着高职教育设计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学校面对的难题并不是如何扩大招生,如何强化硬件教学设施,如何引进师资人才,因为许多因素参与其中,难以看齐。但是作为基础教学或专业教学的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教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向学生们提供真正有益的帮助。笔者在多年教学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基础上,略有感悟。学生各有所长,各具特点,虽他们能力或有长短,但根本上看,大多数学生还是有学习愿望的。对于如何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们从实际工作中领悟课堂知识,领悟社会对他们的需要,作者基于自身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己之见,期待指正。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和老年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这个群体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获得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障碍环境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同时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敏  赵泽霞 《科技资讯》2009,(21):211-2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在对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如何突出方便、舒适.幽雅等特点,突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当代建筑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含义,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锦强 《科技资讯》2009,(10):95-95
现代住宅的居住环境要实现数量和质量、功能与环境并重,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做出节能、舒适、安全又符合人性化要求的现代住宅设计,满足居民实现居住舒适性、私密性、实用性的住宅消费要求,是建筑设计师必须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钱明光 《科技资讯》2011,(20):78-78,80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应该是规定环境管理的原则,实施的战略规划能够发展为规模发展提供依据。高层建筑限制发展范围,设计师要保证新建筑物及其组成部分能与周围土地利用和运行系统广泛协调,合理布局和发展。有人认为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工作重要理念和内容,应该受到迫切的关注,主要是建筑对周边环境及地方资源消耗的相对严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很大。目前,这些高密度的大型建筑的生态设计,值得设计人员倾注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