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鸡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正值农历癸酉年,鸡年.鸡是人类驯化较早的家养动物.我国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鸡骨,其年代被认为在7000年以前.记述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600年民间诗歌的《诗经》中有多处出现关于鸡的词句,如"鸡栖于塒","鸡栖于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等.在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鸡"字出现.郭沫若认为"鸡在六畜中应是最先为人所畜用之物".  相似文献   

2.
鸡年话德禽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古人有"五牲"之说,又有"六畜"之说,"五牲"和"六畜"中都有鸡。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因此,鸡又被人们称为"德禽"。根据作者韩婴描绘的特征,他称颂的是公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鸡鸣报晓,日复一日,精准  相似文献   

3.
野性是指大、中型野生禽兽,它们大部分是狩猎的对象.牲,现在习惯上指兽类,但这一概念在古代是包括禽类的.《周礼·天官·膳夫》中有“膳用六牲”的话,注谓“马、牛、羊、豕、犬、鸡也”;又《明史·职官志三》有“牲口房”,注谓“牧养异兽珍禽”.可见直到明朝,“牲”的含义中仍包括禽类.  相似文献   

4.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笔者曾有《校证》之文,刊出二十五条。兹再迻录二十二条刊布之,纰谬浅陋之处,伏祈识者正之。 1.周鸡断尾,获免于牺;山狙见巧,终必招害。(伯3562《韬光》) “获免于牺”,罗本、吉府本“牺”后有“牲”字,余本并作“获免牺牲”,《集校》:“法藏敦煌(甲)本夺‘牲’字。” 按:牺犹牲也。《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牺双觡抵之兽。”《集解》引《汉书音义》:“牺,牲也。”《淮南子·说山》:“生子而牺。”高注:“牺者,牲也。”《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宋公肉袒执牺。”高注:“牺,牲也。”是皆牺、牲义同之证。《国语·周语下》:“宾孟适郊,见雄鸡白断其尾。问之,  相似文献   

5.
六畜是人工饲养的六种牲畜,即马、牛、羊、猪、狗、鸡。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说文解字》入手,介绍了与六畜有关的部首和文字,从文字的角度揭示了六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打牲乌拉历史悠久、特产丰饶、文化厚重,"复活"乌拉古城,抢救发掘满族与清廷贡物文化,倾全力活化、物化打牲乌拉,圆文化强国之梦,亟不可待。口碑与典籍不能挽打牲乌拉遗址之既倒,丰富打牲乌拉历史的文字亟待化作复活乌拉街遗址的木石砖瓦。为此,需参照乡间田野的口碑,将一幢幢承载厚重历史与文化的、今已在形体上消失的古建筑重新"请"回打牲乌拉,让城市肌理、道路格局和天际轮廓线,条分缕析"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7.
《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居“郑”,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王在郑”的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德公迁都雍城后居“大郑宫”,《说苑》载秦始皇“迁太后棫阳宫”。通过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关系密切,地望相近,应同在秦雍城遗址附近,即今陕西凤翔一带;大郑宫和西郑应在凤翔雍城遗址附近的水沟周城遗址内,棫阳宫应在凤翔雍城遗址内。  相似文献   

8.
主要描述贵州省普定县4个史前旧石器遗址即遗址群的出土物类型、数量、特征及意义。遗址群丰富的出土物类型,显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旧石器遗址的最佳地点和最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发掘古遗址或古墓葬的工作中,发现有大量的纺轮,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内纺轮的发现最为集中。如:河姆渡遗址在第一次发掘中就出土了对件纺轮;大汉口出土了引件纺轮;庙底沟仰韶文化出土了85件纺轮;东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336件纺轮;蒲城店也发掘出了上百件纺轮等等。目前,我国最早的纺轮是在中原地区裴里岗文化表沟遗址和河北磁山遗址内发现的。以上出土的纺轮质地多种多样,不仅有陶质的,也有石质的和木制的,甚至还有骨质的;从形制上看有扁圆形的,算珠形的,截头形的等等;在重量上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校学报和“庐陵人文研究室”准备出一期《庐陵文化研究专号》,要我写篇短文,谈点看法,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自然义不容辞。庐陵是吉安地区的古称,它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活动。从在永丰发现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中,有栽培的水稻稻谷壳和稻杯残留在草拌泥中的痕迹这一事实,表明当时庐陵一带不仅有古人类在活动,而且他们已经懂得了水稻的栽培技术①。1989年春,在吉安河东乡庄塘村案山地段发现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批文物,也有力地证明了“商汤周文武,庐陵有先人”②。同年冬,在新干大洋洲,…  相似文献   

11.
蒋家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400多件,主要有石镞、网坠、石锛和石刀等,石器中含石玉.C14测定年龄最早为5070±150a.B.属新石器晚期遗址.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将家山文化遗址有居民生活区,部族首领生活和指挥区,燎望台等功能区.初步研究,该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太平盆地中的一个部落,其文明发展有3个活动期,期间有四个文化间断期,其文化变化的原因与古气候等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鱼是一种全民喜爱的美味佳肴,美好形象。远在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项洞人”,就曾以鱼为食;一些古老岩画把鱼作为原始图腾刻划出来;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期陶盆,便绘有“人面鱼纹。”鱼,由部落名称发展为古国名,至今遗留为姓氏。“鱼”字是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与“山、水,日、月,牛、羊”一样,作为偏旁“字根”,再生出许多文字、词汇来。正因为鱼是古人早就熟悉的自然物和艺术表现对象,所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首诗有24首写到鱼,占到8%,涉及鱼类品名多至15种,“风、雅、颂”各部分都常把鱼作为“赋、比、兴”的基本对象而高频次地运用。在“鱼”这种形象之上,体现了《诗经》的主旨——兴、观、群、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鱼儿畅游在《诗》的海洋中,为形象思维的诗歌艺术推波助澜,给当时的诗教和后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科学文化源远流长。新石期时代中期(距今约6000—7000年前),随着制陶技术的产生,人们制成了一些生活用具,诸如陶瓶、陶钵、和陶罐等。这些出土的陶器,丰富了人们对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认识,证实了先民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实践知识。仰韶文化遗址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一种小口尖底瓶(《西安半坡报告》4654号,见图1),可以说是有陶文化的一棵明珠。近年来,一些科学史文献对小口尖底瓶已有专门论述,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猪年话家猪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间称其为六畜之首。在生肖中排在最后,让猪作十二生肖的压阵之物,倒也名副其实。我国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在许多古人的墓葬中,远至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都不  相似文献   

15.
家蚕小传     
家蚕起源历史久古代西方文献中说:中亚有一条丝的路,东方有一个丝的国,它就是中国.《通鉴外纪》里说:"西陵士之女嫘祖为黄帝之妃,始教民蚕桑,治丝茧以供衣服".传说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时,活动在黄河流域,这里就成为蚕的发祥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河南殷墟曾发掘出一些蚕茧和蚕丝.说明会养蚕的人就更多,殷代到现在已经三千年有余了.最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半个割裂蚕茧,浙江吴兴县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线和丝带,以及河北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讯》2004,(5):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开篇即叙述了猴类聚居的巴蜀山脉,因而,猴类形象及其寓意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甲骨文中的"夒"字像是一只正要搔首弄姿的猴子。先秦文献猴字异名近30种。《山海经》中猴类形象分为狌狌和白猿等,这种半兽半神古图形象,不仅是古巴蜀人崇拜的偶像,而且为金沙遗址之金猴面具的制作提供了参照系。三星堆、金沙出土的金面具与古埃及、辽国陈国公主金面罩不仅工艺不同,且有不同的用途和文化内涵,因而是自成体系的古巴蜀黄金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不仅对于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深化巴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中国甲骨学上的地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狗年说狗     
狗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不久前在以色列一古墓中出土的少女怀抱宠物狗骨骸,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已有约1万年的历史。在我国,狗被列为“六畜”之一。“狗”和“犬”,一般认为同名,只觉“狗”通俗,“犬”文雅(常有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实际上,“狗”、“犬”古意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藤花落史前古城遗址出土木材的树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类文化。对取自藤花落遗址的3块出土木材样品进行鉴定,编号为99T2和03LTF48 (3)-1为松属双维管束松亚属Pinus subgenus Diploxylon的树种,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该木材样品树种应为赤松(Pinus densiflora);编号03LTF48 (3)-2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此鉴定结果对证明中国是赤松原产地之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