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伴着现代医学“微创”和“介入”观念的深入人心,ERCP在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开辟了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直接胰胆管造影(ERCP和PTC)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胆胰疾病患者先行MRCP检查后,行ERCP或PTC检查,将MRCP和ERCP或PTC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68例MRCP均获成功,在行ERCP中64例成功,4例失败者改行PTC检查成功,MRCP和ERCP(或PTC)总符合率89.7%,其中胆系结石及胆管肿瘤符合率较高,分别为100%和93.3%,慢性胰腺炎符合率5/5例,乳头部病变符合率为68.75%,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8.8%,而MRCP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MRCP对胆管内疾病诊断可达到ERCP诊断水平,而对乳头部病变诊断不及ERCP,对不能耐受ERCP及有禁忌症者可行MRCP检查,但MRCP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3.
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无痛技术ERCP下行EST加取石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ERCP在无痛技术条件下的临床护理配合经验。273例患者行无痛技术ERCP治疗,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实施了270例ERCP和188例取石术,成功率为98.9%。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在内镜下ERCP诊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无痛技术ERCP下EST结石术的护理对提高整个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B超对胆系结石诊断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B超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74例胆系结石病者,行ERCP及B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胆囊结石B超确诊率最高。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两者无显著差异性,但ERCP+B超联合诊断,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胆系结石ERCP+B超联合诊断确诊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各类型总胆管结行患者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EST成功率为40例(95.2%),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41例(97.6%),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闫晓琨  张学红  陈涛 《甘肃科技》2016,(10):142-143
探讨残余胆囊形成的原因、诊断、预防方法以及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可行性、安全性。回顾对2006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例残余胆囊患者经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均无胆漏、出血、肠瘘等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8~24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二次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残余胆囊成为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体会和心得,提高对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例典型胆总管囊肿的病例治疗方法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诊断明确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胰胆分流胆道重建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理想,效果佳。结论:胆总管囊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尽早手术,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胰胆分流胆道重建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不明腹痛的诊断价值及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普外科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对42例不明原因腹痛病人进行腹腔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阳性40例(阳性率95.3%),未明确诊断2例(阴性率4.7%),行腹腔镜探查的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腹腔镜观察及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基本可以确定产生腹痛的病因,腹腔镜腹痛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ny,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eroscoplc cholecystecton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RCP,EST清楚胆管结石后行LC手术.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EST和LC,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d出院.结论联合应用EST和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症切实可行,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行ERCP术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入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的组间差异,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一般资料、术前常规生化检测及术后血生化检测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ERCP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ERCP组(95%)与对照组(90%)手术成功率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ERCP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治疗胆石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取石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Ca-125在许多恶性疾病中会造成其血清水平增高,但肺部及肺外结核也会使其升高。方法:对一段时间内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的血清进行Ca-125测定。将结果与非结核肺部感染患者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在收集到的99名患者中,有45名肺结核患者和54名其他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结核组Ca-125均值为105.3IU/ml(SD?35.6)。对照组中均值为27.1IU/ml(SD?9.7)。肺结核最佳临界值32.5IU/ml(敏感度68.6%,特异性77.8%)。当Ca-125高于32.5IU/ml时,肺结核是唯一相关因素。在20名结核患者中进行了Ca-125监测,显示在2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持续下降。结论:肺结核患者的Ca-125会升高,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范围。对结核痰涂片为阴性的患者可检测Ca-125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epatic hydrothorax is defined as a significant pleur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without underlying cardiopulmonary diseases. Treatment of hepatic hydrothorax remains a challenge at present. Methods: Herein we share our experie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12 patients with hepatic hydrothorax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Repair of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s, or pleurodesis by focal pleurectomy, talc spray, mechanical abrasion, electro-cauterization or injection was administered intraoperatively, and tetracycline intrapleural injection was used postopera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7 d) high-output (>300 ml/d) pleural effusion. Results: Out of the 12 patients, 8 (67%) had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 and did not require tube for drainage more than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4 (33%) patients the pleural effusion still recurred after discharge due to end-stage cirrhosis with massive ascites. 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repair of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 and pleurodesis through VATS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 or a bridge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patic hydrothorax. Pleurodesis with electrocauterization can be an alternative therapy if talc is unavailable.  相似文献   

13.
对22例B超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经手术证实为肝内钙化灶的病例进行了分析。误诊原因:(1)缺乏区别肝内强回声灶的经验;(2)未注意肝内强回声灶与胆管的关系;(3)未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经皮肝胆管造影。认为,仔细进行检查是减少误诊和提高诊断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发热幼儿中人类疱疹病毒7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发热幼儿中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感染状况,从而了解HHV-7感染在此类疾病中的病原学意义。方法:采用n-PCR法检测患儿血浆中的HHV-7DNA。结果:在发热疾病组中血浆HHV-7DNA阳性率为18.0%,而在作为对照的健康组及非发热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5.4%,发热疾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广州地区的发热幼儿中HHV-7感染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8例(60.9%),有效17例(36.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45/4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肝组织输液传染性病毒DNA(TTVDNA)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讨TTVDNA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分别合成地高辛标记的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同时应用两型探针对22例血清学检查无甲-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病患者肝组织TTVD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巢式PCR法检测配对血清TT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胞浆。22例肝病患者肝组织标本中TTVDNA原位杂交阳性率68.2%(15/22),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原位杂交阳性率83.3%(15/18),4例肝破裂、肝良性肿瘤患者TTVDNA原位杂交检测皆为阴性。配对血清TTVDNA阳性率63.6%(14/22)。血清与肝组织TTVDNA检测符合率86.4%(19/22)。结论:双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助于肝病病因的分析。TTVDNA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肝组织中检出率较高,提示TTV可能与这些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10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1995—11~2003—10收治的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中治愈及好转714例(68.1%),重残95例(5.6%),死亡276例(26.3%).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430例病人加用尼莫地平和130例加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治愈及好转444例(79.3%),重残10例(1.8%),死亡106例(18.9%).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发生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X表现,分析不孕症的原因。方法257例不孕症患者用50%的泛影葡胺按常规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摄片,指明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及操作方法步骤。结果121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异常占30.58%,其中子宫先天畸形占21.49%,子宫结核占7.44%,输卵管异常占79.34%,输卵管炎68.60%,输卵管结核占11.57%;兼有子宫和输卵管变占9.09%。136例继发性不孕中,子宫异常占14.20%;其中子宫内膜炎11.51%,子宫结核占2.69%,输卵管病变占90.44%,其中输卵管炎占88.24%,输卵管结核3.68%,兼子宫和输卵管病变的占5.88%。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分析了碘水造影的优缺点,突出碘水造影优于碘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微量营养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和免疫状态测定。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和男女性别比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前两组受试者体内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后试验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与研究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改善HIV感染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