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娜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2):159-168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对外投资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其在“一带一路”沿线与非沿线国家的投资动向有助于把握政策机遇和赋能产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商务部截至2015年的416条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对外投资事件,将其投资动机分为销售服务、生产研发和工程投资3类,并从“战略三脚架”的理论框架出发,对企业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看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沿线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中国新能源企业更加看重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稳定性和基础设施水平,如通讯设施和技术水平;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企业则更加看重东道国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至关重要,只有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才能获得坚实的社会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大多信仰宗教,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宗教因素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正面影响十分可观,因为宗教文化层面的理解和尊重是最深层次的;运用失当,则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羁绊和障碍。  相似文献   

3.
罗兴武 《世界博览》2014,(24):23-25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是其核心和“灵魂”。 最近,习近平主席在许多场合强调,要携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充分说明中国领导人对建设“一带一路”的高度重视。同时,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但我国有13亿人口、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东北跨境民族要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交流中传承和创新发展自身的文化,充分发挥其与俄朝韩蒙同一民族语言相通、文化相通、习俗相通、宗教相通等边缘文化的功能和优势,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和我国政府在新时代提出了伟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仅仅经济战略,更是一项国家战略,主要目的是加强一带一路经济线上国家的经济联系,积极开展资本、技术、劳务与文化合作,实现我国和这些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和民心相通。我国电力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我国同周边地区国家电力能源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6.
加强科技合作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建设方面和实施举措。本文以我国与7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论文年份分布、国家分布概况基础上,重点对国内33个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论文的地区分布、合作网络、合作主导力和学科分布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及各省市制定针对性的“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至关重要,只有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才能获得坚实的社会支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因某些国家政局变化而带来的合作风险。在推进相关合作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他国政府的意愿,更要深入地了解他国民众的期待,从他们的需求入手,更加精准地开展合作。"民心"包含的内容很多,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大多信仰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宗旨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由此,中外人文交流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三大支柱。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外交的逐渐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在促进沿线国家"民心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本研究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作为样本,通过构建经济水平、环境质量、城市创新、政府管理、城市文化5个维度的城市软实力指标体系,对275个样本城市的软实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航运便利度、宽带用户量、航空便利度3个指标构建了对外联系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四象限分析法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软实力和对外联系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正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尤其是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达12.5%;“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显著影响沿线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位置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沿线国家的政策效应要优于亚洲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贸易背景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区域的碳不平等,厘清“一带一路”区域隐含碳排放和经济收益不均衡分配的内在机制,是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前提及基础.本研究基于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构建环境拓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涵盖10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且依沿线区位合并为9大研究区域,核算生产和消费视角下“一带一路”区域碳排放、增加值,追溯隐含碳排放、增加值在研究区域间的空间转移格局,通过构建双边贸易中碳不平等指标及全球贸易网络中碳不平等综合指标,全面地量化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的碳不平等现象.研究表明:1)2014年“一带一路”区域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分别占全球碳排放总量(25 966.23 Mt)的65.29%和60.54%;“一带一路”区域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增加值分别占全球增加值总额(669 714.27亿美元)的40.87%和40.10%. 2)在全球贸易中,“一带一路”区域承担来自非“一带一路”区域的净碳排放转移(即“一带一路”区域向非“一带一路”区域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1 234.25 Mt,同时从非“一带一路”区域获得了5 154....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各国经济相互对接和优势互补,使得跨地区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极大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可依托现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亚投行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各经济体联合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等方式来开展业务,但同时要注意电商平台功能模块的设计,并要做好支付安全、通关标准互通互联、完善物流基础体系建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措施。该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共赢发展.老挝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合作国家,探寻我国云南地区与老挝农业的合作前景和路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老农业合作基础和农业发展现状出发,着重研究云南与老挝跨境农业合作的对策,期望为澜湄农业合作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撒拉族非遗文献是承载撒拉族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撒拉族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本文利用超网络理论,根据撒拉族的非遗研究文献,建立了一个能描述撒拉族非遗文化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的多层混合超网络.通过对该超网络的分析,获得了撒拉族非遗文化研究的现状,发现了撒拉族非遗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热点研究内容、热门研究领域和濒...  相似文献   

15.
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海洋类题材文学作品英译为例,从译介文本的选择、译者模式的建构以及翻译策略的使用等方面试析中国海洋文化“走出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是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相通是互联互通实施的基础,是促进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的文化共同体的保障。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对教育合作项目的政策支持,建立沿线国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际教育合作中相关的法律条款和监管体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通过由点到面的逐步扩展,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所属人群和区位的特殊性,使其在地方人群共同体和国家战略中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跨境交流互动的内在规律,探讨其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窗口中的作用.以当代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为中国边境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进了中缅两国民心相通,加强了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了“边疆文化软实力”;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非遗保护与利用是非遗研究的重要课题,涉及我们对非遗的态度,甚至攸关非遗工作的成败。通过对“生态环境”、“价值”剖析进而结合非遗内容对非遗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进行浅析。非遗生态环境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关系在本质上说是非遗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涉藏地区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非遗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青海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反映不同时期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等,随着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青海涉藏地区人民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研究发现:青海涉藏地区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非遗文化产业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提供生态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挥非遗传承人带头作用,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乡村文化自信;提供多种增收途径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等。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非遗产业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创新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限制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帮助宣传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品牌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使民族图书馆能够把握和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助推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资源建设、服务拓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定位思考,从馆藏建设与服务拓展、人员重组和技能提高、教学改革与技术更新、馆际共享与跨界合作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