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葡聚糖及明胶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聚糖及明胶为有机基质,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模拟铁生物矿化实验.目的是研究明胶及葡聚糖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葡聚糖容易吸附到铁氧化物表面,对晶核有包裹作用,阻碍了晶核的自由扩散和生长,形成纳米级的β-FeOOH和α-Fe2O3.β-FeOOH是Fe(OH)3转化为α-Fe2O3的中间过渡相.在明胶浓度较低的范围内(小于1wt%),明胶浓度增大有利于晶体生长形成α-FeOOH.晶体生长有取向性排列,其表面吸附有明胶分子.明胶和葡聚糖等量混合有机质在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聚糖,这与葡聚糖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葡聚糖及明胶为有机基质,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模拟铁生物矿化实验. 目的是研究明胶及葡聚糖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葡聚糖容易吸附到铁氧化物表面,对晶核有包裹作用,阻碍了晶核的自由扩散和生长,形成纳米级的β-FeOOH和α-Fe2O3. β-FeOOH是Fe(OH)3转化为α-Fe2O3的中间过渡相. 在明胶浓度较低的范围内(小于1 wt%),明胶浓度增大有利于晶体生长形成α-FeOOH. 晶体生长有取向性排列,其表面吸附有明胶分子. 明胶和葡聚糖等量混合有机质在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聚糖,这与葡聚糖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色谱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亲脂性吸附树脂与葡聚糖凝胶色谱纯化技术,将其水提物经亲脂性吸附树脂柱色谱预分离后,0.1mol?L-1盐酸调节pH到4.0左右,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精制纯化,洗脱溶剂为50%丙酮水溶液.结果产品经MS、红外、紫外和HPLC图谱鉴定,并与对照品比较对照,结果显示所得的绿原酸纯度>98%.结论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绿原酸单体成分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将葡聚糖季铵盐衍生物(Dex-GTMAC)与丁二酸酐(SA)分别按摩尔比1∶1和1∶2反应,得到了不同羧基化程度的葡聚糖基大分子Dex-GTMAC-SA(1∶1)和Dex-GTMAC-SA(1∶2),并将其与合成的2,2'-(乙烯二氧)双(乙胺)甲基丙烯酰胺(DA-MA)小分子单体合成可光照交联的葡聚糖基大分子Dex-GTMAC-SA-DAMA(1∶1)和Dex-GTMAC-SA-DAMA(1∶2),再通过原位光交联方法制备得到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敷料.通过测试得到Dex-GTMAC-SA-DAMA(1∶1)和Dex-GTMAC-SA-DAMA(1∶2)水凝胶的溶胀率分别为711.7%和645.0%;采用质量浓度为0.3mg/mL的胰蛋白酶磷酸盐缓冲液降解这两种水凝胶,5d后水凝胶形态不复存在,变成白色粉末,失重率分别为28.3%和22.5%;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载药水凝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浸泡10d后基本达到释药平衡,药物累计释放量分别达到68.4%和57.9%;通过琼脂平皿扩散法证实,载药的水凝胶相比于不载药的水凝胶,前3d的抑菌圈更为明显,显示出更为优良的抗菌性;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法,得到两种水凝胶的表面蛋白吸附量分别为0.0038和0.0017mg/cm2,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抗菌水凝胶敷料.  相似文献   

5.
大麦作为全球产量第四大谷物,并富含降低血浆胆固醇、控制血糖、免疫调节以及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的大麦β-葡聚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食品体系中大麦β-葡聚糖可作为亲水胶体发挥作用,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添加大麦β-葡聚糖食品的加工工艺优化,和其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应用,而大麦β-葡聚糖还可影响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间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影响食品质构、营养和功能。因此文章介绍了大麦β-葡聚糖的分布、提取纯化和结构,以及β-葡聚糖精细微观结构与葡聚糖凝胶特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发现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以及纤维三糖单元和纤维四糖单元的比例是影响β-葡聚糖的凝胶过程和凝胶微观结构的重要因素。还着重讨论了大麦β-葡聚糖在食品基质中形成凝胶影响食品物性的机制,为避免β-葡聚糖在食品中产生负面影响,扩展大麦β-葡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燕麦β-葡聚糖分别以质量分数0、0.2%、0.4%、0.6%、0.8%、1.0%添加到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ζ-电位)和凝胶性(保水性、凝胶强度、白度值、内部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活性、稳定性和ζ-电位的绝对值(P<0.05),并减小了粒径。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显著增加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和白度值(P<0.05);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能够显著缩短凝胶的弛豫时间,显著增加不易流动水峰面积百分数(P<0.05),显著提高加热终点时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够使松散的蛋白质凝胶网络变得致密均匀。添加燕麦β-葡聚糖可以通过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液滴聚集以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通过在加热过程中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以提高蛋白凝胶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和凝胶性的提高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末端转脱氧核苷酸酶催化脱氧垓苷三磷酸连接到单链多聚脱氧核苷酸的3′—OH末端。猪胸腺匀浆抽提液,经磷酸纤维素吸附层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负吸附,葡聚糖凝胶G100过滤和两次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后得到该酶,纯化倍数达2736倍。葡聚糖凝胶G100过滤分离出三个活力峰,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其分子量分别为60000,53000和32000道尔顿,其中53000组分比活最高,达每毫克蛋白3135活力单位。  相似文献   

8.
根据真菌纤维素酶系中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内切β-葡聚糖酶以及纤维二糖酶在棉纤维上吸附和脱吸附性质的不同,拟订了一种可选择性地测定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的方法。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强烈吸附于棉纤维上,而且不为1 mol/L,pH4.8的醋酸缓冲液所洗脱;只有部分内切β-葡聚糖酶为棉纤维所吸附,但在上述条件下可完全被洗脱。纤维二糖酶不被吸附。在此基础上,再借助β-葡聚糖纤维二糖酶与内切β-葡聚糖酶的协同作用,可在后者过量存在的条件下,定量测定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用两种商品纤维素酶制剂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岭土、皂土、草酸、葡聚糖凝胶四种吸附剂在不同pH值下,对各种氨基酸的吸附情况进行了实验。同时将吸附剂对混合氨基酸水解液的脱色情况进行了讨论。并与常采用的脱色剂—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对采用吸附作用分离氨基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对电刺激获得的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粗毒的八种酶活力和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和用葡聚糖凝胶、羧甲基葡聚糖凝胶进行的柱层析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批式实验研究钢渣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去除率随钢渣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单位钢渣质量下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呈相反趋势.溶液初始pH值为4时最有利于钢渣吸附亚甲基蓝.钢渣吸附亚甲基蓝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钢渣投加量增加而减小.结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发现,钢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的优惠型吸附.亚甲基蓝阳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吸附在钢渣表面,并与CaO等反应形成聚合物,增强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2.
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室温下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考察了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由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动力学由准一级反应方程和准二级反应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9)更为精确地描述了亚甲基蓝在竹炭上的吸附;吸附动力学由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更为准确。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漓江底泥对活性艳蓝X-BR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批式吸附法研究河体底泥对活性艳蓝X-BR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可划分为高速吸附(小于6h)和缓慢吸附(6h以上)两个阶段.活性艳蓝X-BR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pH值、离子强度、温度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5左右,色度去除率最高;提高离子强度和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4.
以泥炭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得泥炭树脂颗粒,用其处理活性深蓝K-R溶液。研究了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条件和吸附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泥炭树脂颗粒吸附水溶液中活性深蓝K-R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5~30℃,吸附时间为1 h,在较宽的pH范围内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为29.82 mg/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未达饱和吸附前,吸附过程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稀硫酸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花生壳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率.结果显示: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率为94.53%,最大吸附量为18.53 mg/g;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花生壳可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在不同的pH下,活性炭对亚甲基兰吸附量的影响,表明了活性炭表面的ζ电位对亚甲基兰的吸附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并进行了活性炭对亚甲基兰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参数的估算.进一步揭示了活性炭在不同pH下对亚甲基兰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有机染料在TiO2上的吸附及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一系列酸度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甲酚红、亚甲基蓝两种染料在纳米二氧化钛上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规律,发现甲酚红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随着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强,而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在短时间内随着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弱,长时间后又随着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强,文中同时分析了吸附对光催化效率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改性柚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柚子皮改性后制备活性炭,考察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未改性和采用氯化铝、硫化钠、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4.5%、87.3%、91.1%和95.5%。分析不同活性炭平衡吸附量的值可以得出结论:经过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的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明显提高;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包含更多的有机官能团,这与活性炭对应较高的亚甲基蓝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高的平衡吸附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废弃物橘皮为原料,经NaOH处理得改性橘皮吸附剂,用于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考察橘皮用量、温度、pH和吸附时间对亚甲基蓝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橘皮用量为1.0 g/L,温度为40℃,pH为7,吸附时间为140 min的条件下,改性橘皮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最优,脱色率为87.3%,最大吸附量达到87.3 mg/g。改性橘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吡啶改性凹凸棒废渣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吡啶为单体改性凹凸棒废渣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研究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性质.在实验范围内,废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描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G0<0,△H0<0,△S0<0,说明此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