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红专 《科学》2006,58(4):37-40
罗马作家西塞罗(M.T.Cicero)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哲学家培根(F.Bacon)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已认识到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把科学史纳入到科学课程中。中国科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把科学史纳入内容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史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病态科学     
Lang.  I 赵乐静 《世界科学》1991,13(6):49-55
“病态科学”一文发表在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的刊物《今日物理》第10期上.本刊特将此文翻译摘登,以飨国内的读者.该文自发表后,已引起不少反响,不少人认为朗缪提出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还联系了当前科学研究中的实际,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科学上不同学派之间的正常争论.我们认为,必须将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病态科学区分开来.不能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病态科学.但另一方面,从大量科学史中的例子,包括我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事例来看,病态科学提出的确是一类真实的并且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正视它,研究它,并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正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而引起国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正是编者发表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樊洪业 《科学》2005,57(6):6-9
随便翻一翻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会发现很多人在忆述早年求学经历时,都曾淡到“科学救国”的理想。如果有条件接触到他们思想改造运动以后的应时文章或传记资料。又会发现多数人都有围绕“科学救国”展开的自我检查。再看一看近20多年来的言论。1985年前后,热门话题是科学立国、科学强国、科学兴国。到1995年则定格在“科教兴国”,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融到了一起。“正-反-合”背后的政治风云在变幻.“救、立、兴、强”的字眼在演进.在20世纪的中国.这“科学”是与国运紧密关联着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非线性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线性科学自古以来就有。人们开始能解决线性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当代所有的科学前沿问题都是非线性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线性科学有两大难题:非线性反应关系及反应与作用的时差。非线性科学既是应用科学又是理论科学,科学工作者不能光做“刀匠”,还要做解决问题的“屠夫”。  相似文献   

6.
<正>时光荏苒, 2023年悄然已至.作为主编,我很高兴您翻阅《科学通报》(中文版)和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2023年第1期.在过去的5年里,《科学通报》和Science Bulletin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术影响力实现了新的突破,均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两本期刊始终紧密关注国内外重要科学事件和科研进展,如诺贝尔科学奖的公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等,出版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根据2022年公布的JCR《期刊引证报告》, Science Bulletin在全球74种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5位,  相似文献   

7.
STS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铁权 《科学》2003,55(3):32-35
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STS研究在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是在当代社会与文化范式转型过程中,对当代科学教育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采取的一种文化策略.作为科学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范型,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裘知 《世界科学》2000,(8):47-48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则是这种正确认识的系统总结。人们在按科学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时有时会犯错误,当人们发现科学中的某个认识是错误时,便把这个错误认识叫做伪科学。如17世纪的“自然禁真空”(初中课本上译成“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托勒密的地心说、斯大林时代的李森科学说,还有前几年的室温核聚变等。不属科学范畴的错误认识不能归入伪科学范畴,如广告中以借科学名义的误导宣传、文学中的错误报道、幻想、幻觉、骗术等,总之,未经科学方法探索、论证,未下定论的都不能归之于科学,而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青云 《科学之友》2005,(2):18-19
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美国《科学》杂志推出了“2004 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10.
数学科学与现代文明(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利治  朱剑英 《自然杂志》1997,19(1):5-9,10
本文基于历史事实的分析,阐述了数学与文明,不仅自古并存,而且一直同步发展;简要地论述了“数学科学”的真实含义,主要从近现代科技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宇宙观的演变、头脑编程的研究和美学原则等5个方面,阐明了数学科学在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戴吾三 《科学》2005,57(3):56-58
艺术大师罗丹(A.Rodin)说过:美到处都有,只是在于发现. 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直接用眼睛欣赏日月星辰、高天流云、湖光山色、桃红柳绿这样的自然美,其实,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发现另类天地的自然美.近代科学的发展,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发明,大大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使人们欣赏到宇宙和微观世界的美.  相似文献   

12.
魏屹东 《自然杂志》1999,21(3):170-173
本文对19世纪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其科学思想从结晶学到发酵学,再到病原菌学和免疫学是一个逻辑地推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科学方法是实现其思想的有力工具.而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构成了他整个科学成就的内核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科学理财的根本及科学理财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科学理财的关键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化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需要营造一个有利的文化氛围。文中分析了科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并对科技文化的构建思路提出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余文 《自然杂志》2009,31(2):105-108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科学界也不例外。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纷纷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幅百花争艳图。中国科学家在神经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关注,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新发现吸引了世人的眼球:7千万年前翼龙可以用翅膀呼吸;竟然有体型大小如同家猫的食肉恐龙;水也可以当作爆炸的催化剂;蛋白质也有“磁铁”的特性。这些成果不仅改变了一些固有的认识,也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方福康 《科学》2004,56(3):41-43
2003年5月28日,世界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I.Prigogine)博士病逝于布鲁塞尔。普里戈金是非平衡系统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理论的奠基人,以此为基础而开创的复杂性科学研究,已成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全面介绍了教师配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提出教师应准备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介绍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6):365-367
近年来,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大大缩小了与欧美传统科技强国的差距,同时进入了与国际科技全面接轨的时期。中国科学家在许多学科与技术领域不甘于人后,率先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当代科学的综合发展趋势,为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挥和中国科技的新突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说明了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达尔文主义科学范式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新武 《自然杂志》2000,22(6):362-365
本文认为,对达尔文主义是否科学的争议的关键,就是进化论中有没有严格的常规意义上的科学定律;波普以证伪原则来否证达尔文主义的方式过于理想化;应该承认生物学解释具有其自身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解释限度,但又不能走向以生命科学作为整个科学评判标准的极端,更不能以此让达尔文主义逃避科学的检验.事实上,只有同达尔文主义的科学范式进行彻底的决裂,才可能出现真正的、科学的进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