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浪 《广东科技》2013,(16):189+172
随着大棚作物面积迅速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加快,但由于大棚的施肥上的不合理以及独特的生产环境,使作物生理缺素和大棚土壤盐碱、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蔬菜瓜类作物产量、生长及品质,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品质,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提高设施的合理施肥水平,成为当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阐述了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分析了土壤盐碱、酸化的危害,最后分析了大棚土壤改良措施以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然 《科技咨询导报》2008,(23):151-151
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肥力。近年来,大量的土壤肥力长期监测报告表明:土壤肥力下降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县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植物-土壤负反馈的典型现象,作物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原理,以连作障碍为例总结了该理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发展现状,建议参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理论,进一步解析农田植物多样性提高作物健康和产量的机制.通过构建多样性种植模式、发展强化根际微生物组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整理和分析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其减灾功能及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与灾害学研究.结果 根据古代救荒书、农书和地方志等资料,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中的防灾救荒措施,划分为土壤耕作技术、田问管理和收获储藏技术、耕作制度、抗灾作物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四大类.结论 传统农业减灾技术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减灾行动的主动性,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在传统农业时代的减灾备荒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农业防灾减灾的理论和实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栽培是近几年发起的一场农业新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布局,对当今特别是今后农业生产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保护地栽培的迅猛发展,目前保护地栽培的土壤生产性能出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变化:一是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性能下降,最终变的不适宜进行保护地栽培;二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得单一,病源微生物趋于活跃,作物病虫害较重,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因此找出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及规律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保护地土壤的管理模式,人为改变保护地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达到降低和消除次生盐碱化的目的;调整土壤微生物区系,让有益微生物处于优势状态,达到预防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作物的耐盐力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论述了主要作物的耐盐特性及提高作物耐盐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地表面或混入浅层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的耕作技术。此项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结合鸡东县农业发展现状,雏系农业的可待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土壤中的盐碱化程度较为严重,相当大面积的土地无法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已经利用耕地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造盐碱土壤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进  叶春 《今日科技》1995,(12):3-4
硅素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部分非富集硅作物的有益营养元素。硅素不仅能增强作物的体质与抗病能力,而且能提高结实率和促进早熟,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二氧化硅虽然在土壤矿物质中的含量高达50—70%,但在土壤酸碱度范围内,皆为难溶态。其中,能被水稻直接利用的有效态二氧化硅还不足土壤全硅量的0.02%。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摄取有效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生产实践中则缺乏补充土壤硅素的有效措施,致使土壤缺硅日趋严重,成为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因此,加强对作物硅素营养与硅肥应用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农田蒸散的气象、作物和土壤因素,并以Priestley-Taylor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和冬小麦)的农田蒸散估算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在,农业生产上已普遍注意到作物开花结果期追施硼肥的必要,但往往忽视苗期土壤硼的状况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作物幼苗对于硼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土壤有效性硼的不足会使幼苗营养器官的发育受到抑制,而硼的过量又会使幼苗致毒;但作物幼苗需硼的合适浓度和致毒浓度之间的差别又很小。为此,我们用水培法对几种作物的幼苗进行了短缺硼、正常和致毒浓度的试验研究,以弄清作物幼苗缺硼、不足和过量时的形态特征,找出幼苗生长期的适宜浓度,为合理追施硼肥提供参考;亦为土壤硼的不足和过量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中,稍有不慎,就会用之过量而使作物受到毒害。另外,一些农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还会使土壤受到污染,长期以污泥做肥料亦会使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微量元素过剩而使作物遭受毒害。为缓和锌过剩给作物带来的毒害,本文利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营养液中锌过剩时细胞分裂素对黄瓜幼苗生长和某些生理效应的影响,以供农业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汉中盆地降水、径流资料,研究盆地水资源及其特征。结合自然条件和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耗水量,并计算出不同水平年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针对农业用水问题,提出了兴修蓄水工程,改造旧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建立节水农业,完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多水联用、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 ,它既是构成作物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同是又以多种方式参与作物体内的生理过程 ,对作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产量与品质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缺磷已成为一些地区夺取作物高产的限制因子。为此 ,2 0 0 0年对稀土磷肥在大田油菜进行肥效试验研究 ,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设于武威市白云村 ,属井水灌区 ,土壤为灌漠土 ,海拔 15 0 4m ,无霜期 15 0天 ,前茬作物为春小麦 ,基础土壤 (0 -2 0cm)农化性状为…  相似文献   

15.
覆盖作物在农田耕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在长期的农田耕作中,由于风沙的侵袭、雨水的冲刷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的影响,耕地的生产能力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耕地覆盖作物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覆盖作物对耕地生产的持续性、土壤保全效果、水质保全效果、豆科覆盖作物的氮供给、地力的积累、生物相的影响及杂草防除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它寄生在多种作物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新疆线虫的发生情况,过去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效地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必须搞清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分布等。 1982—1983年我们先后对新疆的粮、棉、瓜、菜和果树等53种作物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工作。采集作物的根,根系土壤及个别作物的茎、叶和种子共126个标样,将采集的标样带回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是土壤的质量,农作物要想增产增收就提高农作物生长的各个必要条件,比如种子和肥料的选取,当然更重要的是作物生长的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平整地是提高土壤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就要从整地入手,提高土壤质量和环境。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地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在农业作业中的运用,深入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调查背景 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后的二十年间,大理市境内耕地基础设施条件、耕作、施肥、作物布局、种植制度、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障碍因素也随之发生改变。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土壤中某些障碍因素得到改良(如冷浸内涝),某些障碍因素得到显现或加重(如土壤酸化、缺素症)。土壤障碍因素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土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科技领域的新技术。它不是在土壤里栽培作物,而是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中或以砂砾、泥炭、浮石、锯屑等化学情性物质作为培养基质,然后供给含有所必需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种科学栽培作物的方法。它改变了农业生产自古以来依赖土壤种植的传统习惯,并把农业生产推向工业化、商业化生产的新阶段。该项技术起源于十九世纪,兴盛于本世纪的六十年代。近年在世界上已发展近3万公顷,仅荷兰就发展到2300公顷。除西欧、日本等先进国家发展迅速外,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坦桑尼亚、印度等地也在利用简易条件和设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洪志鸿 《海峡科学》2009,(10):26-27
翔安是厦门市的一个农业生产大区,农户长期施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花生产量不高,同时常年施用化肥,增加土壤有害物质残留,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该文对绿色肥料在小区花生种植的应用作详实的试验分析,试验成果表明,绿色肥料对土壤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好的效果,在应用推广方面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