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63-6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俞书宏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模拟生物矿化设计和构筑具有特殊结构与形状的复杂结构功能材料研究。日前他们将水溶液中的双亲聚合物模板控制矿化过程成功拓展到混合溶剂体系,在混合溶剂中以两亲聚合物长链多肽PEG-b-pGlu为晶体生长修饰剂,成功合成了高度单分散的球文石碳酸钙微球,并实现了对其形状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2.
RNA在生命体内执行着重要的生命功能,并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与复杂性,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当前以RNA序列特异性为靶点进行药物研究的工作主要有:①以mRNA的序列结构为基础,设计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抑制基因的表达;②以mRNA序列及折叠结构为基础,寻找小RNA(sRNA)或干扰RNA(RNAi)分子,可以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龚勇  曹鹏  于洪军  江涛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2):27-28,F0002
神经营养因子(NTs)是一类对神经元发育、存活以及凋亡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神经营养因子可结合两类不同的糖基化膜受体——p75神经营养受体(p75NTR)和酪氨酸激酶受体(Trk),其中p75NTR可与所有NTs结合,而Trk则通过不同亚型与不同NTs特异性结合。神经营养因子能否通过诱导p75NTR形成同源二聚体来激活受体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获得了NT-3与p75NTR胞外区复合物的2.6分辨率的三维精细结构。结果发现,与以往报道的NGF与p75NTR形成非对称结构不同,NT-3以2:2的比例同两个糖基化p75NTR分子发生对称结合形成同源二聚体。对称性和不对称结构的对比分析显示,二者在配体-受体作用和p75NTR构象上有显著不同。生化实验研究显示,溶液中NT-3和NGF都是以2:2的比例与p75NTR结合,而2:1的结合是人为去糖基化的非天然结果。这显示,2:2对称结合是神经营养因子在细胞表面激活p75NTR的本来状态。这些研究结果为神经营养因子与p75NT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更加深入与全面的认识。同时,为治疗人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药物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精确可靠的三维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4.
N-取代苯基吡唑衍生物是近年来在国际上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吡唑类广谱杀虫剂,此类化合物的代表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现拜耳公司)1989年开发的产品名为“Regent”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对许多害虫具有优异防效的广谱杀虫剂,但是该化合物的明显缺点是对鱼、虾高毒,在水田上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5.
王国卿  童建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0):17-20,23
在中枢核团、外周细胞、整体行为、细胞信使和基因表达等不同水平上,较系统地开展了对生物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析工作,继而深入探讨生物节律的内在控时机理。主要内容是(1)采用电生理、行为测定、形态学观察、生化检测和cAMP/cGMP及其相关酶分子昼夜活性测定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中缝背核(DR)对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2)围绕中枢核心钟组织SCN和松果体(PG),观察了PG释放的第一信使褪黑素(MT),作用SCN上不同MT受体亚型→调制SCN昼夜节律性放电、引起SCN中第二信使cAMP、cGMP、Ca^2+和核内第三信使c-fos改变,检测各个信使昼夜节律性含量变化及其代谢调控的生物节律;探讨SCN和PG在昼夜活动度、体温调节功能上的差异;同时将cAMP/cGMP的周期性变化与细胞分裂的昼夜节律相联系,通过多种节律间的参数关系和位相性调控比较,在细胞水平上解析生物节律性活动的振荡特征、SON与PG间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3)研究昼夜模型动物中枢核团(SCN、P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核心钟基因、钟相关基因和钟控基因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明确在中枢生物钟系统中,SCN和PG的昼夜基因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同时,通过筛选和鉴定钟基因下游的目的基因,寻找中枢和外周组织中能够特征性表达或者共表达的钟控基因,从而为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中枢和外周昼夜节律生物钟间的机制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词组型术语的字面含义是由构成该术语的各个成分的意义和结构完全地决定的含义,所以,词组型术语的结构对于理解术语的字面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描述汉语术语的结构,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来进行汉语术语的描述,这三种结构是:词组类型结构(PT结构)、句法功能结构(SF结构)和逻辑语义结构(LS结构)。这三种结构是研究汉语术语字面含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同质ZnO-LED室温电致发光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高鸿钧研究组研究了针尖状态对STM成像的影响,他们通过控制针尖曲率半径得到了目前为止最高分辨的si(111)7×7表面STM图像,清晰地看到了该表面上所有的Ad原子和Rest原子[Physical Review B,2004,70,073312]。该研究组邓智滔等进一步研究了特殊的针尖状态对STM成像的可能贡献,得到了对二萘嵌苯(perylene)分子特定电子态的选择性成像。他们在研究perylene在Ag(110)上的吸附性质时,通过分析比较具有反衬度与正常衬度的perylene分子成像,提出了反衬度分子像是由于perylene分子吸附在钨针尖表面而成像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60-60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躯干畸形,也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灾难性疾病,这种畸形多在生长发育阶段发生并迅速加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较为重视的一个课题。自切除松果体的鸡中成功地制备了脊柱侧凸动物模型以来,国外一些作者对褪黑素(M)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及临床研究,认为褪黑素与AIS的发病机制有关。国内王亭等测定了切除松果体的鸡和持续光照达到“生理性松果体切除”对照组中鸡的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显示两组血清褪黑素含量并没有差别,但后者并不能诱导鸡发生脊柱侧凸,故他们否认松果体切除鸡脊柱侧凸模型的发生与褪黑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病原细菌通过阻断宿主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来促进感染,进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往往利用特殊的分泌系统(比如Ⅲ型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中注入毒力效应蛋白分子,这些效应蛋白采用非常复杂和精致的策略来阻断和控制宿主的信号转导通路,特别是那些在宿主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的通路。最近刚刚提出的炎症小体(inflammasome)复合物被认为在巨噬细胞感受病原菌和拮抗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一方面关注病原细菌是如何通过其分泌的毒力效应蛋白分子来阻断宿主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化学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小体通路是如何感受和抑制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感兴趣。在前一个研究方向上,我们最近发现了包括来自肠致病大肠杆菌的NleE分子在内的一类细菌效应蛋白,它们具有一种全新的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特异性地修饰宿主NF-κB信号通路中用于结合泛素链的TAB2/3分子。NleE通过甲基化修饰TAB2/3中鳌合锌离子的一个半胱氨酸从而导致TAB2/3失去结合泛素链的功能,并彻底阻断NF-κB介导的天然免疫炎症信号通路,这种修饰作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病原菌抑制宿主免疫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在后一个研究方向上,我们最近鉴定了一个叫做NAIP的NOD样蛋白分子家族,实验发现和证明了NAIP是一类炎症小体的受体蛋白,可以直接识别来自病原菌的鞭毛蛋白或是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分子。NAIP家族分子在被这些细菌的模式分子活化后可以诱导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导致巨噬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在限制病原菌在宿主体内复制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身体性自我意识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可操作性实验探索视觉、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对身体性自我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神经-心理模型从整体上说明身体性自我意识的机制。我认为这些研究存在两点问题:(1)以身体性自我意识错觉研究取代身体性自我意识研究;(2)把两项测量指标误当作研究对象的两种成分。结合这两点问题,我给出初步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黄和雄黄,既是中国传统的药物原料,也是传统的矿物颜料。中国利用这些矿物治病、炼丹药、涂饰物品和作画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一些讲中国科学史的书,常常提到这两个名称,并把它们当作一种矿物,以为毫无分别。根据古文献中对石黄与雄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描述,它们无疑是两种不同的矿物,雄黄应是鸡冠石,即二硫化二砷(As2S2),石黄应是属于铬合物的铬酸铅(PbCrO)。用作涂绘的颜料,因消耗量比较大,大多容易采集且价格便宜,唐以前雄黄较石黄昂贵稀少,故用以充当涂料的多为石黄。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格心里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人格研究领域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稳定性与可变性问题,(2)人格的结构与维度问题,(3)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的问题以(4)人格的描述功能与解释功能的问题。要想走出这些困境,人格研究务必在整合原有理论的基础上(1)建构一种人格的元理论,(2)与其他心理过程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3)完善人格研究的方法论以及(4)整合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用文献考证和实验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我国古代黄铜铸钱历程所得结果的比较,找到了一种鉴别我国古代矿炼黄铜(cementationbrass)和单质锌黄铜(metallicZincbrass)的实验室方法,为研究古代炼锌史找到了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同时就有关问题与M.R.Cowell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1课题介绍和背景甘草酸制剂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甘利欣和美能两种产品,分别是以甘草酸二铵(18α-GL)和甘草酸单铵(18β—GL)为主的两种制剂,两个立体异构体的差别仅在C18位H构型不同,分别为反式和顺式。两者理化特性相似,在体内不能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5.
化学生物学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化学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合成的、结构的和分析的,被用于研究生物和医学问题;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民被用来解决化学问题。其主要策略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小分子作为探讨,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探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和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得到的知识不仅有助于阐明细胞过程的细节和调节机制、增进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认识,而且对于创制和发展新颖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炔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但其高活性(高纯乙炔的安全压缩压力小于2个大气压)限制了其存储与运输。此外,乙炔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分子尺寸和物理性质,使得对其吸附分离变得困难。本项研究通过在多孔金属多氮唑框架(MAF)的孔道开口加入柔性侧基,获得了一个具有开关效应的新型多孔材料(MAF-2)。研究显示,合理的孔道表面结构加上柔性框架与动态侧基的协同效应,令MAF-2具备了独特的乙炔和二氧化碳吸附行为。该材料对乙炔的饱和吸附能力可达到119cm3g-1,而且常温常压下也可达到70cm3g-1。更重要的是,该材料的柔性行为使其吸附等温线不同于常规多孔材料。在实际应用条件下,MAF-2的乙炔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加而快速增加。在298K,1.0—1.5个大气压之间,MAF-2可以存储20倍其体积的乙炔,相当于同体积气体钢瓶有效储量的40倍。此外,在常温常压下,该材料具有非常高的乙炔/二氧化碳吸附比(3.7),可望应用于这两种气体的分离,并减少吸附分离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多种多样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性质、功能独特而又千差万别,且很多都难以被人工材料所仿制和替代。近年来,人们将各种蛋白质(及衍生物)基生物材料与先进微纳加工和集成技术有机结合,以蛋白质为重要、关键乃至核心材料,实现了各种新型功能化微纳结构、器件与集成系统——这已成为蛋白质基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及衍生物)在微纳光/电(子)相关的多学科领域交叉性应用方兴未艾。但是,大部分微纳加工成型技术在亚微米乃至纳米精度真三维等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限制了蛋白质基生物材料在微纳尺度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三维光子器件与系统)。而另一方面,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地制备了各种器件构型的高质量二维和三维微纳光子器件。本文着重介绍利用蛋白质材基的飞秒激光直写技术。首先,以蛋白质基材料作为人工合成聚合物的环境、生物兼容理想替代材料,获得亚微米乃至纳米级精度的各种高质量二维和三维蛋白质基微纳光/电器件,较好地实现其原型功能;其次充分挖掘、利用蛋白质本征性质,赋予所制备器件新颖多样的特性与功能。最终实现在材料功能特性和器件几何构型上"双重"任意设计和可控的飞秒激光直写定制,而有助于推动其多样化的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2):57-57
分子机器是纳米科学技术的一个梦想。 与现有的生物型分子机器以及人工分子机器概念不同,本项目提出一种杂合型的机器——“人工纳米生物机器”,通过设计把人工纳米结构与具有不同功能的生物分子有机集成起来,二者互相配合,期望能够实现高级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科技界普遍公认的纳米科技的定义是:在纳米尺度(1-100n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科学和技术。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现在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划归任何一个传统学科。如果将纳米科技与传统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单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设计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实验结合理论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一系列巧妙的设计与精确的控制,实现对吸附在Cu(100)表面的单个三聚氰胺分子疏运性质的有效调控。室温下三聚氰胺分子吸附到Cu(100)表面时会与表面反应脱去两个氢原子,从而与表面铜原子成键形成与表面垂直的吸附构型。分子的输运曲线表现为正负电压下对称的特征。通过扫描探针对其操控诱导了三聚氰胺分子的异构化,其电子输运特性显示出明显的整流效应。扫描探针注入的非弹性隧穿电子可以进一步诱导其顶端N-H键的可逆转动,引起电流在低电导和高电导间转换,实现了单分子机械开关效应。从而在单个分子结构上既实现整流效应又实现机械开关效应,实现了在单个分子上的双功能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