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纵向比较研究山东作为中国人口和经济大省,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不仅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在全国前三位,而且对外贸易也取得长足发展。对外贸易作为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亮点”战略之一,开始逐步发挥其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首先,对外贸易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1996—2005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与全省GDP增长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1996—1999年期间,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降低,GDP增长速度也逐步放慢;而2000—2005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分离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余值法”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子进行了分离测算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二,劳动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增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较低,山东省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陕西省对外贸易已经有强劲的发展,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持续降低。本文通过构造模型对陕西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如何发挥陕西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丽  张恩光 《科技信息》2009,(16):76-76
近年来,陕西省对外贸易已经有强劲的发展,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持续降低。本文通过构造模型对陕西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如何发挥陕西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然而,对于外贸是否拉动经济增长的说法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和1984到2004年的数据,采取协整检验和英国检验的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进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并对外贸对山东省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正日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经济体,正深刻地体验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本文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1983—2005年期间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进出口对GDP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对外贸易的“乘数效应”非常明显。与此相反,美国出口对GDP影响不甚显著,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采用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省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地带及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就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加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新疆不同的客运方式对新疆经济的影响。选取1995—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基于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引入变形后的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法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三种客运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种客运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受新疆不同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影响,公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时间序列上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铁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缓慢增长,航空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近些年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王奇  岳宏志 《科技与经济》2021,34(1):96-100
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对外贸易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对外贸易门限效应,对外贸易门限值约为8.35%左右;从全国情况来看,当对外贸易水平处在低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当对外贸...  相似文献   

10.
对1978—2004年间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δ趋同β卢趋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同步一致性.但在整个时间段内,经济增长趋势不同,表现为:1978—1990年区域经济增长发生δ趋同和β趋同,趋同速度为1.76%;1991-2004年未发生δ趋同,β趋同系数也为正值,表明差异增大.针对1991—2004年的差异,采用人均GDP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1991和2003年山东省121个县市区进行俱乐部趋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着重考察了2000—2008年信息服务业在中国大陆29个省(市)(西藏、青海除外)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所存在的阶段和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推动作用,信息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GDP增加0.578%;2000—2005年和2006—2008年这两个阶段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后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前者;第一阶段中国大陆五大区域信息服务业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弹性相差不大,第二阶段则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分部门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方法,可以估计劳动、资本的投入增长及其配置结构的改变、劳动者素质变化和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实际数据估计了这些因素对美国1990—200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辽宁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较弱.对如何发挥辽宁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中国70个大中城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地区房价、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分析发现其三者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依赖自身发展的惯性;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对于地区房价均会产生促进作用,但前者的促进影响要弱于后者,说明地区房价比较容易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地区房价及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微弱;地区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略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应该保持地区房价合理波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平稳进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加快促进“双循环”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DP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78-2015年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趋势特征;以截面数据为基础研究济南10个区县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波动下降趋势,波动周期变长、幅度变小,贡献值小于同期山东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存在空间差异,但差异在变小,贡献率表现为外围城区高于中心城区,与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7,(3):479-485
在对1995—2015年我国汇率变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对外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汇率在短期对对外贸易作用较大,长期不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对对外贸易和汇率的贡献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从长期看作用不断增加,而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省1995~2009年间的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和就业人数,采用基于Solow思想的C-D生产函数,测算出科技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测算出科技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生产总值与科技进步的动态关系,得出科技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宁夏1985—2009年的年度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宁夏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出口与经济增长、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进、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于如何使宁夏外贸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指出了区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双刃性作用,建立了区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采用对外贸易增长率、GDP中的对外贸易份额和对外贸易额的变化量占GDP的比例等3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索洛提出的"余值法"理论思想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在三峡库区1996—2006年的数据基础上,对重庆市直辖10年以来三峡库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发展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库区经济依然以粗放型模式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弱,制约库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将是技术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