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等规聚丙烯(IPP)和聚高顺式1,4—丁二烯橡胶(PcBR)共混物中PcBR对IPP结晶速度和结晶生长的影响。用x光衍射法研究了共混物中IPP的结晶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说明共混物两相是不相溶的。由DSC测得共混物中IPP的结晶熔化热Hc,Hc与PcBR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简略分析了目前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及应用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研究开发共混改性聚丙烯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提出了对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与应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共混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较全面地就不同添加组份对聚丙烯共混改性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比较了不同填充剂、增韧剂、聚丙烯种类及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合金化对聚丙烯材料的改性效果 ,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使用场合具较佳综合性能的材料配比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5.
1,2—聚丁二烯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用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高分子乳液作为水泥外加剂,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到水泥砂浆中,不同的掺加量,聚合物在水泥砂浆中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形态。当聚灰比值为02时,该共混体系在微观上即可形成良好的连续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反应共混物中PP结晶温度的升高可归结为PPgGMA与核壳胶粒在促进PP结晶方面所表现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EPM改性PP,不但提高了PP的冲击韧性,同时提高了制品的弯曲弹性模量和加工性,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对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共混改性的配方、工艺条件、以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献中报导不少。但对共混体系的聚态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则所见报导不多。我们认为,要获取性能优良的聚丙烯改性材料,找出性能与结构间的联系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聚丙烯(PP)与热塑性聚氨酯(PU)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散相的形态、熔体的流变性质、共混物的热性质及初生纤维的染色性等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PP与PU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PU以分散相分布于PP基质之中,其尺寸及形状随组成而变;共混物熔体的粘度-组成曲线上呈现一个极小值:当PU含量较低时,共混物的耐热性与纯PP相近;初生纤维的染色性也随PU含量的增加,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综述了国内外PET共混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近年来PET共混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着重用粒径为30μm的石墨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无规聚丙烯氯化后,与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按比例混合,在适当溶剂中进行热压本体悬浮聚合,得到接枝共聚物,抗冲击强度达275kg·cm/cm2,抗张强度417kg/cm2,是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  相似文献   

14.
着重用粒径为30μm的石墨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蒙脱土改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中的插层情况;对蒙脱土改性聚丙烯的多组分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组成为78.5%/13.5%/1.5%,加入质量分数为6.5%聚酯离聚物的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且蒙脱土与聚酯离聚物对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改善具有协同作用,较聚丙烯/聚酯离聚物体系的染色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填充IPN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填充方法合成的第一聚合物网络为非交联的聚丙烯(PP)多孔网状结构,第二网络为交联的聚丙烯酸正丁酯(PnBA)的结晶/非晶共混体系的应力-应变力学性能和网络II弹性体组分PnBA对网络IPP组分的增韧作用,探讨了弹性体PnBA的交联剂用量、基质PP取向等因素对填充IPN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平均粒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中加入3份HBP,增容的效果最好;当HBP达到4份时, PP/PVC(质量比为80:20)的相容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了聚丙烯(PP)的综合性能,本研究通过加入EVA和SBS,分别对聚丙烯(PP)进行了共混改性,并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出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最佳配比。EVA和SBS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升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EVA和SBS的加入量为20%时,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用, 只是促进晶核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