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则天以皇后、皇太后、女皇帝的名义先后参政执政达半个世纪之久。当时反对者认为她是唐家妇、伪政权;拥护者认为是大周当然皇帝;隐 忍者认为是过渡性的权力象征。唐中宗复辟后开始统一认识,认为母子相承,周唐一统,因而取消“中兴”说法。此后,人们逐渐把她摈出皇帝之列,修史则提出年系中宗、事归太后的主张,以正帝统而黜僭号,杜绝母后祝乱现象重演,这些看法是由于政治形势、政治派别、封建秩序、正统观念和传统意识等因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3,(8):20-21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为太子设官建职,藩卫储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太子不但拥有一大批类似皇帝少府、皇后后官官员组成的负责管理、照料其日常生活的侍从、服务人员、而且还拥有众多的负责掌管表奏、进谏、谋议的文书、参谋人员。这就为其日后登基继统,行使统治国家的权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皇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5.
“开元盛世”的第22年,也即公元734年,李隆基“种麦于苑中,师(率)太子以下亲芟之。谓曰:‘此所以荐宗庙,故不敢不亲,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艰难耳’”。(《资治通鉴·唐纪》卷214)玄宗皇帝亲自种麦,且教太子知稼穑之艰难,其重视农业和粮食问题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自夏商以来,我国君主权位的继承一直实行世袭制,公开立储。到了清代第三位君主雍正皇帝时,他却下诏废除公开册立太子的传统做法,创立了由皇帝生前秘密确定皇储的制度,即由皇帝在诸皇子中选择合意者,将其名字亲自写在纸上,一式两份,一份封藏在一个锦绣小匣中,只让宗人府令一人知晓,放置在乾清宫内御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额后;另一份密藏在皇帝身边,以便他日归天之后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谕旨相互印证而生效。皇帝临死前,召集朝中重臣启匾开匣,宣布新立皇太子的名字。皇帝驾崩后,皇太子即可登基,成为合法的新皇帝。  相似文献   

7.
大清末年,同治、光绪两朝的军政大权实际控制在一个年迈的妇人———咸丰皇帝的遗孀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的手里。在杀机隐伏的宫廷里,慈禧太后恣意弄权,垂纱帘在朝堂之上、幽废帝于瀛台之间,而面对外敌的咄咄攻势,却手足无措、应对乏策。1900年,中国农历庚子年,北京风云骤变:义和团团民潮水一般涌入了京城。在八国联军的洋枪火炮和义和团的大刀长矛之间,慈禧将如何抉择?暮日下的紫禁城在叹息。大清王朝就像汪洋中一条年久失修的破船,在风雨飘摇中开始沉没……  相似文献   

8.
元恂,北魏孝文帝的太子,后被废杀,年仅15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废杀太子,是极为平常之事,往往不为史家所重视。而北魏孝文帝废杀太子元恂,却为史学家所注目。因为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其政绩为大多数史学家所称颂,元恂因反对其父某些改革,招致杀身之祸。近代不少史学家称颂孝文帝废杀元恂是大义灭亲之举,笔者过去亦有此观点,现在认为年仅15岁的元恂被孝文帝以“谋反”罪杀死,实为冤案,决非大义灭亲之举。  相似文献   

9.
李闻 《今日科技》2005,(4):28-30
成立于1995年的浙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产品以商务休闲男装为主。2004年销售近8亿元。企业连年荣获“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企业管理四星级”、“市级工业规模企业”等称号;“太子龙”产品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诚信产品”、“浙江市场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浙江省名牌产品”;“太子龙”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又获“最具竞争力100家名牌”称号,并被评为“夹克销量十大品牌之一”。太子龙的腾飞与总经理蔡冬冬角色的快速成功转型是分不开的。在2004年秋天的第二届国际营销节上,她与奥康、海尔、长虹、红塔、蒙牛、波导等企业负责人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经理人。  相似文献   

10.
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虎就同我们祖先生活在一起。后来作为某些部落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教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三战而胜炎帝。”自此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与虎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崇尚射猎,如辽国,当时是盛产东北虎的地方,每年依季节。皇帝率臣僚出猎,称为“捺钵”。到达目的地先行祭山礼,杀白马、赤羊及黑羊各一,人们身着猎装向山神祭奠,然  相似文献   

11.
晚唐时代是一个政局混乱的时期,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晚唐的“列锦”辞格仍有发展,与初唐、盛唐、中唐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由《全唐诗》中的晚唐诗歌予以全面考察,列锦辞格在晚唐的运用已是相当普遍,对晚唐诗歌在意境营构、韵律美的创造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晚唐诗歌中的列锦辞格运用虽然普遍,但也有一些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12.
诗与钟的结合使时间的韵律进入艺术的世界,悠悠钟声中唐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对唐诗钟声的时间分析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时间忧患,更是一代诗人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吐蕃的一代女王赤玛伦和一代女皇武则天近乎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她们分别是吐蕃和唐朝的女政治家。文章以藏、汉文历史资料为依据,通过对赤玛伦和武则天生平主要事迹的比较、叙述,分析了她们的异同点,重点论述了她们摄政或主政时期为唐蕃友好关系的发展、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做出的历史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宋诗》有不少疏误。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宋诗》编者所失收的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宋诗》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作专题性探讨,着重其对六朝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和唐宋词人与词学所作的论析,指出,孙康宜的研究有其独到的眼光,她提出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看法,可资中国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粤西诗载》中的唐代诗歌,记录了唐人对广西情感印象的演进轨迹:初唐的厌恶、盛唐的既欣赏又感伤、中唐的适应、晚唐的留恋。这个变化表明了从初唐到晚唐,唐人对广西的好感是与时俱进的。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广西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社会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并在晚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尤其显现在桂、邕、容三管的重镇区域。  相似文献   

18.
语法规则往往因文体而异,诗词语法程度远不如散文严格,因而不能用散文语法来规范诗词.对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根据<全唐诗>中的"愁眠"用例以及诗歌用语的特点,并非只可解读为"江枫渔火对着愁眠的人",还可作两种解释对着江枫渔火怀着愁绪而眠;愁人对着江枫渔火而眠.  相似文献   

19.
大量文献报道西安钟楼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600多年。考察钟楼源于唐代。早在唐初,太极宫和大明宫已有钟楼。从名称、功能、作用,所悬之钟和钟楼的形制来看,唐代崇仁坊景龙观钟楼与金元明清的迎祥观钟楼及明清至今的钟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而西安钟楼已有13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钟楼,也是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钟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不同初始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温度变化以及不同光照强度的组合条件下进行室内及室外培养实验,给出大明湖湖水发生水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济南市的长期高温天气、大明湖湖水中氮磷比(TN/TP)及其他们浓度的不定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水华的发生。研究结果不仅为确定大明湖湖泊状态、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预知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为进行大明湖湖水资源的监测、管理和治理,提高湖水的水质以及改善大明湖的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