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为难治性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李东垣著《脾胃论》创立阴火学说,提出脾胃虚损为百病之源。通过梳理其阴火理论的渊源及治法研究,发现脾肾亏虚、阴火内动与膜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精微下泄、湿阻瘀滞、热郁毒蕴是膜性肾病的核心病机,发病过程中虚、湿、热、瘀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终成虚实夹杂之证。秉承李东垣治疗阴火之法,根据膜性肾病临床特点,采用“安中健脾,固本培元;升阳泻火,祛湿化瘀”的治疗原则,对其辨证施治,可资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口密度”指标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说明了不同的人口密度指标其不同的应用范围。作者特别设计了“人口质量密度”这一全新的指标体系,以推进对人口分布状况的多方位认识,并认为人口密度不完全是一个数量概念。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有关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压力”问题,并提出了有一定创新价值的“人口压力指数”和“需求不满足指数”。  相似文献   

3.
认真研究和解读了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认为:黄氏在批判和统一“传统中国停滞论”和“资本主义萌芽论”两派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在中西方学术界普遍存在着“规范认识危机”;黄氏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微观实证研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过密化”理论分析模式,以实现对“规范认识危机”的超越;其理论构建所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远大于其理论自身,这些启示将成为我们自身学术创新的内在资源。  相似文献   

4.
许焕岗 《科技潮》2003,(1):22-24
2002年11月间,我随农业信息技术考察团出访美国。在这十几天里,通过“行”,对美国的交通状况有了切身感受;通过“看”,对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访”,对美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含有思想解放的前驱之论,书中运用寓论于述亦即隐喻的方式论及了诸多重大话题.其具体内容:一是通过对李斯(谏逐客书)的赏析,揭露了闭关锁国的实质就是文化禁锢;二是通过对“唯食忘忧”及“言利”说的肯定,对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率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三是通过对“甘食悦色”现象的阐释,抨击了“文革”当年的左倾狂热与禁欲思潮;四是通过对圣人“法自然”说的剖析,指出了专制理论亦即“全面专政”论的认识误区.结论:《管锥编》中有关治国安邦大政方针的见解,说明了党心民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指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以坚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为前提;马克思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恰恰是相通的;由于占有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必然会有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本质上不同“源”,但在符合“马克思条件”下,现象上同“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秦皇”、“汉武”已经作为“原型”进入了炎黄子孙的“集体无意识”。《文心雕龙》通过对“焚书”导致“法家少文”的秦始皇进行了批评,同时又写了秦始皇和文学的互动。刘勰对汉武帝主要涉及对其文学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武帝“崇儒”、“爱文”对文学的影响;对文学知识的礼遇。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其“风动于上,波震于下”的“帝王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认为“史有诗心、文心”,这里的“诗心、文心”主要指涉的是文学的虚拟性。对此可以从其反复阐发的两个命题来理解:“诗可凿空”;“文词有虚而非伪,诚而不实者”。对文学虚拟性的强调,凸显出钱钟书对文学主体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构成对二十世纪以来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主流文艺社会学理论的一种反驳。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对如何养生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形成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养生理论。它的养生理论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达乎性命之情”的性命观;二是“六欲皆得其宜”的嗜欲观;三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观;四是“达乎生死之分“的生死观;五是“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音乐观。《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比较诗学角度出发,对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具有典型意义的命题“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作一比较观照,探求两者的契合与差异,并用“有意味”的手段描述“意境”,以期对以“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为代表的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有一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由法国CRESSON研发的软件C.H.A.O.S,通过在一个“时间轴”上标识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各种有“社会-文化”价值的声音场景,实现对城市声音环境的高质量再现.但该软件不能针对使用者的具体项目提供有实践价值的声音规划参考.为了实现这种新功能,文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各种类型城市声音空间组合关系的理论认识,提出了“声音贡献和声音需求”理论以及“时间齿轮”理论,并把这两个理论作为新软件的运行逻辑;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声音事件档案”和“声音空间比对表”,把涉及城市声音空间相互影响的多维数据整合到软件中.通过新的软件功能,普通使用者能够较轻易及高效地获得具体项目的声音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流的国际政治学流派理论很少直接探讨民主问题,但在各自的理论逻辑中却都“隐藏着”对国际民主的态度与价值定位。相比之下,国际政治学自由主义学派理论中更多地“暗含”了国际民主的价值成分,但亦有不相融之处。因此,对自由主义核心理论的“民主性”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从学理上认识国际民主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的一种构想。它的中心思想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可以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以苏为鉴”是认识背景;为解决“三大改造”后期的遗留问题,是实践背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发,是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5.
以“哲学是什么”为核心的元哲学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理论活动的轴心,马克思是通过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而进入哲学殿堂并登上理论的峰顶的。马克思力求通过对哲学自身的追问与反思、通过揭示哲学的实然形态和应然形态的巨大反差。借助于揭示“哲学不是什么”来界定“哲学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有关元哲学问题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和哲学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焦红  黄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64-164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的“风水学”与企业管理的内在关系。由于它的内核集中体现在《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中,所以本文就“风水学”的三大理论精华在管理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在“风水学”思想的哲学层次上探讨了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指出了两者的共同内核——“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而且在此过程中对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孟子、荀子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在父母有过时,子女应当如何做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的亲爱是人群相互亲爱的根源,从而极力爱护、培育之;同时孟子认为人人只要诉诸自身的“良知良能”,就能够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故他主张在父与子有过时,父子均应“父子之间不责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元礼义”,人反求自性是不能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辨知能力来认识其合理与否,故荀子主张当父母有过时,子女在不失对父母爱敬的基础上,可以与父母争论,最终由父母通过自己的辩知能力来认识并改正过失。可以这样说,孟子主于反身自求,荀子主于外在辩知;孟子主于向内,而荀子偏于向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等人地关系理论的分析 ,认为不同的关系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认识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艺术理论的探究颇具特色,而关于“妙悟”的论述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严羽“以禅喻诗”,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是禅家语,本意是指心解神领,与心领神会近义。严羽借用禅家的“悟理”论“诗道”,他的“妙悟”说,似乎兼有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对创作规律的掌握两方面的含义。就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来说,他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按此标准,认为诗有第一义和第二义之分。第一义指作品的艺术境界很高,即那些能充分反映诗歌艺术特征的优秀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邓小平在列宁和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表现在:继承和发展关于“双改造”理论,提出了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关于培养人才目标理论,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关于教育方针理论,提出了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相适应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关于知识分子理论,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关于人才培养战略理论,提出了“三个面向”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