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淮安市里运河底泥的采样与分析,揭示了里运河底泥中镉、砷和硫化物的沿程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和横向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测点镉的质量分数均超过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镉的质量分数,最大质量分数是背景值的15.73倍;砷和硫化物的质量分数呈沿程降低趋势,但引河路和造纸厂断面砷的平均质量分数超过了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砷的质量分数,砷的最大质量分数为土壤三级标准中砷质量分数的2.45倍;硫化物在引河路断面污染突出,明显高于其他3个断面底泥的硫化物质量分数;重金属在垂向分布上表现为中部的黑泥层质量分数最高;在污染河段的同一断面,河岸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一般比河中要高.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地表土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地表土中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地表土含汞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呈偏态分布,且城区高于郊区,南郊高于北郊。除个别点属中污染和重污染外,有55%的点已受到轻微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式吸附法研究河体底泥对活性艳蓝X-BR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可划分为高速吸附(小于6h)和缓慢吸附(6h以上)两个阶段.活性艳蓝X-BR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pH值、离子强度、温度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5左右,色度去除率最高;提高离子强度和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4.
利用AMA 254测汞仪分析了淮南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汞含量,分析其分布的季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颗粒物中汞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体积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相关性分析中表明,大气中颗粒态汞主要富集在PM2.5中。 相似文献
5.
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及热力学模型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模型预报了汞在燃煤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分布,模型预报结果与国外研究乾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指出了汞在燃煤烟气中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研究表明在炉膛内的燃烧温度下,汞将蒸发并以单质汞的形态存在于气相之中,氯元素的存在可以大大增强汞的蒸发,随着烟气温度降低,单质汞会与烟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大部分汞将以氯化汞的形态随烟气排放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白乌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为基础,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悬浮物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悬浮物中的汞以腐殖质结合态为主,残渣态次之,水溶态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物相汞的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岸线形态影响近岸水体的水动力状况、沉积过程、微生境及植被特征,对近岸沉积物的物理与化学特征有直接影响,研究其与近岸底泥元素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用以指导滨岸带的生态修复。【方法】以太湖北部贡湖湾退圩还湖修复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项目区选取凹形、凸形和平直形3种岸线形态,按浅滩区、浅水区和深水区3个水深梯度采集样品,分析了不同微生境条件下底泥的粒级结构特征和总磷(TP)、总氮(TN)、有机碳(OC)的含量。【结果】①凹形、凸形岸线形态段不同水深梯度带间底泥粒级结构的差异均较大,而平直岸线段底泥粒级结构在水深梯度上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不同岸线形态段间随水深的变化趋势不同,近岸底泥平均粒径在凸形岸线段随水深增加而增加,在凹形岸线段随水深增加而下降; ②滨岸带近岸表层底泥中TN、TP、OC含量在凹形、凸形岸线形态段随水深的变化总体上大于平直岸线段,凹形和凸形岸线段近岸深水区TN、有机碳含量最高,TP在凸岸线段浅水区最低; ③冗余分析发现,岸线形态与植被状况(植被类型、水深、植被盖度)是影响近岸底泥中TN、TP和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底泥的粒级结构特征与底泥中TN、TP和OC含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与平直岸线相比,相对曲折的岸线形态更有利于增加不同水深梯度带底泥的异质性,对底泥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在湖滨带生态修复时,通过构建相对曲折的岸线形态,可有效促进不同水深底泥TN、TP、有机碳的再分配。 相似文献
8.
水库的拦蓄作用显著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输运过程,库区底部成为重要的碳积蓄场所.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量,研究了官厅水库4个典型区域(近岸区、河口区、浅水区和深水区)底泥柱状样中碳的组成、分布特征以及累积现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底泥碳含量的差别较大,从大到小依次为近岸区(3.04%)河口区(2.48%)浅水区(1.52%)深水区(1.49%),其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52%、56%和55%.四个区域间无机碳含量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别,而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河口区底泥沉积受上游河流淤积作用的影响,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波动,而其它区域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随深度逐渐减小的特点.受不同区域泥沙淤积、植被类型以及水动力条件变化的影响,底泥的碳埋藏率差别很大,分别为河口区(1300g/(m2·a))、近岸区(156g/(m2·a))、浅水区(70g/(m2·a))和深水区(40g/(m2·a)).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黔江区饮用水源地(小南海水库、城北水库和洞塘水库)的水质状况及磷形态分布特征,选择该地区3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年10月—2016年9月的每月进行水质监测,获取36组有效数据,分析了饮用水中磷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3个饮用水源地的ρ(TP)年均值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湖、库标准(0.05mg/L).3个水源地水体中磷均以溶解态为主,小南海水体中溶解性磷(DTP)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正磷酸盐(DP),洞塘水库和城北水库水体中溶解性磷(DTP)的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性有机磷(DOP).3个饮用水源地磷形态的整体分布情况为:ρ(TP)从大到小顺序为城北水库、洞塘水库、小南海;ρ(DTP)从大到小顺序为洞塘水库、小南海、城北水库;ρ(DP)从大到小顺序为洞塘水库、小南海、城北水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饮用水源地均属于3类水质级别,水质状况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10.
11.
漳江口红树林区沉积物中Cu、Zn、Cr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 mg/kg,241.21~301.76 mg/kg,40.55~83.42 mg/kg ,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 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 在33 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mg/kg,241.21~301.76mg/kg,40.55~83.42mg/kg,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樗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在33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2-45
从环境中汞的存在形态出发,按测定方法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几年来汞的形态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红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2-45
从环境中汞的存在形态出发,按测定方法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几年来汞的形态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和悬浮物中27种元素的含量与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与悬浮物中27种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特征.在沉积物中,强烈迁移型元素(Na、Ca、Mg、Sr等)含量比长江、黄河明显偏低,排序为黄河>长江>珠江;迁移累积型元素(Fe、Mn、Ti、V、Cr、Co、Ni、Cu等过渡元素及Al、P、Li等)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排序为长江>珠江>黄河;K、Ba等元素含量则与长江、黄河相近.该江段的不同河段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某些污染元素达50%以上.各元素的形态分布有一定规律,Li、Na、K、Rb、Be、Al、Ga、Ti、V及Nb元素基本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95%以上;Fe、Sc、V、Cr、Ni、Co等过渡元素及P、Ba、Pb、Y等元素的残渣态比例在60%~85%范围内,还有较大比例的铁锰态及有机态或碳酸盐态;Cu、Zn、Ca和Mn的残渣态含量比例最低,均在50%以下,在非稳定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Mn和Zn以铁锰态及碳酸盐态为主,而Ca则以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为主.在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与形态分布变化趋势与相应江段的沉积物相似,但其含量值均比沉积物有明显偏高,残渣态比例均有偏低,非稳定态特别是可交换态比例有较普遍的偏高,也就是说,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潜在活性较沉积物偏高. 相似文献
16.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流域典型城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0~10 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224.3 mg·kg-1 (Pb),21.3~78.1 mg·kg-1 (Ni),67.5~1 126.3 mg·kg-1 (Cr),50.7~217.4 mg·kg-1 (Cu);新城区西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老城区东环城河;其中以C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采样点差异最为显著.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西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较低,且随深度变化较小;受污染较严重的东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普遍较高,且垂直变化波动较大;所调查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能较好表征周边环境现状和污染历程.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沉积物重金属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占总量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u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采样点柱状沉积物各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分析结果显示,巢湖市东环城河2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R.值明显高于西环城河,其重金属潜在污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Pb和Cr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三峡上游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分布及稳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梁滩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监测断面39个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进行了测定,同时选取其中五个底泥样品,利用纳米铁粉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并通过XRD分析对其稳定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梁滩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Pb、As、Zn、Cd、Cr等重金属的污染,其中As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了土壤背景值的110倍。添加纳米铁粉稳定化试剂后,As、Zn、Pb、Cr、Cu、Hg等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XRD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铁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由游离态转变为稳定态是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于2014年秋季对鄱阳湖5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15.52 mg/kg,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285.22 mg/kg,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4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