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了采用涡轮,涡街等形式的测量仪表与并联管路配合使用的方法,此法可以保证在足够准确程度的条件下进行流量测量,达到了降低造价、降低管路阻力、保证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流体力学有关原理,推导出了水力喷砂割缝设备微型流量控制阀阀芯为刚体时的流量特性方程及调试角度与流量的关系,为该阀的设计、制造、实验、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气液两相流在并联立管中的分流状况,在实验室中建立了带有并联立管的气液两相流流动回路。建立了气液两相流分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液两相流分流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并联立管中三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分别为弹状流-弹状流、搅混流-搅混流以及弹状流-搅混流。实验结果表明当并联立管中的流动状态为弹状流-弹状流时,两根立管中的压降相同,但是并联立管中的液塞排出并不具有同步性,可能产生偏流状况。在气液流速较高的搅混流-搅混流时两相流在并联立管中始终处于均匀分配状态。介于两者之间的弹状流-搅混流,并联立管中的压降产生较大的偏差,气液两相流流量更倾向于搅混流一侧流出,此时并联立管中产生严重的偏流状况。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对并联立管出口持液率进行监测,在较低的气液速下两相流并不能够均匀分配,但是在较高的气液速下,两相流始终处于均匀分配,可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种新型齿轮泵,以明确特点,利于其推广应用。该泵由一个主动齿轮和三个从动齿轮分别构成的三个子泵并联组成,各子泵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结构原理和啮合点位移变化情况,深入分析了泵的流量品质,导出相应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齿轮参数相同时,泵几何排量、平均流量和瞬时流量均增加了三倍,泵的功率密度得以提高;适当选取齿数,可使泵输出流量的脉动率显著减小,脉动频率增加,流量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该泵结构简单、性能优越,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针对小阻抗支路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中迭代过程的分析,结合小阻抗支路两端电压的相位和幅值的变化规律,导出了适用于迭代求解小阻抗支路的潮流算法的修正方程,从而使快速解耦法在计算含有小阻抗支路的电力系统潮流时具有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Bristol—Shiskfy提出的方法,对并联管路负耦合系统的不稳定性作了分析。对于特性对称的双路流体负耦合系统,根据稳定性及一定的静、动态指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解耦方法。这种方法也可推广到不对称特性的系统。应用模拟机得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邵立娟 《科技资讯》2010,(32):75-76
本文通过对循环泵站水泵并联运行流量增量的分析,指出了水泵并联流量特性及影响水泵并联流量增量的主要因素,为循环水系统水泵并联设计及泵站的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空气-水两相流试验台上,对水平放置集箱的U型和Z型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对水平并联管中两相流流量分配规律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得到了计算各支管流量的计算式,并用实验进行验证,其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结果对两相流并联管束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船舶液压系统高精度,无干扰的在线流量测量,通过对管路中液压状态的精确建模,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植入微量传感器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液压油实际流动特性,提出了适合于船舶液压系统的微测量传感器类型及其植入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低压微网中,各并联逆变器之间的连接线路因长度、损耗等不同导致各逆变器并联线路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在常规下垂控制下,各并联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存在无法均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以逆变器功率传输特性与阻性下垂控制方程为基础,分析并联逆变器在线路呈阻性时有功功率分配不均的原因;其次,在传统定值虚拟阻抗基础上,通过引入并联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差构造虚拟阻抗,自适应地补偿线路阻抗差异,在不获取本地线路阻抗参数的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实现逆变器间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均匀分配,且适用于本地负载不同的情形。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控制策略改善了并联逆变器间功率的均分水平,可为低压微网中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k-ε模型和Eulerian模型对平行流蒸发器集管内两相制冷剂分配特性进行模拟,发现在集管加入分流管后,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扁管插入集管的深度、分流管开孔率对流量分配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发现当扁管伸入集管深度大约在分流管下方1/2时流量分配均匀性最好;对比不同开孔率时的流量分配情况,发现随着开孔率的增大流量分配均匀性先变差后变好,之后随着开孔率进一步增大,流量分配均匀性又变差.分流管在小开孔率下,需要注意与制冷系统中节流阀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多逆变器并联控制常在各逆变单元中添加虚拟阻抗提高功率均分精度,为简化各种工况下并联系统中各逆变单元的虚拟阻抗控制逻辑,提出一种统一虚拟阻抗控制方案.首先,对各逆变器所需的虚拟阻抗值统一进行自适应调节,提高并联系统的功率分配性能,增强供电可靠性;然后,在PLECS软件中搭建由两台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文中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案能够适应线路阻抗差异,有效提高并联系统稳态功率的均分精度,实现输出功率的灵活分配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环形分布器内气体变质量流动及压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试技术等对环形分布器内气体变质量流动规律和压强分布进行了研究.环形流道内周向压强分布呈非单调变化,在距离气体进口30~60°处压强最低.环形通道内存在大量循环气流和强烈湍动,切向速度分量远大于径向速度分量,导致周向压强分布的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潮流支路电流法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配电网潮流支路电流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结合配电网呈开环运行的特点,研究了算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了收敛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支路电流法具有线性收敛的特性,其收敛性与配电线路的电阻电抗比值无关,并且在配电网中一般总能得到保证。通过算例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多核并行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测试程序在并行测试中效率提升不明显的问题,结合测试流程提出了基于任务、数据、数据流的3种分解方法,以解决测试中的可并行性分解问题.将大幅增加了并行能力的多核(MCP)技术引入并行测试平台,使得任务并行度的实时性进一步得以提升,进而提出了基于工作量的并行测试任务调度策略,优化了MCP平台的测试流程与任务调度,解决了单核测试程序对MCP技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CP的测试平台较之单核平台的测试效率可提升30%~50%.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整蒸发器集液管内部插入隔片位置和开孔尺寸,可以实现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分配特性的优化。结果表明,蒸发器集液管内插入带孔隔片能明显改善制冷剂的流量分配特性,从而提高蒸发器芯体制冷性能及其表面温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普通旋流器在形成稳定燃烧的回流区时会形成旋流状态,气流过大,火核易被吹灭,并且限制了燃烧室的效率。为改善这种旋流场环境,强化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基于对旋进涡核的两种绕轴运动和微弱旋流影响的改善,提出了一种双向变截面直流孔型旋流器,变截面直流孔减速板则会明显消除微弱旋流的扰动。基于旋流器出口对气流的影响,提出唇形出口使高速气流中心真空,从而形成中心低压区,在具有更高减速效率的同时不会形成螺旋延伸气流。通过气流的流通-阻滞模型设计新型的旋流器,以影响该流阻模型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基础,建立三因素七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减速孔数目、减速孔半径、减速板面积均对流阻比有显著影响,并且得到了一组最优组合参数 。拟合并推导出的流阻比公式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相应减速板的面积S时,其减速孔的数目 减速孔的半径 m时具有最好的减速效果,并经这种减速效果累加即得到总的流阻比为 。通过计算流体仿真fluent,以入口处的流速、压强为条件进行仿真,得到的流速、压强可使燃烧室稳定燃烧,改善了气流打旋,唇形出口也形成了低压回流区,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科技信息》2009,(23):101-102
本文介绍一次泵变频系统中冷水机组变流量特性和系统配置、运行调节的特点,说明其在节省系统运行费用和初投资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一次泵变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对环形汉道内变质量流动进行一维分析,导出预测环形流道内变质量流动静压分布的计算表达式。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平均相对偏差≤5%。结果表明,采用动量平衡原理对环形流道内变质量流动进步一维分析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20.
集中空调水系统的变流量节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集中空调水系统的节能控制,分析了集中空调定流量水系统改造为变流量运行的可行性,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利用变频器和工控计算机实现该项目的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方案.硬件系统采用计算机加变频器的电机调速,通过RS-485连接,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软件部分采用Visual C++6.0编写整个程序,结构清晰、稳定可靠.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变频器对中央空调水系统施行变流量改造可以带来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