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NVF/DMAM的共聚反应和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NVF-体系的共聚反应及其共聚物性能…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水为溶剂,合成了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单位重量计的聚合率高于99%。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4.
MA-AA-MAS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甲代烯丙基磺酸钠(MAS)为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探讨了该共聚物转化率、平均分子质量、阻垢分散效果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体MA,AA,MAS物质的量比为3.0∶1.0∶0.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14%,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反应时间为4 h时,所制得的共聚物性能最佳,单体转化率为90.1%,对CaCO3和Ca3(PO4)2的阻垢率分别达到98.2%和92.1%.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采用溶液沉淀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物作为厌氧胶水性高分子分散剂,运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酸碱滴定法对其进行表征及成分分析;对厌氧胶各组分的分散结果表明,当单体投料摩尔比NSt:nAA:nMAH=0.5:1:1时分散效果较好;配制的厌氧胶经检测,各项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甲代烯丙基磺酸钠(MAS)为单体合成了共聚物,综合研究该产品的阻垢性能。探讨了介质pH值、Ca2+浓度、温度和共聚物用量对MA-AA-MAS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 AA MAS共聚物在较宽的介质温度范围内对碳酸钙和磷酸钙都有良好的阻垢效果,对CaCO3 和 Ca3(PO4)2 阻垢率可分别达到98.2%和92.1%。而且也适用于硬度不超过250mg/L的水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阻垢率与共聚物用量、 Ca2+ 质量浓度、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及丙烯酸正丁酯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OP-10、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聚类增稠剂,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4):444-446
以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时间诸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30%的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合成得到了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95∶5,引发剂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总质量的55%,催化剂为马来酸酐与丙烯酸总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00℃.以荧光光谱法和静态阻垢法研究了含荧光基团的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64mg·L-1;具有良好的阻碳酸钙和硫酸钙的能力,与市售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酐改性环氧豆油丙烯酸酯齐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来酸酐和环氧豆油丙烯酸酯反应 ,制成一种改性齐聚物。由该改性齐聚物配制的紫外光固化涂料 ,其涂层固化速度、硬度、附着力等综合性能优于环氧豆油丙烯酯齐聚物。 相似文献
12.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粒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微乳液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烯醇(PVA)在室温下静置或UV光照射下活化改性马来酸酐共聚物,探讨了改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将PVA加入到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An/VAc))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溶液颜色立刻由浅紫红色变为深紫红色,紫外光谱分析在400~650nm处出现很强吸收峰,PVA羟基与酐基形成了四面体两性离子(tetrahedral zwitterion)结构;将PVA加入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MAn/St))的DMSO溶液中则观察不到溶液颜色变化及紫外吸收变化,四面体两性离子结构不稳定而使酐基直接开环得到块状交联凝胶。紫外辐照可促使四面体两性离子结构向其电中性同分异构体转化而使酐基开环,实现温和条件下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辐射源^60Co辐照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酣接枝到氧化镁表面,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顺磁共振、扫描电镜以及接触角测定等手段对改性氧化镁表面结构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确实在氧化镁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与氧化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复合乳化剂,分别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K2S2O8/Na2SO3(OR)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St/BA微乳液共聚合行为,用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了3种引发剂下的共聚物化学组成,绘制了共聚物组成曲线,计算出了竞聚率。 相似文献
16.
丁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光敏稀释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利用丁基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气味、低刺激性的丁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光敏活性稀释剂,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反应条件是温度100~110℃,三乙胺质量分数为0.60%~0.80%,对羟基苯甲醚质量分数为0.20%~0.40%,实验表明所合成的丁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这种稀释剂能有效地稀释高黏度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时间2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6.6%.用13C NMR、IR、GPC、元素分... 相似文献
18.
VPO催化剂表面结构对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系列添加不同助剂的VPO催化剂的研究,揭示了助剂对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促进作用.各种助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将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与催化表面结构相关联发现,比表面积和表面氧化还原中心的增加导致活性的提高,可是,高选择性却与催化剂具有适宜的表面酸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在两相催化体系水/甲苯中,考察了反应温度、配体与催化剂摩尔比率、氢气/一氧化碳压力比对铑羰基配合物与水溶性膦配体催化丙烯酸丁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单膦配体(TPPTS)和双膦配体(BDPXS)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