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含水率油井的井口计量装置.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装置对日产油量(包括总产油量和净产油量)的计量误差.并给出了量油误差曲线.  相似文献   

2.
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莫北油田气藏的成藏时间、期次、油气源、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富含沥青质的单家寺原油制备了天然油湿岩心,与通常用硅油处理的岩心相比较,该岩心的油湿特性更接近油藏岩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油湿程度较高,油湿持久性好,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基本不受影响.评价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其中老化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温度升高,岩样的油湿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西部地区各钻井的原油、地面油气苗、以及油砂样品进行分析化验,从其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而通过原油及油砂、烃源岩在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和成熟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第三系—白垩系原油更可能是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裂或各种裂隙向上运移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考查分析了润滑油磨粒浓度监控诊断临界值问题,实险结果说明我国不宜直接套用国外浓度临界值的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浓度增长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研究区从微观上进行孔隙研究 ,从孔隙的形态着手 ,对研究区生产开发过程进行动态的模拟 ,进而对研究区地下原油驱替的微观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总结出了三元复合体系在研究区驱油过程中作用的基本机理 ,再将其用于指导模拟地层条件下的驱油实验 ,从宏观上对药品的性能加以比较 ,最后 ,将微观机理研究与实验结果结合起来 ,精选配方 ,为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草桥重质原油和草桥重油中分离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了这些物质在水面上形成的表面膜的膜压及水相pH值对膜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归一化面积下,沥青质表面膜的膜压明显高于其它组分的表面膜膜压。与沥青质相比,胶质的表面膜膜压随水相pH值的增大有较显著的增高。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葡1组西区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针对大庆油田葡1组西区矿场实际需求,结合大庆油田葡1组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二元复合体系的研究工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现场注聚方案进行注入参数优化,并得到了良好的矿场试验效果,对大庆油田的后续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降凝剂对高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主要探讨降凝剂的筛选、不加剂和加剂高蜡原油的全粘温曲线的测定、重复加热和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由实验得到主要结论: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降低,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但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基本没有变化;在重复加热的温度高于原油的反常点10 ℃左右时,重复加热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重复加热温度低于原油的反常点,重复加热显著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在原油的反常点以上,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影响。在原油析蜡高峰区高速剪切,将大大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在低于析蜡高峰区的温度高速剪切,会使降凝剂的改性效果的恶化程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