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波 《世界知识》2014,(23):50-51
<正>美国国会的第三位华裔众议员在最近美国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45岁的华裔刘云平在加州第33选区当选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成为继赵美心、孟昭文之后美国国会第三位华裔众议员。此次中期选举中有20位左右华裔竞选各类职位,华裔参政意识的增强引起了关注。刘云平竞选国会众议员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支持,这也是奥巴马对刘云平2008年支持其竞选总统的回报。2014年10月9日下午4点44分,奥巴马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静 《世界知识》2012,(19):30-31
2012年是美国华人参政划时代的一年。华人社会推出的政治明星、纽约州女议员孟昭文成功战胜民主党党内对手,成为纽约州第六选区民主党国会议员候选人。但是,就在大家翘首期待孟昭文成为美东地区第一位华裔国会议员、全美历史上第四位华裔国会议员之际,其父孟广瑞于7月24日被联邦调查局(FBI)逮捕。  相似文献   

4.
林玲 《世界知识》2022,(2):38-39+42
<正>2021年11月2日,36岁的华裔候选人吴弭(Michelle Wu)当选美国波士顿市长,成为该城200多年历史上首位亚裔女性市长,打破了波士顿市长选举中白人男性长期垄断的局面。吴弭的成功当选折射出当今美国社会方兴未艾的亚裔政治潮流。近年美国亚裔参政热情大幅提升,全美当选官员的亚裔人士数量亦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精英阶层倡导了一次"文化革命";同时美国政府通过了新移民法,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并表现出广泛的政治参与热情。"文化革命"与华人参政相互推动,相互作用:"文化革命"为华人参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华人参政也大大推动了"文化革命"的进程。两者都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战后美国的不断强大,美国的华裔也越来越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背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压力,以更多的努力在美国艰难生存。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华裔作家成为了美国文坛出现的一支颇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力量,不断取得傲人的成绩。美国华裔作家,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这特殊的生存环境里,选择了自己的成功方式——文化进贡。他们以传统中华文化为资源,在向美国读者进贡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进贡了自己的对美国文化的忠诚。  相似文献   

7.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4-97,10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祖籍广东台山的美籍华人、民主党候选人骆家辉(Gary Locke),11月5日在美国西部华盛顿州州长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该州第20任州长,成为美国两百多年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他也是美国本土48个州中第一位亚裔州长。在当晚支持者为他举行的庆祝聚会上,骆家辉激动地说,对于美国亚裔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亚裔在美国参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州里的风云人物骆家辉1950年出生于西雅图。他的家境并不富  相似文献   

9.
周广萍 《科技信息》2012,(34):I0100-I0101
美国唐人街是美国华裔聚居的社区,而华裔作品中的唐人街就诞生于中国传统和美国文化之中。雷庭招的作品《吃碗茶》就是一部描述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经历特殊生活的典型作品。本文拟通过对该文本的细读,从西方环境与东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唐人街当时的社会氛围以及“一碗茶”双重含义出发,去分析作品中华裔美国人的“边缘化”身份。并从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和西方文明的“他者”这两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上探究华裔男性在身份状态上的迷惘,生存状态上的艰难和心理状态上的矛盾失衡。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为美国这个大熔炉下一支少数族裔,在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了奇妙的火花。华人与生俱来的"中国性"——语言文字、教育选择、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也在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在美国华裔的身上,一方面有着被同化的"断裂",一方面有着落叶归根的"延续"。文章旨在研究美国华裔"中国性"的"断裂"与"延续",在分析研究"中国性"的"断裂"与"延续"根源及表现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在多元文化时代美国华裔未来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是到北美大陆最早的群体之一,他们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两百多年的奴隶生活与一百多年的种族隔离,使他们在这片自己创造过无数财富的土地上备受凌辱.美国黑人长期以来为争取自由与平等不懈斗争,如今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状况都有了极大改善.但种族歧视并未完全消除,美国黑人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仍需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剥夺黑人及其他种族人权的现象。二十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取得了政治解放等基本人权,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他们争取人权的斗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美国黑人和白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来看,美国黑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完全的平等。大量案例和资料表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一些美国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美国并非是如其自诩的"自由者的乐土"。相反,美国黑人仍是世界上遭受苦难最深的民族之一。他们争取"自由、平等、幸福"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  相似文献   

13.
赵青 《科技信息》2009,(25):I0187-I018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历,着重阐述了其被主流文化排斥,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支有生力量,其发展已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但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各种客观因素,目前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观念、人才、民营科技立法、金融和税收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民营企业人员管理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规体系、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民营企业的留人之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艾莉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12-14,31
行政公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堪称世界各国的典范,它所确立的行政公开的基本原则、公开的方法、程序及救济的途径,都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夏明滇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4):39-42,45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美国牧歌》中,菲利普·罗斯展现了小说中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处于两难境地的犹太裔美国人的深层思考,他们试图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获得犹太裔的身份认同。事实上,他们田园般的美国梦并不能真正实现,美国对于这些犹太裔美国人来说也并非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流,当时中国政局的关键仍然是如何结束国内政局的分裂与动荡状态,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战争仍只是属于局部战争,而中日两国并没有进入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全面战争状态。只有到了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才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时代主题,中国抗日战争因此应从七七事变算起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有人提出美实力地位正发生由盛转衰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美国硬实力仍举世无双,软实力在世界各地仍具有重要影响,而美国创新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为美提供巨大的力量来源.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仍将保持一超独霸地位.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美国更加缺乏信任,伊拉克战争大大销蚀美实力等,都构成了美国实力的局限.鉴此,美国不得不加强国际合作,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外交政策最终向现实主义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