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灵长类旅游业近年来呈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关于旅游业对灵长类种群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有丰富的现生灵长类资源,近20年来,部分旅游景点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野生灵长类的旅游开发.为了解旅游开发对短尾猴种群的影响,比较了黄山野生猴谷、峨眉山清音阁生态猴区两处的猴群大小和分群记录,研究发现:由于两地对游客的管理方式不同,两地2007年猴群的大小和分群的记录存在差异.建议旅游开发管理者禁止游客对短尾猴的投喂,恢复其自然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行为观察方法,调查游人与短尾猴疾病传播可能的路径,利用非损伤性采集短尾猴口腔液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方法,检测其口腔病原微生物,研究黄山野生短尾猴病原微生物对游人的安全风险,最后提出生态旅游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85,(2)
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十点半钟,新宁县水头乡平栗山村农民李贤德、蒋时玉等三十来人,在村庄附近的平栗山下捕获了一只野生雄性短尾猴。这只猴体重三十斤左右,身长六十来厘米,年约十三、四岁,全身披棕褐色毛发,尾长约六厘米,脸呈紫色,四肢指头黑灰色,聪明伶俐,十分逗人喜爱。短尾猴,又名红面猴、四川猴,分布于我国的粤、桂、闽、川等省区,栖息于多岩  相似文献   

4.
21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观察黄山,亲手掀开了黄山开放开发的历史新篇章。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黄山人团结进取,奋力拼搏,进行了旅游第一次创业。黄山旅游实现了由“事业接待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并进而向“大黄山,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目标迈进。1999年全市接待游客4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4亿元,创汇2600万美元,全市旅游经济收入达32亿元,旅游业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旅游业正成为黄山市的特色产业,第一大支柱产业。黄山风景区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洲唯一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进入世界级风景名胜区行列。黄山已成为安徽最大的精品,最响的品牌,最重要的窗口和最有特色的地方,成为中国旅游的王牌产品。  相似文献   

5.
一场闹剧     
编辑同志,你好! 寄上关于“野人”和短尾猴的一组报道,建议贵刊转载,并冠以《一场闹剧》的标题。这很有好处。第一,对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个现实的教育。新宁县平栗山的农民立了个大功,费尽辛苦把这个传说中的“毛公”捉住了,证明它不是“毛公”,而是一只短尾猴。而且这种猴在当地算“罕见”,在全国范围说并不稀有,桂北、鄂西、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作者在安徽黄山对一群野生短尾猴1987—1988年度交配期和非交配期社会理毛行为的研究结果。用随机观察法(Adlib.sampling)获得的数据表明,交配活动影响异性之间的社会理毛。除成年雌体组与亚成年雄体组的理毛外,其余异性组之间,在交配期的理毛高于理论预测值。在短尾猴,交配期异性个体之间的社会理毛与交配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
2月2日中国“野人”考察研究总会宣布,他们已揭开了湖南“毛公”的千年之谜。经专家鉴定,去年在湖南新宁县捕获的雄性“毛公”是一只短尾猴。这只“毛公”是1984年10月24日上午在湖南省新宁县水头乡平栗山村由30多位农民捕获的。它身长65  相似文献   

8.
"两山一湖"格局下宣城旅游品牌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品牌为切入点,客观分析了皖南旅游区内三大强势旅游品牌——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简称,“两山一湖”)对宣城旅游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结合品牌竞争趋势提出了宣城旅游品牌发展思路,构建了宣城旅游品牌系统框架,谋划了宣城旅游品牌塑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论述当前国内外旅游动向和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山风景区经过30余年基于数量扩展型模式的发展,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模式本身的局限性,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较短、人均消费水平较低、门票经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制约了黄山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十二五"期间,黄山必须进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提升"龙头"定位,狠抓黄山旅游的国际化;拓展运营空间,进行大黄山旅游开发;大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内涵与品位;充分发挥名牌优势,积极开发特种旅游产品;低碳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推行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实现黄山旅游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山冬季旅游气候资源之优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黄山1956-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黄山冬季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黄山冬季气温不很低,光明顶冬季平均气温-1.7℃;平均相对湿度62%,为一年中最小值;日照时数相对较长,看到日出日落概率大;冬季云海达5成(8成)及以上的日数占全年的35%(37%);降雪平均日数26.9天,积雪平均日数36.8天,雨凇平均日数26.3天,雾凇平均日数44.3天;冬季是黄山观赏云海、雪景、日出和日落晚霞的最佳季节.冬季雨雪量较多,蒸发量最小,水资源丰富, 饮用水充足;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低,适合大量游客上山旅游.可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发展冬季旅游经验,发展冬季旅游活动项目,使黄山冬季成为旅游旺季.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闻名中外的黄山脚下。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堪称“群山之首”。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新闻     
我国首支山岳型旅游专业救援队日前在黄山组建,国家安监总局将无偿为该救援基地提供3亿元专业设施,确保救援队快速执行救援任务。 按照烟花爆竹标准化“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间,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陆续推动21项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有望建立烟花爆竹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山地质旅游景观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是世界著名风景名山,地质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其形成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第四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山峰林立,怪石嶙峋,千变万化的地貌旅游资源,以花岗岩山岳旅游地貌景观为特色.地质旅游景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和景观增值效应,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山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山是世界名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旅游开发条件属中等水平。通过多层次的定量分析,说明黄山旅游开发条件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神奇地球     
《科技潮》2006,(2)
450岁送客松死亡近日,被列入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因自然规律等原因而枯死。这棵“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原来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相对应。2005年8月,有关部门在黄山古树名木例行体检时发现,送客松两年生针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山风景地貌的成因分析,说明了新构造运动奠定了黄山风景地貌的基础,控制了黄山风景地貌的发育,并对黄山风景地貌成因中的岩性作了新意阐述,提出了新构造运动地学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居民感知和生活心态影响当地旅游发展质量,也关系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否满足.以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毗邻社区为案例点,探讨了旅游影响下的居民感知与生活心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各项感知总体偏积极,但居民的收支感知处于不平衡状态,且贫富差距感知较强;乡邻情感与业余乐趣感知偏消极;社区环境卫生感知得分偏低.2009-2019年,居民日常生活心态趋向更好,满意度提高10%以上,但对黄山旅游发展支持度下降了20%.基于分析结果,对黄山旅游管理者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旅游业经营培训;2)按期举办居民与游客互动的集体活动;3)丰富社区旅游徽文化元素;4)加强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研究将为推进地质公园周边社区带动作用、优化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旅游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黄山光明顶和山麓屯溪市气象台站有关气象资料,对黄山生理气候时空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旅游角度提出开发利用黄山生理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山探奇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给了黄山以最高的评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确实,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莫不兼而有之。黄山所以奇特,从科学上考察,有其地质的、地貌的、气候的、生物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