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飞碟”热开始以来的近三十年中,显然已从幻想和想入非非者的性质转变成真正的科学研究课题。“飞碟”这个耸人听闻的术语已正式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对这类报告的研究称为“飞碟学”。这种飞行物的本身,由于并不确实存在而不可能被研究。“飞碟学”这个词具有一门真正科学的全部特征,然而,这门特殊的科学分枝却还没被承认为科学。“飞碟学”能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或者是一门未成熟科学,或是一门未来的科学吗?或者仅仅是歇斯底里的一种代名词?所有的研究工作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 飞碟学已被“传统”科学摒弃。这种对不落陈套的新思想的抵制,在飞碟学的许多参与者看来,这就  相似文献   

2.
生物电子学     
结合生物工艺学与电子学的生物电子学,被称为时代的“明星”。它同神经科学与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领域有极大关系。但它是以什么为目标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正象人类对人脑的研究一样,生物电子学的研究肯定会有不小的起伏。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如何对客观现实作出反应的一门科学.客观现实中的各种对象统称为“刺激”,而由它引起的心理活动称为“反应”.心理学企图通过控制一定的试验条件,把外界刺激作成可测的系列变量,进而测量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变化.实验表明,在刺激变量和心理反应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心理变量有了适当的测试手段之后,这种关  相似文献   

4.
苏阳 《科学之友》2006,(9):35-36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于2006年7月16~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第1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盛会。COSPAR全称为Committee for Space 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科联)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主办的全会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  相似文献   

5.
导电的奥秘     
<正>我们在科学或物理课上都学过电学的基本知识,也都了解有些物体容易导电,而有些物体却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如各种金属、铅笔芯、盐水等;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如塑料、橡胶、干木等。同为物体,为何有的成为导体,有的就是绝缘体,但导体和绝缘体间又可互相转换?下面就将散落在课本各个章节中的相关知识捋一捋,拓展一下,一同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6.
综观科学哲学,从其与科学的联系看它是有前科学性、全科学性和后科学性,从它与哲学的关系看它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前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是自然哲学式的,以全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可以称为科学论,以后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称为科学基础论。从哲学角度看,有本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起多辆汽车火灾的调查、分析火灾现场的痕迹物证,准确认定了起火车辆、起火部位、起火点,并通过科学鉴定找到起火原因,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对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扩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对如何对静止状态下的汽车火灾现场的勘验、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调查汽车火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1961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名称:Com-puter Science,我们译为“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从一开始就引起剧烈的争论.连它的“正名”,在各国也很不一致:法文是Informatique,德文是Informat-ik,以上两种命名渊源于“信息”——Information一词.丹麦文是Datalogi,挪威文是Databehandling,以上两种命名从“数据”——Data衍生而来.Datalogi可译为“数据学”,Databehandling可译为“数据处理学”.英国科学界采用了自己的称呼:Computing Science——“计算科学”,与美国在命名上有微妙的区别.英国和美国的有关学术组织,分别称为英国计算协会(BCS)和  相似文献   

9.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56,1(5):54-54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科学,不仅富有理论上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而且富有实际上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大地构造学就内容来讲,包括构造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和普通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形变的科学,也可叫作形态大地构造学,它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魏屹东 《自然杂志》1999,21(3):170-173
本文对19世纪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其科学思想从结晶学到发酵学,再到病原菌学和免疫学是一个逻辑地推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科学方法是实现其思想的有力工具.而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构成了他整个科学成就的内核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链式反应     
《科学之友》2004,(5):62-63
新科学的诞生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enriBec-querel)发现铀元素能以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射线释放能量。1898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发现了其他具有放射现象的元素。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发现了两种形式的射线,他将它们分别称为α射线和β射线。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射线都是高能量的微粒。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此科学的新分支——核物理学诞生了。黑暗中的撞击两位德国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OuoHahn)以及弗雷茨·斯特拉斯曼(FritzStrassman)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成…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13,(1):2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2月20日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发现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被列为本年度最大科学突破。其余入选的科学突破包括遗传学、工程等领域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古琴至上     
<正>中国学术界能够称得上"学"的就绝不是一般领域。文学界把《红楼梦》称为"红学",因为它像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宏细兼融,有玩味无穷、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同理,中国音乐的品种很多,尊之为"学"的却只有"琴学"。琴学著述是传统乐论的巨大库藏,琴  相似文献   

14.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不过,在恐龙繁盛的同时,地球上还生存着一群更为顽强的生物.这是一个更为繁荣而庞大的类群,它们不仅见证了恐龙的兴衰和灭亡,而且见证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轨迹.它们,就是已经存地球上生存了近4亿年的昆虫.人类自然无法观察它们4亿年的漫长演化历程,然而化石却是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史最直观的物证.亿万年后的今天,那些保存为化石的中生代古生物早已定格为一幅幅永恒而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潘苏东  褚慧玲 《科学》2006,58(1):46-49
从普通科学(general science)课程发展起来的综合科学(integrated science)课程兴起于1960年代中期。所谓综合科学课程,就是课程所涉及的若干科学学科内容间具有实质性的关联.能够充分体现出自然科学和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并且注重科学的社会相关性和学习者个人适应性的课程。40年来,综合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科学课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传统综合科学课程时期(1960-1980年代)和现代综合科学课程时期(1980年代后期至今)。  相似文献   

16.
古时候的亲子鉴定,由于没有科学的手段,往往不得不根据人性等因素作出裁决。据说在法国,女人一旦生下私生子,便拥有了决定谁是这个孩子的父亲的权力。而今天的亲子鉴定,则是根据对血型遗传形式的详细研究,是对形态学表达的遗传形态、遗传物质的深层次探索,并综合了对指纹、脚掌纹、人体学的活体测定,以及妇产学科的观察而进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某些理论可称为“科学”,某些却不能,其理由在实践中是难以严格规定的。将科学看成一种反馈过程是实用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弄虚作假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皆然。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和珠宝玉器中,弄虚作假、仿造真迹、鱼目混珠的赝品多似牛毛,以致职业鉴定家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实际上就是如何鉴别那些常人难以辨别的赝品。于是造假者以假乱真的技术不断改进,鉴赏家的识别能力也相应提高,有时甚至不得不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测试。这就使得造假与识别的斗争贯穿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史以至永远。如果有兴趣广征博引,搜集史料,足可写成一部饶有趣味的鸿篇大著。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一旦侵入学术界,不仅玷污神圣的科学殿堂,真理的探索蒙受羞辱,其后果也使人们难以分辨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神经科学欣欣向荣,以致这个年代被称为“大脑的十年”(decade of brain)。神经科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本世纪初,由卡加尔(Cajal)、谢林顿(Sherrington)、巴甫洛夫(Pavlov)等人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今天神经科学把脑功能看作神经细胞所构成的神经回路作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此后,从1940年到1960年,出现了神经科学的兴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构建校外科学知识体系,提供科学教育者交流平台。自成立以来,科学院积极整合优质科技教育资源,融合先进教学理念,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培训、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有趣生动的体验。目前科学院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孩子,拥有科学训练营、假日科学公益课堂、科学冬夏令营、馆校结合课程、科普研学活动等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