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昌江海尾海岸沙丘岩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 《科学通报》1996,41(4):346-348
根据目前所知,在海南岛的北部、东北部和南部沿海,已发现了多处海岸沙丘岩.但在其最干旱的西部沿海,迄今却未见有海岸沙丘岩的报道.1991年夏,笔者在海南岛西部的东方、昌江等地沿海进行海岸沙丘调查时,曾在昌江县海尾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海岸沙丘岩体.现对该沙丘岩体作一初步报道. 1 沙丘岩的分布与沉积特征 1.1 分布状况 海岸沙丘岩体位于海南昌江县海尾镇的东北约1km处(图1),分布在离海岸约500m、高  相似文献   

2.
风沙地貌过程是最活跃最普遍的现代火星地貌过程,蕴含火星地表过程、环境和演化历史的丰富信息.本研究利用覆盖火星全球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在全球尺度上分析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学特征,挖掘所蕴含的风沙地貌学意义.结果表明,火星沙丘地貌类型与地球沙丘地貌相似,但仅以简单沙丘为主,罕见复合和复杂沙丘,沙丘形态参数累计概率曲线表现为简单一段式.火星沙丘以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和横向沙丘等初级类型为主,而占地球沙丘约50%的线形沙丘在火星上占不到10%.火星沙丘规模较地球沙丘小,与理论上应具有更大规模的沙丘相悖.火星沙丘地貌形态参数间与地球沙丘呈现相似的良好相关性,但相关关系不同,意味着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但不同的形成条件.得到的另一重要启示是,在地球上研究类火星风沙地貌,如青藏高原的类火星风沙地貌,是认识火星风沙地貌及其发育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风沙流结构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哈斯 《科学通报》2004,49(11):1099-1104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各部位输沙量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 风力作用下的沙粒在沙丘表面上、下坡运动时, 其输沙量垂线分布出现明显的变异. 在距沙面0~20 cm高度范围内, 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和丘顶输沙量垂线分布均符合单一指数递减规律; 沙丘背风坡输沙量垂线分布出现两个不同的变化区间, 多数以距沙面8~12 cm高度为界, 下部输沙量随高度呈指数函数形式递减, 上部为幂函数规律减少. 在沙丘迎风坡, 由于上坡运动沙粒跃移轨迹长度沿坡向上减小, 随着风速和总输沙量向丘顶方向增加, 风沙流上层输沙量趋于相对减少; 在背风坡, 下坡运动的跃移沙粒起跳高度和轨迹长度增加使风沙流上层输沙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4.
抛物线形沙丘与油蒿灌丛之间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布齐沙漠南缘广泛分布的油蒿灌丛与风沙相互作用后形成抛物线形沙丘,同时沙丘上的油蒿经历侵入、萌发、发育及衰亡的生命过程.2009年的地面测量及2005,2007,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05~2010年间,抛物线形沙丘顺风向东移的同时南北向扩展;油蒿灌丛分布于沙丘外侧坡面、两翼脊线和两翼间的平坦区,其生长及衰亡与沙丘弧顶段的东移和两翼外扩呈动态相关.抛物线形沙丘弧顶段内侧坡脚逐年东移为两翼间平坦区的油蒿提供了生长空间,导致油蒿群落以年龄、大小和盖度等差异为表征的分带性分布.两翼脊线上的油蒿灌丛捕获来沙后形成灌丛沙堆,其确保了沙丘两翼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是维持抛物线形沙丘的关键因子之一,但随两翼缓慢外移,其相对位移至沙丘内侧坡面继而遭受风蚀直至消亡.沙丘外侧的油蒿灌丛使外侧坡面形态趋于稳定,同时沙埋作用又使弧顶段脊线处的油蒿灌丛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海岸到红海之滨,方圆约910万km2的土地上,除了偶尔的一个点状绿洲外,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 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气候格外炎热干燥,炎炎烈日下,沙丘上的温度竞能超过70 ℃.  相似文献   

6.
金字塔形沙纹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屈建军 《科学通报》1992,37(20):1870-1870
金字塔沙丘因其形态与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也因其平面图形类似多角星,而又称为星状沙丘.近几十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在风沙地貌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伹对金字塔沙丘的地貌形成机制的认识迄今仍有分歧.例如,研究撒哈拉沙漠的法国学者把金字塔沙丘解释为上升气流即对流过程所形成。原苏联学者费多罗维奇则认为是由于前进气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岸沙丘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正 《科学通报》1995,40(17):1602-1602
海岸沙丘砂有无典型的表面结构特征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近年,作者在我国地处南北方不同气候带的海岸沙丘中,共取了21个沙样,每个沙样任取20~25颗石英砂粒,经样品制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共计观察了500颗石英砂粒,并对观察到的表面结构特征,运用环境颗粒百分比法作定量分析.现据观察与定量分析结果,对其特征提出再认识.1 石英砂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唤醒火星     
"生锈"的世界 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相似文献   

9.
近50 a来中国北方沙区风沙气候演变与沙漠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训明  李吉均  董光荣  夏敦胜 《科学通报》2007,52(24):2882-2888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近50 a以来风沙活动有显著的变化. 20世纪60至70年代区域处于强烈的风沙活跃期, 而自80年代至今则持续减弱, 在绝大部分地区其输沙能力仅为60至70年代的20%~50%. 沙丘活动指数的分析结果也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处于强烈风沙活动控制下的区域在不断向北向西退缩; 在中东部部分地区, 60和70年代有较强流沙活动的区域已演变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或者沙地. 风沙活动的这一显著变化在沙漠化过程中有很好的响应: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北方沙漠化强烈发展主要与这一时期正处于风沙活跃期有关; 而近20 a以来沙漠化逆过程的发生则与风沙活动的大幅度减弱和春季降水量增加有密切联系. 因此, 尽管现代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或多或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仍主要被气候变化所制约.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影响下地表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防沙工程对现代风沙地貌的影响,通过在塔中地区的野外实地沙面蚀积测量,分析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影响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类型、分布和强度.研究发现:(1)在防沙体系内部以风积地貌为主,形成了小尺度的灌丛积沙堆,中尺度的片状积沙和较大尺度的垄状积沙体.在防沙体系内的林间也一定程度地形成了风蚀地貌,但在垄间地一般难以大规模发育,而在地形起伏的沙垄区的次级沙丘迎风坡中部,则可较大规模地发育;(2)在防沙体系的上风侧,阻沙林带及其形成的垄状积沙体使垄间的低矮流动沙丘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形态和走向变化.阻沙林带垄状积沙体迎风坡形成稳定积沙坡面,但前移沙丘可造成其短时间的破坏,而后逐渐恢复成稳定坡面;(3)在防沙体系下风侧沙面,可形成较大范围的风蚀,在垄间地形成风蚀凹地,在地形起伏区沙丘被风蚀削平,地形起伏度降低.因此,防沙林带对上风侧风沙流具有巨大的消能截沙作用,到下风侧随着风力的逐渐恢复,风沙流逐渐趋于不饱和,造成沙面风蚀.  相似文献   

11.
胡政 《科学之友》2005,(8):36-36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从广义上讲,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km。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  相似文献   

12.
孙晓巍  周亚利  张岳敏  炊郁达 《科学通报》2019,64(17):1844-1858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东亚季风的边缘地带,是研究气候演变的理想区域.沙地内分布的火山熔岩覆盖在古砂层之上,使得较老的砂层由于顶盖岩层保护作用而得以保存.以往对浑善达克沙地的气候变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末次盛冰期以来时段,缺乏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记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地质载体和相对应的长尺度年代数据.本文通过对砂质古土壤、风成砂、湖相砂和火山烘烤层等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常规SAR法、TT-OSL法和pIRIR(200,290)法分别对石英和长石进行等效剂量的测定,并进行了不同测年矿物及方法的对比,确定最终的沉积年龄,获得了截至目前最老的风成砂年龄为321.2 ka.建立了沉积物年代框架,重建了浑善达克沙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演化过程:距今320, 160.3~151.6和4.4 ka时,风沙物质快速堆积,沙丘活化,沙地扩张;距今5.0,2.4和1.3 ka时,风沙活动规模小,沙丘固定;距今320.4 ka左右浑善达克沙地内已经是沙丘与湖泊共存的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3.
海岸鸣沙的分布,被认为是优质海滩的体现,研究发现中国海南岛有海岸鸣沙分布,填补了中国没有海岸鸣沙的空白.清水湾和神州半岛独特的海湾地貌,以及与之形成的独特的破浪动力过程,塑造出粒度分选良好的海岸鸣沙.对清水湾和神州半岛海岸鸣沙与巴丹吉林沙漠鸣沙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表面结构,以及鸣沙发声的声学特征观测和测量,对比研究发现:(1)海岸鸣沙矿物组成中石英含量明显高于沙漠鸣沙,而长石含量明显低于沙漠鸣沙;(2)海岸鸣沙粒径粗于沙漠鸣沙,中沙和粗沙组分含量明显增多;(3)海岸鸣沙表面具有典型的水下机械刻蚀作用而成的“V”形撞击坑和化学溶蚀作用而成的深邃溶蚀坑,这种发育良好的表面多孔状物理结构正是控制鸣沙发声机理的重要因素;(4)海岸鸣沙频谱较之沙漠鸣沙窄,高频成分占比高,声音相对尖锐.  相似文献   

14.
马晨 《科学之友》2007,(6):56-56
世界上有30多处会“唱歌”的沙丘。  相似文献   

15.
李鳴崗 《科学通报》1960,5(7):218-218
“根深蒂固”这句古話充分說明了植物根系深扎的重要性。在干燥而貧瘠的石英沙丘上,沙生植物特別是人工栽植的固沙植物和乔灌木树种,它們的根系扎入深沙层則更为重要。因为根系扎得深,不仅可以利用沙层里面較大体积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可以在不同深度創造强有力的多层根系,加强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增加它的稳定性,从而使其能够抵抗风沙移动。托尔斯基會經指出过,在沙丘上营造可以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松树人工林,它的稳定性問题只能靠根系的深度生长来加以解决。但是,国內外无数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圣地亚哥海岸附近出现了超过10万条海豚。海豚组成了庞大的"队列",并纷纷跃出水面。一名船长在海上目睹了这一壮观的场景。这名船长表示,当天出现在海岸附近的海豚有超过10万条之多。据目测,海豚组成的"队列"长约11.3km,宽约8km。他还称,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海豚群。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6日中午,瑞士“火箭人”伊夫·罗西背负装有小型喷气发动机的喷气动力翼,成功飞越了英吉利海峡。罗西乘坐的飞机从法国升空,他在距地面约2400m的空中跳出机舱,依靠喷气动力翼以200km/h的速度,花了约10min飞行35km,然后打开降落伞在英国多佛尔附近海岸安全降落。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老红砂”红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志敏 《科学通报》1994,39(12):1122-1122
在闽东南、粤东和琼东北沿海地区,分布有一种红色(10R4/8)、棕红色(2.5YR4/8)或黄橙色(7.5YR7/8)半胶结的中细砂沉积物,俗称“老红砂”.关于它的成因,过去多认为属于海成的,朱孝宁与吴正等、李从先等则提出了老红砂系风成的观点.认为老红砂属晚冰期低海面时期的风成砂沉积,其发育大致经历了海岸风沙堆积和风化两种不同作用阶段.前者是老红砂沉积的原生过程,后者则是受强烈后生氧化(红化)的过程.最近,作者对老红砂的红化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风成砂后生红化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唤醒火星     
"生锈"的世界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  相似文献   

20.
胡杨常生长在沙漠中,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所以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