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镀锌层无铬钛盐的蓝色钝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镀锌层钛盐溶液钝化替代传统的铬酸盐镀锌层蓝色钝化的工艺和形成蓝色钝化膜的机理.通过对镀锌层钛盐溶液pH值、温度和钝化时间的优选试验,获得了色泽均匀、耐腐蚀性能优良的蓝色镀锌钝化膜层.蓝色镀锌钝化膜表面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钛盐溶液获得的钝化膜主要成分为Zn4Si2O7(OH)2·2H2O,SiO2,TiO2和ZnO等.受钛盐溶液pH值、温度和钝化时间的影响,镀锌钝化膜的外观色泽(从蓝色向彩色)、膜层表面微观形貌、成分和耐腐蚀性能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HRXRD)测定了不同介质层钝化后异质结势垒层AlGaN的附加应变,用范德堡霍尔效应测量法测定了不同介质层钝化后异质结二维电子气密度,发现AlN钝化层尽管给势垒层带来附加的压应变.但依然使二维电子气密度增大,借此讨论了钝化对势垒层表面态产生的影响,分析了钝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以三价铬替代镀锌层钝化溶液中的六价铬,实现镀锌工艺的清洁生产,利用中性盐雾实验(NSS)、Tafel曲线和扫描电镜对镀锌层三价铬和六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行为、耐高温性能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NSS实验结果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高于六价铬钝化膜,NSS时间可达84 h;Tafel曲线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腐蚀速率低于六价铬钝化膜,耐高温性能则高于六价铬钝化膜;SEM照片显示,三价铬钝化膜的表面形貌为致密结构,高温处理后膜层变化不大,而六价铬钝化膜表面为疏松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硅表面沉积氧化铝作为钝化层、掺铝氧化锌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应用于有金字塔结构和黑硅结构的光伏电池上。通过反射光谱、电流-电压曲线、外量子效率等测试,比较平面硅、金字塔绒面硅和黑硅三种不同结构电池的光电性能。通过在金字塔结构表面沉积10个循环氧化铝作为钝化层,180 nm掺铝氧化锌作为透明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1.23%,短路电流28.72 mA/cm2,开路电压0.548 V,填充因子0.71。相比于没有钝化层和掺铝氧化锌薄膜的样品,电池各方面性能都得到提高。将该钝化层和透明电极应用于黑硅电池上获得了8.89%的光电转换效率。证明掺铝氧化锌作为透明电极、氧化铝作为钝化层,对微纳结构电池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C和Ti双注入H13钢抗腐蚀钝化层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Ti与C双注入抗腐蚀和抗点蚀钝化层生成的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腐蚀坑,发现注入层表面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既能抗酸性腐蚀,又具有优良的抗碱性点蚀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在C注量不变时,增加Ti注量可使抗腐蚀特性增强;而在Ti注量不变时,增加C注量可使抗点蚀特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测得AlN和Si3N4介质钝化后的AlGaN/GaN异质结的高频C-V(电容-电压)曲线,由此计算钝化层与AlGaN势垒层界面电荷面密度,发现AlN钝化层与势垒层界面的电荷面密度较Si3N4更大,同时AlN钝化层薄膜含有的可移动离子数目更多.根据I-V(电流-电压)曲线讨论了用磁控溅射技术生长的AlN钝化薄膜质量,发现AlN薄膜绝缘性不够好,可能是在室温磁控溅射生长过程中从靶材溅射出的Al原子未能与N2充分反应,导致沉积的AlN薄膜不够致密,含有的电子隧穿通道多.因此可改善反应条件以提高AlN薄膜质量.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氧化及苯并三氮唑(BTA)钝化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化学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并与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BTA可取代铬酸盐的钝化处理方法;化学氧化处理略逊于BTA或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此外,对化学氧化和BTA钝化处理方法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俄歇电子能谱法研究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组成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钝化膜层和中间层的厚度分别约为0.2微米和0.14微米;钝化层的组成基本上是均匀的,主要含有Cr和O元素;绿色钝化膜表面的S,P,N,Cl等杂质只存在于膜层的外表面。  相似文献   

9.
采用铬酐、磷酸二氢钠、硫酸氢钠、OP-10为主要原料,加入合适的添加剂XY-03B,研究成功了一种锌镀层军绿色钝化工艺,探讨了主要成分和工艺条件对钝化膜质量的影响,检测了钝化膜的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钝化膜为军绿色,膜层光亮鲜艳,附着力好,装饰性好,耐蚀性好,主要性能指标与铬酸盐彩色钝化膜相当.且钝化液稳定,可调性好,钝化液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多层膜系在某一波长的反射率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入手,采用等效分界面和权重反射率Rw的概念,给出了多层膜系优化的普适方法.具体计算了钝化太阳电池(含SiO2钝化层)的单层减反射膜和双层减反射膜的优化设计,给出了常用减反射材料的最佳膜厚值,并得出结论:双层膜的减反射效果优于单层膜,平面双层减反射膜的权重反射率Rw小于6%,加微槽结构后降至2%以下(SiO2钝化层厚度为25nm).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钛离子对硅酸钝化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及耐蚀性能的影响,在硅酸盐钝化液中加入钛离子,通过SEM、XPS、交流阻抗谱(EIS)及中性盐雾试验(NSS)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钛离子的加入可控制硅酸钝化膜成膜速度,细化颗粒,使钝化膜膜层平整、致密、无裂纹,且微粒团聚物颗粒变小;同时,钛离子参与反应生成的Ti O2颗粒可填充膜层的空隙,增加膜层致密度,显著提高膜层的耐蚀性;钝化过程是复杂的多相反应,最终得到膜层的主要组成为Zn4Si2O7(OH)2·2H2O,Si O2,Zn O,Zn(OH)2和Ti O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反应法对镁粒进行钝化处理,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钝化剂组分、性质和钝化工艺参数等对阻燃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钝化剂组成和钝化工艺参数.经检测,制备的钝化镁粒阻燃时间为18.21s,燃点为904K,活性镁含量达97.6%,满足铁水脱硫的工艺要求.SEM观察发现,钝化处理后镁粒表面生成了致密均匀的钝化层.试验采用的钝化工艺具有钝化成本低、活性镁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硅表面沉积氧化铝(Al2O3)作为钝化层、掺铝氧化锌(AZ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将其应用于有金字塔结构和黑硅结构的光伏电池通过对反射光谱、电流一电压(J-V)曲线、外量子效率等测试,比较平面硅、金字塔绒面硅和黑硅3种不同材料结构电池的光电性能通过在金字塔结构硅表面沉积10次循环的A12O3作为钝化层,180nm厚的AZO作为透明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1.23%,短路电流28.72 mA/c;mz,开路电压0.548 V,填充因子0.71将该钝化层和透明电极应用于黑硅电池上获得了8.89%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掺铝氧化锌作为透明电极、A12O3:作为钝化层,对微纳结构硅电池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掺杂硝酸镧的硅烷(BTESPT)钝化液处理热镀铝锌层:室温(25℃)浸渍,120℃固化30min,在铝锌层上形成镧盐掺杂硅烷钝化膜.研究了热镀铝锌基体钝化后的结构、表面形貌与腐蚀性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溶液与铝锌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形成SiOAl与SiOZn网络结构的钝化膜,钝化膜中主要的有机基团种类与无掺杂剂硅烷膜无显著差别.SEM/EDS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膜均匀、致密、无明显微裂纹,硅烷膜中主要含有C,O,Si,S,Al,Zn,La等元素.耐蚀性研究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钝化能明显降低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极化电阻,使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校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背面钝化单晶太阳电池(SM156BSP),经过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转换效率为19.57%.研究团队新开发的背面钝化太阳电池,采用新的氧化铝原子层沉积技术与激光技术制备表面钝化层,以降低太阳电池背表面复合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背面钝化单晶太阳电池相比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铜层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化学镀铜层分别用浸油热处理、磷化膜处理和铬酸盐钝化处理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铬酸盐钝化处理是其中最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以及光亮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成因类型黄铜矿细菌浸出钝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为浸矿菌种,采用SEM,XRD和XPS等手段研究2种不同成因类型黄铜矿(黄铁矿型和斑岩型)表面钝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黄铜矿表面形成的钝化层性质不同.黄铁矿型黄铜矿浸渣中产生S8和硫砷铜矿,其表面结构疏松;而斑岩型黄铜矿浸渣中出现Cu18.32Fe15.9S32和Cu2S,表面结构致密.黄铁矿型黄铜矿浸渣表面阻碍层为硫及其多聚物,斑岩型黄铜矿浸渣表面为富铜贫铁层.它们阻碍黄铜矿的继续浸出,且富铜贫铁层对黄铜矿的钝化能力强于硫层对黄铜矿的钝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铬酸盐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体的伤害,本文采用新研发的硅酸盐黑色钝化工艺代替铬盐黑色钝化工艺,在镀锌层表面形成一层乌黑油亮的钝化膜.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实验测试表明该钝化膜可以大大的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通过SEM和金相观测到钝化后镀层的表面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钝化膜由Zn、O、N、S、P以及Si元素组成,其中硅元素以胶态的SiO2和Zn5Si3O7(OH)2(PO4)2·4H2O的形式存在,并据XPS对黑色钝化膜的形成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X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氰化镀锌层和D-I锌酸盐镀锌层钝化膜的组成。结果表明;上述两种锌镀层钝化膜的XPS图完全相同,试样存放七个月无影响;对谱图的Cr峰和O峰进行展开分析,从而确定彩虹钝化膜的组成为5Cr_2O_3·4CrO_3·xH_2O,绿色钝化膜的组成为5Cr_2O_3·2CrO_3·yH_2O_3不同的钝化膜试样含水量的差别较大,可能由于制作条件未严格控制所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价铬蓝白钝化液中配位剂的作用及其用量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的配位剂的配比及用量。对在最佳配比和用量条件下得到的钝化层进行耐蚀性检测后,得出满意的结果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