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微生物处理含油海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油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溶解氧利用DO仪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25 ℃时,油的浓度从35.6 mg/L下降为2.8 mg/L,去除率为92.1%,CODcr值从1 340 mg/L下降为60 mg/L,去除率为94.5%,菌浓度为2.9×106个/mL时,油浓度从39.5 mg/L下降为2.8 mg/L,去除率为92.9%,CODcr值从1 020 mg/L下降为80 mg/L,去除率为94.1%,pH值为7时,油浓度从35.4 mg/L下降到3.2 mg/L,去除率为91%,CODcr值从1 340 mg/L下降到80 mg/L,去除率为94.0%.  相似文献   

2.
安培法直接测定水体中COD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PbO2-Pt-Hg/Hg2Cl2为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采用安培法直接测定水体中葡萄糖COD值。优化测试条件为:工作电极电位1.4 V,电解液浓度0.02 mol/L,电解时间1.5 min。工作电极的电流响应值与COD值在标准溶液20~2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mg/L。通过增大电位气泡更新法来再生工作电极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的优点,当其与标准法对照用于实际水样COD的测定时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3.
实验利用新型悬浮载体对氨氮降解进行了研究.在悬浮载体上形成了蜂窝状的微生物薄膜结构,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基质的转移,为硝化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实验在pH值为7.8~8.2,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当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40~78mg·L-1时,经过3h的反应周期后,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到2mg·L-1以下,COD从300mg·L-1降低到50mg·L-1以下;在反应周期为4h时,氨氮质量浓度从80~130mg·L-1下降到3.5mg·L-1以下,COD从350mg·L-1降低到46mg·L-1以下.结果表明,该悬浮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有利于氨氮降解,反应器内实现了较好的COD和氨氮去除.  相似文献   

4.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Fe2 离子对反应器的颗粒污泥活性具有较明显的影响,投加Fe2 离子质量浓度在2~10 mg/L时对颗粒污泥活性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佳投放质量浓度为5 mg/L;连续流IC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Fe2 离子可以有效地提高IC反应器的运行效能,采用5 mg/L的投加质量浓度,可使反应器的产气量由29.6 L/d增加到38 L/d,COD去除率从近80%提高到90%左右,提高幅度分别为25%和1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 H值和有机碳源对匹配厌氧氨氧化的前置亚硝化反应的影响,确定实现NO-2-N稳定高效积累的最佳运行参数.方法试验采用人工配水,控制反应温度为28℃,DO质量浓度在1.0 mg/L左右,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150 mg/L,分别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在不同p H值(6.0、6.5、7.0、7.5、8.0、8.5)和不同COD质量浓度(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条件下,NH+4-N去除情况和NO-2-N累积情况.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当p H值为7.5~8.0、ρ(COD)150 mg/L时,SBR反应器可以获得理想的亚硝化效果,NH+4-N去除率和NO-2-N累积率分别可以维持在90%和75%以上.结论 p H值偏碱性有利于实现较高质量浓度的NO-2-N积累.当进水中存在适量有机碳源时,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反应可以正常进行,但有机碳源质量浓度过高会对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太阳光下采用Cu2O光催化剂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基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Cu2O光催化可以高效降解甲基橙.在反应6 h后,COD质量浓度为392.05 mg/L的甲基橙废水COD降至17mg/L以下,去除率高达95.7%;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COD去除率略有下降,当COD质量浓度为1264.2 mg/L时,COD去除率降至87%.Cu2O降解甲基橙的最佳投加量为0.6 g Cu2O/g甲基橙.  相似文献   

7.
进水容积负荷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考察进水容积负荷对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采用Jasco FP-6500三维荧光光度计对EPS进行了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容积负荷为8.63kg COD/(m3·d)时,EPS质量浓度为75~80mg/L,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得到两条独立清晰的类蛋白荧光吸收峰.当进水容积负荷为18.5kg COD/(m3 ·d)时,EPS质量浓度为(89.52+0.46)mg/L,蛋白质质量浓度为26.45~28.9mg/L,多糖质量浓度为(9.38±0.35)mg/L,荧光峰强度显著增加.高容积负荷导致EPS质量浓度增加,组分未发生变化.当进水容积负荷为3.73kg COD/(m3·d)时,EPS质量浓度为(69.8±1)mg/L,蛋白质质量浓度为22.02~29.05mg/L,多糖质量浓度为(5.34±0.6)mg/L,荧光峰强度减弱.低进水容积负荷导致EPS质量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COD进水浓度对SBMBBR脱氮除磷效果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中COD进水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维持进水PO3-4-P浓度为10 mg/L、NH3-N浓度为40 mg/L左右,COD浓度为200~800 mg/L,研究了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厌氧释磷量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61.2 mg/L;之后,增加COD进水浓度不利于磷的释放.在厌氧段初期,TN便有超过30%的损失,可能是因生物吸附造成的.好氧时TN和磷均损失较大,说明在生物膜上很可能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一定范围的COD浓度能促进TN的去除.TN去除率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87.8%,氮磷的去除与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SBR法考察模拟乳制品废水COD、氨氮、正磷酸盐等指标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进水平均COD值为1 100 mg/L,氨氮平均进水质量浓度为31 mg/L,正磷酸盐平均进水质量浓度为5 mg/L.经过处理后,出水COD、氨氮和正磷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84、4、0.42 mg/L,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在曝气3 h后COD去除率可达92%以上,氨氮,磷酸盐等指标去除率可达到87%和9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C/N(质量比)、C/P(质量比)、DO质量浓度对附着生长稳定床及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的影响,考察不同运行条件净化效果,并得出最佳反应工况条件.方法试验采用人工配水,通过在SBBR反应器中投加聚丙烯悬浮填料,分别考察在温度为10℃、15℃、20℃、25℃、30℃、35℃,C/N(质量比)为3、3.5、4、4.7、5.6、6.5、7、8.5、10、12、12.7、13.7、15.5、20,C/P(质量比)为25.2、31.5、37.6、42.3、45、50.8、55.4、62.5、67.3、74.2和DO质量浓度为1 mg/L、2 mg/L、2.5 mg/L、3 mg/L、3.5 mg/L、4 mg/L、4.5 mg/L、5 mg/L、6 mg/L、7 mg/L、8mg/L下SBBR工艺对COD、TN、TP的处理效果.结果 SBBR反应器在温度范围在20~30℃,C/N(质量比)在4.7~13.7,C/P(质量比)42,DO质量浓度在3.5 mg/L左右时的运行效果良好,COD平均去除率为94.44%,TN的平均去除率为64.49%,TP平均去除率为89.99%.结论在最佳反应工况条件下,采用SBBR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纳米TiO2-K2Cr2O7协同光催化氧化体系为基础,结合分光光度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COD)的简便方法.本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抗氯离子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150.0mg·L^-1,检测限为0.4mg·L^-1;当氯离子含量在1000.0mg·L^-1以内时,相对误差在±5.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资源中亚硝酸含量自动连续在线检测系统的经济适用性、准确性和便携性要求,基于比色法原理,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液相溶解亚硝酸盐浓度检测方法。通过颜色检测设备对反应后溶液颜色进行识别,建立检测信号和亚硝酸盐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5~30℃的环境下,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测定系数R2为0.998 9,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5.12%,相对标准偏差的最大值为6.77%;水中亚硝酸盐检测传感器所测数据与商用传感器检测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76%。该传感器成本低、结构简单、响应时间短,适用于低浓度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SBR法处理麻生物脱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麻生物脱胶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废水中的COD、SS显著减少,且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污泥产生量少、能有效抑制丝状菌繁殖。当进水COD浓度为582.2~1665.7mg/L、进水SS浓度为106~915ml/L时,COD去除率为62.8%~86.9%,SS去除率为61.3%~88.6%。研究表明,进水[COD]在1000mg/L以下,宜采用限制性曝气;[COD]在1000mg/L以上,宜采用非限制性曝气。研究了一级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常数K1和不可降解有机物浓度,模拟数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H_2O_2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各类废水监测中的必测指标之一.Fenton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用重铬酸钾法测定Fenton体系中的COD时,残余的H2O2对测定结果存在干扰.分析了H2O2对COD测定产生干扰的机理,探讨了体系中H2O2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H2O2对COD测定存在正干扰,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COD呈线性增大.采用Na2SO3可有效消除H2O2对COD测定的干扰,当体系的pH4时,对COD=500mg/L、H2O2=300mg/L的标准水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34%,相对标准偏差为1.12%.  相似文献   

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灰分中稀土元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植物示踪地球化学找矿理论, 建立植物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 为植物示踪地球化学找矿寻求快捷可靠的新手段. 采用高温灰化植物样本, 氢氟酸-盐酸-硝酸-硫酸一次溶解植物灰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15种稀土元素. ICP-MS法可以减少化学分离富集的复杂操作程序引进的 误差, 操作简便, 检测快速, 以国家标准物质GBW07603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结果与标准 值相符, 该方法的准确度用相对误差衡量在3.00%~14.10%之间, 精密度(RSD, n=8)在3.22%~20.00%之间.  相似文献   

16.
用制备的铜掺杂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 富集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 测量富集有目标组分吸附剂的近红外光谱, 所得光谱经预 处理后,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犀草苷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当铜掺杂二氧化硅的用量为0.25 g、 常温振荡20 min时, 对木犀草苷吸附率达89.7%; 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经吸附剂富集后, 无需脱附可直接检测; 所得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后, 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预测质量浓度和参考质量浓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75 0, 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959 8 mg/L, 木犀草苷在1.5~19.5 mg/L的较低质量浓度范围内, 预测集的回收率可达82.6%~11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用乙腈提取,经Sep-Pak Carbon 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苯醚甲环唑质量浓度在0.01mg/L~2.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苯醚甲环唑在不同基质中平均回收率为73.40%~115.1%,相对标准偏差为4.86%~13.24%,检出限为0.005m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定性确证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的微量密闭消解 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的化学需氧量(COD),该标准所规定的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拟合一条直线方程来计算待测水样的COD值方法误差较大,难以满足检测精度的要求,因此提出了测定溶液COD值的多直线分光光度法,即在低浓度(20~100mg/L)和高浓度(100~700mg/L)范围分别拟合一条直线,并采用快速密闭消解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确度比标准方法的高,尤其是在低浓度范围, 且消解速度可从标准规定的2h减少到45min。  相似文献   

19.
在酸性介质中Br O3-能氧化酚藏花红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溴酸盐的新方法。研究了褪色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褪色反应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溴酸根离子的浓度在0.0-1.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r=0.9995),检出限为0.0035mg/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0%-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4.2%。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用制备的铜掺杂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 富集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 测量富集有目标组分吸附剂的近红外光谱, 所得光谱经预 处理后,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犀草苷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当铜掺杂二氧化硅的用量为0.25 g、 常温振荡20 min时, 对木犀草苷吸附率达89.7%; 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经吸附剂富集后, 无需脱附可直接检测; 所得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后, 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预测质量浓度和参考质量浓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75 0, 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959 8 mg/L, 木犀草苷在1.5~19.5 mg/L的较低质量浓度范围内, 预测集的回收率可达82.6%~1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