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掺水汽油微乳状液的生成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掺水汽油微乳状液中不同类型及配比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和丁时对掺水量和临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水效率顺序为:亚油酸铵>油酸铵>油酸钠>硬脂酸钠>油酸三乙胺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温度依上列顺序升高.丁醇的加入量减小时,掺水汽油的临界温度和成本亦降低。道路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为2.47%、含水量为16.7%的微乳汽油与基础汽油(90 ̄#)相比,百公里耗油指标分别为8.5kg和9.6kg,其它性能基本接近,成本每吨下降2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鲤里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图象处理分析,探讨了鱼糜的掺水量和显微图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掺水系统结垢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东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77-6781
在三元复合驱生产过程中,包括掺水管道、掺水炉等在内的地面掺水集输系统中存在严重的淤积、结垢,直接造成集输能耗上升,设备、管线极易损坏或寿命缩短等一系列威胁油田正常开发的生产难题。以大庆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开发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面掺水系统中的结垢物组成。并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影响掺水系统结垢的因素与规律。结果表明,掺水系统中是集硅垢、碳酸垢、腐蚀垢等于一体的含油混合垢,且以硅垢为主,含量占到45%以上。掺水温度、掺水量、掺水压力及含聚浓度均对结垢有影响,但在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正常生产工况条件下,含聚浓度对于垢质的沉积具有更显著的影响。500 mg/L左右的见聚浓度是结垢速率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孙洪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80-3283
结合油田掺水系统的生产现状,对油田掺水系统生产运行现状的不足及变频节能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状况提出了掺水系统的优化方案。将该优化方案应用到大庆油田两座转油站,现场数据表明,应用新的变频节能控制技术后,不仅能保证管线压力始终保证控制在最佳状态,减轻运行人员工作量,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且在机组降负荷运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港油田枣园地区自来屯掺水系统水质矿化度高、结垢严重的特点,在对大港油田枣园地区自来屯掺水系统水质及垢样组成的分析基础上,从温度升高,pH值、各种成垢离子含量、矿化度、管壁粗糙度等因素对成垢量的影响及结垢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温度升高,pH值增大及重碳酸根离子含量增大结垢量明显增加.特别是pH值增大,成垢量增加更为显著.该实验结果为大港油田枣园地区自来屯掺水管线成垢量的预测、阻垢和清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汽油机掺水蒸汽的新装置,通过在NJ-70车用汽油机上的试验,对发动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了实测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汽油机掺水蒸汽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鲤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图象处理分析,探讨了鱼糜的掺水量和显微图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沈阳油田沈一区掺水系统分析及提高效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油田沈一区地面掺水系统是一大型、复杂、枝状管网结构的地面伴热系统,目前系统单耗高,热损失大.在对当前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剖析后,找出了影响系统效率及耗能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运行改造方案.试验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对类似的掺水系统优化改造方案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掺水乳化重油性能影响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对乳化重油掺水前后燃烧效果的评价和影响掺水比例的多种因素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掺水量优化控制方案,并应用于燃油隧道窑的实践,得出可以通过计算节油率和测定NOx、CO和烟尘量以及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来评价乳化油掺水后的节能和环保效果;燃烧乳化重油必须相应减少供风量,节油效果更好;现场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实验研究得到的结论对实际中更好的运用这一节能技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图4,表2,参10.  相似文献   

10.
在W /O乳化重油黏度变化影响因素系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掺水重油在乳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机械搅拌进行乳化的掺水重油 ,其黏度的变化与温度、掺水率、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重油掺水机械搅拌乳化过程中影响黏度变化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其次是掺水率 ,然后是搅拌时间 ,影响程度最小的是搅拌速率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掺水率的增加黏度是逐渐增加的 ,二者对黏度的影响程度相当 (温度的影响略大于掺水率的影响 ) ;随搅拌速率的增大和搅拌时间的延长 ,掺水乳化重油的黏度也是呈增加的趋势 ,二者对黏度的影响程度也相当 (搅拌时间的影响略大于搅拌速率的影响 ) .表 5 ,参 6  相似文献   

11.
重油掺水燃烧及其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油掺水燃烧可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并能减少燃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但油和水的掺和比例不能是任意的.燃烧效率并不是一味地随着乳化油中水的含量增大而增大,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燃烧效率是随着乳化油中水的含量增大而增大,超出该范围,燃烧效率不是增大,而是减少.文中提出了估算油水比例的“类欠阻尼系统”法及估算公式,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实用、运行可靠性高的工业锅炉重油掺水乳化燃烧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胜利油田东辛稠油掺水集输成本高、后续污水处理量大等问题,提出采用乳化降黏集输的方法,并筛选出一种适合东辛稠油的反相乳化剂.结果表明:温度50 ℃、乳化剂质量分数0.85%、有效体积含油率65%~70%、搅拌强度120 r/min、搅拌时间10 min为反相乳化集输乳状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乳化集输的现场试验效果明显好于原掺水方法;乳化降黏集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对柴油机燃用掺水乳化油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在柴油机中使用燃用掺水乳化油是降低油耗,改善了柴油机排放性能有效途径之一,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柴油机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掺水汽油微乳状液的加溶和相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掺水汽油微乳状液中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醇)、盐(NaCl)浓度对水加溶量和相平衡的作用。实验表明,加溶量与汽油型号关系不大,而与表面活性剂、醇及其用量有关,适当浓度的盐可以增加水的加溶量。  相似文献   

15.
对单家寺稠油掺入滨南原油或轻馏分油稀释输送及掺水乳化降粘输送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稀释条件下稀释混合原油的降粘效果及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提出了有关的计算公式。本文以某管线为例,计算了几种输送方式在经济运行方案下的运行费用。结果表明,与加热输送相比,掺轻馏分油稀释输送是经济可行的;掺水输送在长距离管线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选择稠油的输送方式时,应从采、输、炼的整体效益考虑。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5月19日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恢复性上升,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也有了很大转变。就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新股发行过程中,究竟是存在“股份掺水”,还是存在“股份缩水”: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台理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在同一压缩比或不同压缩比时,掺水蒸气对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由试验论证了水蒸气的掺入导致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最高温度均下降,其效果为有效地抑制了爆震,提高了燃料的辛烷值。并论证了调整点火提前角,使得汽油机处于经济运行状态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提高压缩比并掺水蒸气后有效热效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空气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提高。并分析了水蒸气掺入进气管后状态的变化所依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乳化降粘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庆黑帝庙稠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的问题,开发了应用乳化降粘技术采该油藏的新方法。现场应用表明,开发的稠油乳化降粘剂耐低温,使用浓度小,明显降低稠油粘度及其在井筒及管线中的流压,同时不影响稠油破乳,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油田现场稠油井黏度大、流动性差,传统的分离计量方法很难对其准确计量;另外,稠油油井的流量范围较宽,每天产油量可以从几桶到1 000多桶,可以从不含气到含气率高达80%,一般计量设备难以覆盖这样的井况条件。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研究了一种计量稠油中油气水三相流的方法,可以适应较宽的油井产量范围,该方法包含一个文丘里流量计、双能伽马传感器和配备差压传感器的小型分离器。当稠油多相流流量较高处于文丘里流量计的计量范围内时,采用文丘里流量计和双能伽马传感器来测量稠油中的油气水流量,同时考虑低雷诺数流动条件下对文丘里流出系数的实时动态计算,建立了适当的模型。当稠油多相流流量处于文丘里流量计的下限或呈间歇流时,利用小型分离器内累积的液相差压对液相进行称重式计量,结合伽马传感器测得的相分率,可得油气水流量。该方法利用伽马射线技术测量稠油的相分率,使得稠油的相分率计量更精确,不受稠油形态的影响;同时,结合准确的称重计量原理,真正实现了对稠油进行油气水三相的在线实时计量。实验结果表明,液相流量、含水率、气流量标准偏差分别为4.2%、1.5%、6.3%。  相似文献   

20.
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注入压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注入压力下丙烷抽提稠油能力,通过物性试验和流动试验,评价不同注入压力下稠油和丙烷体系的物性参数和泄油能力.结果表明:低于丙烷饱和蒸气压时,注入压力越大,丙烷在稠油中的溶解度越大,稠油降黏效果越明显,泄油能力极值点出现在丙烷饱和蒸气压附近,之后泄油能力开始降低;在丙烷饱和蒸气压时泄油速度出现大幅变化,丙烷溶解度和稠油降黏幅度变化不大,泄油速度增加是沥青结晶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