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音乐人类学视野中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尤其强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保存、展现、阐释和研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音乐艺术已广泛被人们关注,人们研究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研究音乐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研究音乐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等。  相似文献   

2.
体质人类旨在认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人的能力、潜力和局限。人体是基因和文化的双重载体,基因会发生变异,变异要受到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的选择,于是体质与文化并行进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是一种“过渡仪式”,人们借此完成某些重大的人生或心灵的转变。旅游还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但其结果是益、“害”并存。至少,旅游能加深旅游者对自身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国之魂宝"的绛州鼓乐发源于黄河三角洲的山西新绛县,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弘扬这一优秀而古老的传统文化,通过田野调查的分析方法,对绛州鼓乐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对其传承与变迁过程进行探究,并对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下作出更精确的解释,从而对绛州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它都存在着差异,各个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样,所以各个地方的人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都千篇一律,包括经济发展也好,那肯定是没有生命力了。所以,人类应拥有自己选择文化方式的权力,这样也才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灾难人类学的角度看,灾后文化重建是人类传统文化常态的断裂与非常态建构前所未有的重要活动。灾难人类学的研究必然以文化为视角,突出社会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调和常态变与不变、宏大与微观序列过程;一方面向着不同阈限取向。羌族文化的重建,其中比格扎、白黑黄三维结构、刮巴尔是羌族释比文化固有的常态机制与微观之属,其在巨大灾难后的非常态重建中,有着灾难人类学研究应用取向的实证个案意义,同时也是灾难后抢救、减灾、生态发展的现实实践紧迫诉求。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类学对商品分析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并不是纯物质的对象 ,它含有观念性的东西。商品的使用与某种精神状态或社会情境关联 ,它展现着一定的社会意义 ,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制约。经济人类学强调商品既提供生存必需 ,又勾画社会关系界线的双重作用的研究 ,并对商品使用的心理因素或社会属性提出有意义的讨论 ,针对为什么相同的自然资源基础 ,会在不同的民族共同体中 ,产生出极不相同的经济过程 ;而对同一物品的不同使用方式 ,也塑造了差异极大的生产类型的问题 ,开辟了一条充分理解人们为什么需要商品的道路 ,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经济过程。  相似文献   

8.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内外唱响,成为联络海内外福州乡亲的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闽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对满族体育的产生与发展、非物质文化价值以及跨文化接融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寻出它的原生态性、真实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期望能为我国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对满族体育的产生与发展、非物质文化价值以及跨文化接融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寻出它的原生态性、真实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期望能为我国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永久机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川酒是中国酒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四川经济支撑产业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大名酒纷纷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川酒及其酒文化的源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川酒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川酒酿造历史从侧面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酿酒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古代蜀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3.
大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堂。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参与的一项工作。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提上日程。笔者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原则及保护方法。为抢救和保护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提出几点建议:立法细化,依法保护;民族院校开设相关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自治地方政府开展相关活动推广和发扬民族文化;开办民族特色旅游文化艺术风情区及开发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夏敏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4-9,38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抢救人类遗产而推行使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使用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国际潮流紧密相连,它移植中国首先得到官方和学界的推动,但是这个概念的出笼显然有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其中的东方主义理论背景。文章反思了“非遗”产生的背景和操作的误区,认为不能对这个概念的使用做简单的肯否,而应该从文化多边论出发,走出“非遗”评价中的东方主义陷阱。  相似文献   

16.
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术是以蚩尤文化为内涵的传统武术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在现代时空条件下,已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和传承该体育文化项目有重要意义.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抓手"",是系统保护梅山武术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龙江省“五乡八村”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开展田野工作,了解各地区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在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鄂伦春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概括当下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予以探索和讨论,助力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舞龙是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传统舞龙是中国人认知天地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精神特性。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和逻辑学等方法,对九江舞龙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九江舞龙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全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概述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山东省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徽剧中武打艺术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剧孕育了京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徽文化因子,是首批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之一.就目前仅从戏曲的角度去研究徽剧,有失偏颇.武打艺术是徽剧的精华,对徽剧的昔日辉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徽州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其采取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