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代表,已进入了世界经典悲剧的范畴,产生了经典悲剧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剧本以悲剧的视野传达出了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存的决定意义,展示了悲剧创作的特殊品格,表现了关汉卿对中国古代悲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与《窦娥冤》中人物对谋杀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作者与主人公的两种常见的关系,即主人公控制作者与作者控制主人公。在前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自为之他”,其形象不可能被完成化,其性格特征是发展变化的;在后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为我之他”,其形象是完成化的,其性格特征稳定而单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理、事、情”说分析了《窦娥冤》的剧情,从而揭示其艺术美之内涵。从物质身体的生存和种族繁殖两方面论述了理;从事的必然与偶然的逻辑阐述了事;从情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论述了情。  相似文献   

4.
在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复仇剧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从复仇到团圆的特别审美模式。这与西方复仇剧中,“俄底普斯式”、“哈姆莱特式”的悲剧结局有着内涵上的重要区别。中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打上了传统的道德伦理的烙印,传统的审美心理主张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直接促成了大团圆结局的产生。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悲剧审美模式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午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 ,它歌颂的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 ,它崇拜英雄 ,提倡民主。而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就宣扬着“温良恭俭让”的礼教思想。这两种不同的传统思想成为中西方人们的行为准则。在这两种不同文明的熏陶下 ,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又如何呢 ?她们与不幸的命运的抗争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笔者通过对《美狄亚》与《窦娥冤》两剧作一比较赏析 ,以期得到一些启示 :女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青楼集》是现存较完整记录元代曲艺演员的资料,其中包括元杂剧演员的相关记载。考察相关条目,发现其中隐现着元杂剧演员专业化的信息。这表现在杂剧演员一般只录有艺名、演员擅长于一种或兼善多种杂剧角色、以家庭为主兼师徒相授的行业延续方式、商业化性质的演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理、事、情”说分析了《窦娥冤》的剧情,从而揭示其艺术美之内涵。从物质身体的生存和种族繁殖两方面论述了理;从事的必然与偶然的逻辑阐述了事;从情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论述了情。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悲剧的本质精髓出发探讨《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认为《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审美客体(文本)呈现出来的窦娥所追求的以孝道与贞节为主要内涵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客观方面;二是由审美主体(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的痛苦情感和愉悦情感,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俗化。树立正确的民俗旅游理念,积极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江西开展民俗旅游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本文针对江西民俗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通过分析江西开展民俗旅游的条件、资源,说明开展民俗旅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有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当代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但它又是与时俱进的,它在不断变异以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民俗文化的急剧变异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众正在经历一场观念的大转变.面临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型,都市民俗将是当代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清嘉录》是清朝嘉、道年间由苏州吴县顾禄撰写的地方岁时记,它从岁时这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江南日益成熟的城市民俗。从大体上讲,城市民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完全由城市所独立形成的民俗;二是由由乡村民俗演变而成的城市民俗。在《清嘉录》中,前者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和服务业、岁时礼俗等方面,后者则更多地渗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  相似文献   

17.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剧作者通过始乱终弃的女性形象的典型刻画,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间接反映了不同阶级间道德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温州模式”从形成到发展,和温州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温州民俗是历代温州人民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文化,它的“约定俗成”,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产、生活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甚至是不可抗拒和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精神因素中去探索,是基于全体温州人民对优良民族传统精神的发扬,如在创造“温州模式”中温州人所表现的勤劳耐苦精神,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多次超前实践中表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都和几千年温州民俗文化对它们的孕育、影响有关,我们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它们的轨迹,这正是温州民俗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 ,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 ,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 ;《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 ;《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 ;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 ,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