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探索生命意义就是对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D·H·劳伦斯在其一生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并一直努力探索人在社会中的生命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他的血性意识来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使读者能够感悟到他对生命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确定理论的极值定理中最大值的不确定分布,以及风险模型中最大损失的定义及其独立增量性质,定义并证明了不确定风险模型的不确定生存函数,并给出2个基本性质.利用不确定生存函数和不确定更新过程的分布函数的定义,证明了保费和索赔均带折现率的不确定离散风险模型的不确定生存函数.  相似文献   

3.
闵凡利的小说有着非常广泛的民间因素。这一因素首先体现在他把关注的视点集中在与中国民间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佛教文化思想上,或凸显极度痛苦之人“顿悟”后内心的纯净与欢乐,或张扬英雄救世的悲悯情怀。其次体现在他总是以社会边缘人的身份,表现那些与主流社会、大众文化有着明显差异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格,讲述平常的底层百姓的故事,以自身对世界的领悟和体验对其生存状况加以美学意义上的编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追问人类生存的意义,真诚地呈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世界的看法。在人物描写上,他运用的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勾勒线条的粗犷写法,较少肖像与心理的精刻细描,具有简洁、奇崛的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物理中的混沌问题,分析了混沌在控制、通信和网络中的应用。混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他的性质是对初值的敏感性,他在长时间内是不可预测的,混沌方程像确定性系统,但却有类似随机信号样的输出结果。他是部分的不稳定,但在物理上却是很吸引人的,不同于常规运动,他的曲线从来不重复,但却总是落入确定的区域。他给科学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冲击。人们相信,混沌现象的发现,否定了传统的确定性系统概念,并成为20世纪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后的第三次科学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坦·贝尔克(1942~)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校领导研究工作,曾长期担任日本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过《原始与人造:面对大自然的日本人》、《日本人的空间意识:生存、思考与建筑》等大量关于人类社会与环境尤其是日本这方面问题的著述。他提出了在欧洲人眼里总是很神秘、又值得欧洲人去了解和借鉴的日本人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张萍 《奇闻怪事》2009,(11):39-40
检查潘思扬(本文所涉及的学生皆为化名)的作业总是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检查他学过的必背课文还是不会,无论我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多少回;郭运来的妈妈每次遇到我总是叹气,他就是听不进父母和老师的话去学习,无论跟他讲多少道理,他都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3,(2):85-85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障碍重重:为什么和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却总说没有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时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碰不上像天使那样的好人?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08,(12):27-27
安东新交的这个朋友,从来不肯脱下他那件又脏又臭的披风,身上总是散发出一股腐烂的味道,还总是用一只手捂着嘴巴说话。噢,他是一个嗜书如命、不折不扣的保持着孩子模样的150多岁的蝙  相似文献   

9.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 ,他以独特的手法表现了人生存的荒诞和行为的无意义。剧中的人物形象 ,乏味的情节、破碎的语言、不确定的主题等反传统的戏剧形式 ,以及“直喻”的表达模式等几个方面 ,都表现出这部作品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奇闻怪事》2007,(1):71-71
新接手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斌,一直是学习上的“困难户”。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经常完不成.入学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而他总是低着头。尤其不敢面对老师。我与他交谈,他总是默不作声。上课也从不举手发言,开学这么长时间。他没有跟我讲上五句话。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观念中,“技术创新”总是与高新技术、创造发明联系在一起,其实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功能,它更应是满足企业生存、社会需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刘素芝  刘晶 《科技资讯》2009,(12):226-226
陶渊明的一生,是求真求美的一生,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恬淡自然的心态,正是他诗意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不仅集儒家之大成,而且集百家之大成,他在诸子百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生存智慧。荀子哲学的三大论智慧地解答了人靠什么而生存?人何以像人一样生存?人怎样获得生存的意义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极富现代启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约翰很聪明,他知道自己的优势,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与约翰相比,他很自卑。然而,他的母亲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是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最后,聪明的约翰一生业绩平平。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以致郁郁而终。他在天堂里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了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  相似文献   

15.
宗宝琴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40-41,50
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不仅集儒家之大成,而且集百家之大成,他在诸子百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生存智慧。荀子哲学的三大论智慧地解答了人靠什么而生存?人何以像人一样生存?人怎样获得生存的意义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极富现代启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奉文通过对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进行论述。证明了财务管理的内容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仪器设备测量的任何物理量总是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用不确定度来描述,评定和给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评定检测的准确度,是从事实验和研完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下面仅以抽油杆拉伸试验测量为例,进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谈起他钟情的经济学,他滔滔不绝;提及他执迷的统计数据,他准确无误;但如果有人请他谈谈自己的经历、生活、爱好等,他总是强调自己除著书立说外,别无所好,也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9.
印象唐风     
<正>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总是在不断地写生和创作,总是在不断地读书与写作,总是在不断地游历和造访,总是在不断地参加各种展览……每次见面总能见到他有新的收获与突破。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唐风,一位劲健遨游在中国画境界中的唐风,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唐风,一位可以寄予厚望的唐风。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我的老爸,我就要滔滔不绝了。在我眼里,老爸会"变":他会变成狮子,变成兔子,变成蜜蜂……"狮子老爸"最威严小时候总是对狮子王的故事百听不厌,特别崇拜狮王辛巴所展现出的王者威严。现在,我特别崇拜爸爸,他就像狮王辛巴一样,对我非常严格,总是要求我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