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平川种小麦、荒沟栽枣树为主的枣粮间作成为山西省运城地区立体经济农业结构的最佳模式,也成为当地农一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运城地区枣;粮间作面积达200多万亩。近年,运城地区以优质苹果为主的经济林开发使当地农民逐渐富裕起来。随着本地及外省苹果市场的日渐饱和,运城地区提出了“水果向干来转移”、“经济林向生态林转移”的新思路。90年代初,稷山县开始30万亩冬粮间作、20万亩水树丰产林网的经济林工程建设,发展以“稷山板枣”为主的干果业。临犄、运城、平陆、新绎、闻喜等县市也以当地名枣为主,开发“四荒”发展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地区既有发展水果生产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也是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的区域。以漳浦县为例,分析了热带气旋对坡地果园生产造成的损失及原因,并提出以景观规划设计等措施为主的坡地果园防风减灾建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市二半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6%以上。该区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人均年收入较低。“一亩园,十亩田”,水果亩产值比粮食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水果种植已成为攀枝花市二半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占农民年收入的30%-40%,个别家庭占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9,(15):86-86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肇庆分中心等单位共同立项研发的“果鲜堡牌沙糖桔新型功能性保鲜剂”在用户应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动以沙糖桔、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为主的南方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由上述单位共同举办的南方水果保鲜技术研讨会暨“果鲜堡”客户答谢会于近日在华南植物园召开。该次研讨会将有助于增强南方水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我省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6,(12):22-22
2006年初,随着东城区雍和园的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八园”的新格局得以形成。雍和园被定位为“以发展数字化产业为主,成为全国的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地。”  相似文献   

6.
温翔宇 《广东科技》2021,30(2):34-38
水果产业已成为我国继粮食和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 2019年,我国果园种植面积为1204万hm2,水果产量为2.74亿吨,居世界首位.但国内优质果园多分布于川中、两广、陕甘等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与传统种植模式影响,果园机械化程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果园生产管理多以人工作业为主,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并被游牧文明所交融的多元化综合文明,但沿海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近代以前却始终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或半边缘地带。近代沿海地区虽有很大发展并在经济实力上超过内陆地区,但其发展却是畸型的。仍未列入国民经济最先和最重点发展地区,仍未发挥沿海地区的巨大的潜力。实行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加强和深入对沿海地区“区情”的调查研究也就显得更为必要。沿海学的创建因而也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8.
曹芳芳  王喜亮  李军旗 《科技信息》2010,(21):J0041-J0042
河南省卢氏县马阴地区研究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为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本文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该区划分出三个地球化学异常区:Ⅰ区元素组合异常复杂,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以Ag、Pb异常为主,是寻找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Ⅱ区异常以Mo为主,经查证有钼矿(化)体的存在;Ⅲ区异常最为简单,以锌元素异常为主。通过本区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研究区的地质、蚀变等特征,可推断出该区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状况、成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特殊地形和气象的影响,空气污染已成为近年来温州市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1997—2003年温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环境空气污染以尘类污染为主,而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污染呈现加重之势;市区空气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根据聊城地区西部贫水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该区应以节水型衣业为主,辅之以补源措施,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重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自然资源空间布局显现出水平递更特征。以药材和水果等经济植物为主的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蕴藏丰富,以岩盐、天然气为主的特色矿产资源禀赋突出,为库区新型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优势基础。因此,库区产业重构路径选择要以岩盐、天然气为主导的盐气化学工业、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以建材资源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业、以中药材资源深加工为主的医药工业、与特色农业紧密结合的食品加工工业为突破口,创建库区新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类型复杂,土壤类型众多,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十年九旱与十田九旱的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我市粮食生产必须坚持以旱作农业为主、以秋粮为主、以杂粮为主。杂粮区本来就不是粮食生产优势区,但如何保证当地农民习惯性基本食口粮食,进而达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05,(2):54-54
珠海市金果达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自有优质水果基地2000亩,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由珠海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和珠海市下栅水果场合并改制而成的生产科技型企业。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经过改革前后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珠海市规模最大的外向型优质水果科研生产示范基地、华南农业大学科研教学(珠海)基地、  相似文献   

14.
兰州 -白银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及黄河上游区 ,是甘肃中部主要的粮食、疏菜、水果生产区。其中兰州是甘肃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白银是甘肃重要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以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沙化为主的环境灾害日趋加重 ,对该地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 ,针对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划分了成因类型和分布特征 ,查明了各类环境灾害的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 ,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汉中科技》2008,(4):F0004-F0004
汉中植物研究所是开发秦巴山地生物资源的区域性研究所。该所林果中心以发展汉中果品产业为工作重点,积极建设名优水果示范园,大力引进国内外名优水果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全市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晓冀 《科技信息》2009,(20):I0039-I0040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逐渐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正处于社会化改革之中的高校后勤来讲,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管理服务为主的事业型单位向以经营服务为主的企业型实体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中,如何搞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为后勤体制改革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已逐渐成为后勤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梁斌 《攀枝花科技》2007,32(4):38-40
一、米易县畜牧业发展概况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下游与雅砻江交汇区。全县幅员面积2094.6平方公里,辖7镇5乡,总人口20.7145万,其中农业人口17.676万,农业是其主要产业。人口以汉族为主,彝、回等多民族共同聚居。近年来,畜牧业作为米易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国家对养殖业的大量投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米易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1 吸果夜蛾的习性 吸果夜蛾在我区为害比较严重。森林覆盖率高的丘陵或深丘地带以梨为主的多种水果受害最重。据笔者调查原天星、金城一带的梨园,果实受害率一般达30%左右,重的达50%-80%以上,其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9.
平原水网区以农田、水系为主,森林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国家关于生态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提升平原水网区的森林覆盖率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浙江省嘉善县长秀村为例,基于田林水共生理论,提出平原水网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设计方案,通过道路、河流、农田、村庄的绿化优化设计,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覆盖率.该方案对平原水网区绿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成  王方 《工程与建设》2009,23(6):775-777,780
随着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城市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辐射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扩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敏感性的地域。边缘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对自身以及所属的大城市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现有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主要的发展模式,以及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如何去选择发展模式,然后以合肥市三河镇为例,探讨其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