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焦裕禄精神是否需要继续学习弘扬是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焦裕禄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两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明确指出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焦裕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属性,具有时代价值,指引着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构建和行为范式构建。焦裕禄的生平叙事是焦裕禄精神得到跨越时空传承的基础。焦裕禄精神之所以能够得到跨越时空的传承,是因为以下三点:文化的一脉相承、人民对好干部的期盼、不断出现的现实困境。我们应当在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对象上更好地做到时空转换和链接,以促进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焦裕禄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去世后的50年间,一次又一次地被树立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焦裕禄的真实经历与媒体树立起来的焦裕禄形象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从焦裕禄的个人经历出发,结合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可以探究焦裕禄相关史实与历史的真相;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焦裕禄形象的树立过程,可以探究焦裕禄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原因。不同时期的人们之所以都需要焦裕禄,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主流媒体的倡导、以及社会现实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焦裕禄形象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而不过时,又与焦裕禄能够超越时代的个人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考察焦裕禄形象超越时代的品质,可以为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服务。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焦裕禄精神亦是为民务实清廉的真实写照。焦裕禄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感人至深的就是他的求实调研作风。他的这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正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所在,也启示当代领导干部要在提高调研能力上下功夫。首先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其次要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表现在一是“治假”——调研必须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二是“戒浮”——领导下基层“身入”更要“心入”,谨防“井中葫芦现象”,三是“克难”——揪住“难”字做文章,最后,也要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焦裕禄的"能力"理念的动态哲学表征以及其精神的哲学形态作了简要分析,结合焦裕禄精神时间、空间维度发展特征的探讨,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6.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和谐发展战略,宁国从2010年起率先启动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工作.这项工作具有把握生态文明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引导社会力量参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四个重要的实践特色,把惠及民生、人民幸福作为终极目标,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向度,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充分体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标追求.“美丽中国”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将有助于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在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传统逐渐衰败、村民参与程度不足、专业治理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法律规章制度缺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民臣民意识浓厚和人才激励机制匮乏诸因素共同制约着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农村社区治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美丽,“美丽人生”是“美丽中国”的人文基础,而“美丽人生”离不开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的美丽,“美丽人生”的获得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高校要强化主导制、导师制、人文制和协同制,让“美丽中国”因为有大学生人生的美丽而蕴含人文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制度的严格执行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是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其生态文化内涵价值厚重,特质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注重人本情怀;其二,强调和谐发展;其三,追寻民族复兴;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涵价值体现,是我们党执政兴国为民理念的最新阐释,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要靠全面提升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德育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解决当前德育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德育素养,丰富其德育手段,设置针对德育的专项资金以及完善德育的相关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一宏伟蓝图,是基于对当前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笔者以美丽中国为视角,分析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薇  黄永斌 《海峡科学》2022,(10):63-65+113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答卷,大学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已然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命题。该文对当前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从意识“入心”、知识“入脑”、行动“落地”三个维度提出了筑牢思想“主阵地”、夯实课堂“主渠道”、畅通实践“主动脉”等对策,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实效性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加上了美丽二字,使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从个人、社会、国家、全球四个维度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广度和实践深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国家之梦,即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民族之梦,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人民之梦,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一定包含着美丽中国这个向度,美丽中国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昭示着党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式、政绩评价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人类文明有两个简明的哲学基础,一个是人类中心论,另一个是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前提,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旨归和最终境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吃、穿、住、行等行为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探寻建设路径,建设“美丽景德镇”助力“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的民营航空业比外国的民营航空业起步晚,资金投入也较少,低成本模式已成为民营航空经营的目标之一。基于形势,有必要更好地研究世界廉价航空模式的发展规律、现状及运营操作等企业核心流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低成本模式盈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中试图对“中国梦”作出理性的阐释。首先,对传统的“中国梦”作了历史的追溯,考察了“帝王梦”与“人民梦”之间的实质差距。继而,重点地透析当代“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阐发了“国家梦”与“个人梦”同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最后,瞻望“中国梦”实现的前景,论证了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所依靠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及成就“中国梦”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