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两种不同的戏剧。但就戏剧的本质来说,它们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或歌唱以及行动,真实地集中概括地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运动的综合性艺术。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有行动与反行动的冲突,才有戏剧性。戏剧的矛盾冲突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展开,在一定的时间里运动,观众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亲临其境的感受,给观众以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感情感染,从而起到教育及审美等作用。这是中西戏剧共同的地方。但具体到中西戏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就各有其特性,两种戏剧就有所不同了。一、中国戏曲是由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说表并重,叙事与抒情统一,人物形  相似文献   

2.
中西戏剧各自产生与形成、滋润与发展的文化空间与社会背景的不同,业已赋予各自的不同禀性。各自在综合创造的艺术工程中,对姊妹艺术的取舍选择不同,对本体艺术的综合分类不同,显示了各自的风格、神韵。同时,又决定了各自综合吸收的难易程度与综合创新的缓急速度的不同。作为大而  相似文献   

3.
李星  乔兰 《科技资讯》2011,(10):226-226
现今,历史和社会进步使中西美术走向了融合,中西方艺术已经不可以简单的用历史、地理、文化等来区分,这种新世纪的变化使中西艺术出现了新的创作景观。又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中西艺术的这种从古代向近代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西绘画要有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不被吞并,又要有好的发展。这两点都是艺术存在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戏剧与文化     
戏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化的总体风貌和发展状况,戏剧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必然受制于所在文化,具有所在文化的一切特征,必然带有时代、民族文化的总体风貌,戏剧艺术只有放置于动态的文化网络系统中才可以理解。缺乏文化因素的戏剧,不可能进入民族文化戏剧之列。民族戏剧必须注意民族性与当代性的融合,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撞击中,在中西剧艺的交叉点上,寻找民族戏剧的自求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 ,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 ,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 ,西方绘画重“写实” ,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 ,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表面形式和表面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许洁 《科技资讯》2011,(34):62-62
中西宗教建筑根植于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土壤、政治背景,故各方面产生差异。本文通过中国和西方宗教建筑艺术的比较,从宗教信仰、宗教建筑语言要素、建筑空间尺度三个方面阐述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走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8.
运用比较研究的文化学方法,探究了决定中西观演空间发展历程的内在文化因素的差异性,从而为我们理解中西观演建筑形态提出了方便的工具。文化的综合性差异、时空观差异、戏剧心理差异、戏剧主张差异、伦理观差异和环境观差异等都影响了中西观演空间向不同方向发展,而文化的综合性差异则是最根本的因素。研究文化的差异与观演空间的分异及融合的过程可为我们进行新型观演空间的创造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结合"是现代艺术家们不懈探索的艺术发展方向。潘玉良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坚持"融中西画于一治"。她在西方油画中融入中国艺术元素,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以潘玉良三个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为线索,阐释了其中西结合艺术风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茨威格和张爱玲都以善于刻画人心而著称,但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却十分不同.这可归结为他们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不同,更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对他们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比较,不仅能加深对两位作家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本质的了解,更能从中领悟中西思维模式、文学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茨威格和张爱玲塑造形象艺术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和张爱玲都以善于刻画人心而著称,但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却十分不同。这可归结为他们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不同,更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对他们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比较,不仅能加深对两位作家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本质的了解,更能从中领悟中西思维模式、文学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中的“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爱德华·布洛提出的,他认为距离介于主体自身和主体感受之间,它是主体产生某种感受的源泉或媒介。借助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分析中西戏剧的表演,发现前者表现为“距离太远”,后者则是“距离太近”。这鲜明地反映在中国虚拟程式化地表演和西方戏剧“第四堵墙”的理论上。  相似文献   

13.
潘诚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3):110-111
翻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驾驭中西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艺术。要搞好中西语言的翻译工作绝非易事。它要求译者要有扎实的中西语言的基本功,熟练地掌握所译语言,熟悉文字国(或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加强文化修养,掌握中西语言互译时的特点及不同的表现方法。本文就翻译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戏剧人物性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的戏剧人物多为旧式,性格偏传统一面,带有旧式的温情和感伤,缺乏淋漓的决绝和凄厉的呐喊。李健吾戏剧人物的塑造在不同形式上探索了向善的可能,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社会价值。李健吾的戏剧人物多呈现一种寂寞的姿态,这种寂寞姿态的艺术反抗,使其孤独与艺术达成了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中,不少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中国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征的影响。比较中西传统艺术,应坚持科学的系统观:一是要整体地看问题;二是要联系地看问题;三是要动态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17.
40年代空前繁荣的叙事长诗创作自觉整合中西叙事诗学资源,尤其是借鉴并融合抒情诗、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技巧,大大发展了抒情化叙事、意象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叙事策略。本文将试图从"抒情化叙事"与"意象化叙事"两个层面对40年代叙事诗的叙事艺术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8.
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线条艺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作品中,都能折射出不同的情感。因此线条在中西绘画艺术中被奉为最基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神话入手探讨中西艺术精神的差异,认为中西方艺术的根本差异在于世界观的差异,由于世界观的不同而导致中西方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著名的现代戏剧。关于《毛猿》的艺术,评论界众说不一。或将它归于表现主义;或认为它兼有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二者之长;或称之是一部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戏剧。可见,在欧洲各种现代艺术新观念,新思潮纷纷涌入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美国剧坛的当时,《毛猿》受欧洲现代艺术之影响,特别是受刚崛起的表现主义戏剧之影响,是众所共认的。然而,所谓不同的分歧,我以为焦点乃是如何具体地认识剧作主人公扬克的性格艺术,而这正是剧作家奥尼尔在人物性格刻画艺术上,所表现的兼传统与现代戏剧艺术之长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