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预聚-乳化法”合成了软段为聚(ε-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硬段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小分子扩链剂的无毒水性可降解聚氨酯(PCL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分析、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以及相对分子质量、水接触角和降解失重测定,研究了PEG含量对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软段结晶性能和降解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CLPU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软段PCL的结晶受到阻碍。材料的亲水性和结晶性对PCLPU的降解影响明显,当PEG和PCL比例(PCLPU50)适当时,所获得的亲水性、酯基含量以及结晶程度均适中,这时材料的降解速率最快。细胞毒性测试表明PCLPU降解液质量浓度低于1 mg/mL时,细胞生长正常。此类水性无毒可降解聚氨酯将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级扩链技术,合成了同时具备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大分子链结构的水性聚酯分散液,以红外光谱技术,就预聚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表征,认为当初始合成温度为70℃时,以丁酮为稀释剂、DMPA为离子型亲水单体、乙二醇为一级扩链剂、三乙胺中和剂,三乙烯四胺为二级扩链剂,控制nNCO/nOH=1.3,预聚反应5h,扩链反应2-4h,可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采用XRD、DSC等技术,研究了亲水链段PEG分子量对水性聚氨酯浇铸膜结晶性的影响,证实了所合成的水性PU结晶形态属于单斜晶系,且软链段结晶致密度程度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嵌段聚氨酯脲的氢键与形态研究——硬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相分离程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考察了软段组成、二羟甲基丙酸(DMPA)含量及不同NCO/OH比值对产物微相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程度高于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提高DMPA用量,软段玻璃化温度移向低温区,说明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加大。随着NCO/OH比值的增大,软段玻璃化温度也移向低温,软硬段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整水性聚氨酯原料中PEG-1000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两种二元醇与PPG-1000的比例,发现随着PEG-1000的增加,树脂的粒径明显减小,体系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过渡,提出流体力学行为的转变是因为PEG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树脂的亲水性,使聚氨酯在水中被溶胀,提高了聚氨酯的有效体积所致;聚酯-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的流体力学行为随着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元醇用量的增加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过渡,但粘度变化不大,提出流体类型的转变是粒子的搭桥所致.  相似文献   

6.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G共聚物粘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结构变化.比较网络结构表明,形态结构与PEG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随PEG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结晶倾向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预聚-乳化法"合成了软段为聚(ε-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硬段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小分子扩链剂的无毒水性可降解聚氨酯(PCL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分析、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以及相对分子质量、水接触角和降解失重测定,研究了PEG含量对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软段结晶性能和降解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CLPU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软段PCL的结晶受到阻碍。材料的亲水性和结晶性对PCLPU的降解影响明显,当PEG和PCL比例(PCLPU50)适当时,所获得的亲水性、酯基含量以及结晶程度均适中,这时材料的降解速率最快。细胞毒性测试表明PCLPU降解液质量浓度低于1mg/mL时,细胞生长正常。此类水性无毒可降解聚氨酯将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不同软链段长度的聚醚型、聚酯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以及聚醚-聚酯软链段聚氨酯脲弹性体(PUU)。借助SEM、DSC以及拉伸试验机分析其结构、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分离程度随软链段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在软链段分子量相同时,聚醚为基础的PUU的相分离程度较聚酯为基础的PUU高。以聚醚-聚酯为软链段的PUU呈现了聚醚型和聚酯型PUU的各自形态,有较大的相区尺寸和较明显的相界面。力学性能数据证实了形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制备和表征了包埋Gd-EDTA的脂质体,测定了pH,离子强度,缓冲液组成及温度对Gd-EDTA脂质体的影响,比较了Gd-EDTA脂质体和Gd-EDTA被肿瘤细胞摄入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Gd-EDTA脂质体在37℃和生理条件下最稳定,肿瘤细胞摄入Gd-EDTA脂质快速率是Gd-EDTA的8倍,而释放Gd的速率,Gd-EDTA脂质体远远低于Gd-EDTA,这些结果提供了脂质体包埋Gd-EDTA作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丙烯酸树脂(PA或PA′) 对水性聚氨酯(PU) 改性,研究了经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通过PU分子链与PA分子链形成化学键,能使材料中PU 分子链与PA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采用机械共混方式,能使机械共混物PU 分子链、PA 分子链之间达到有限的共混程度;实施核壳型聚合方式,能使材料PU分子链与PA或PA′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定的微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为主要原料,1,4-丁二醇为小分子扩链剂,乙二胺基乙磺酸钠为亲水性扩链剂,环氧树脂E-51为改性剂,合成了固含量为50%的环氧树脂改性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并采用FT-IR、XRD、SEM、AFM、DSC和DMA方法考察环氧树脂用量对乳胶膜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多,XRD谱图中21.2°和24.3°处的两个尖锐的谱峰高度明显变小,SEM和AFM图中乳胶膜硬段和软段的相分离程度显著减弱,DSC曲线上可以观察到清晰的胶膜熔融峰和结晶峰,胶膜的结晶度减小,DMA曲线上改性树脂软段的玻璃化温度有朝低温方向移动的趋势,说明环氧树脂的加入降低了聚氨酯胶膜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12.
PEG处理下葡萄试管苗脯氨酸及内源ABA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全球红葡萄生根试管苗,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观察葡萄试管苗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PEG处理导致葡萄试管苗脯氨酸的积累和内源ABA的迅速增加。6%PEG胁迫处理66h时脯氨酸含量达到高峰,72h又有所下降;而3%PEG胁迫处理脯氨酸含量仍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内源ABA在12h内达到第一个峰值,含量为对照的两倍多,并维持比对照略高的水平;而6%PEG胁迫处理植株在48h时ABA再次积累,含量比对照高100多倍。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硬开关和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区别;具体分析了软开关技术在三相PFC电路中的几种拓扑结构的特性及其优缺点;最后指出三相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Ni content (0–2.1wt%) on the cast and solid-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of Cu-0.4wt%Be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of influe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ed phase increases in the cast alloys with increasing Ni content. When the Ni content is 0.45wt% or 0.98wt%, needle-like Be21Ni5 phases form in the grains 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interdendritic regions. When the Ni content is 1.5wt% or greater, a large number of needle-like precipitates form in the grains and chain-like Be21Ni5 and BeNi precipitates form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The addition of Ni can substantially refine the cast and solid-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of Cu-0.4wt%Be alloys. The hindering effects of both the dissolution of Ni into the matrix and the formation of Be–Ni precipitates on grain-boundary migration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refining the cast and solid-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of Cu-0.4wt%Be alloys. Higher Ni contents result in finer microstructures; however, given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Ni phases and their dissolution into the matrix during the solid-solution treatment,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i content is 1.5wt%–2.1wt%.  相似文献   

15.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 (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7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3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的性能,选用聚乙二醇(PEG),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固化剂,制备出GAP/PEG/TMP/IPDI双软段含能黏合剂胶片,并采用FTIR,DSC,XRD等方法进行表征.GAP胶片中引入聚乙二醇,拉伸强度提高到3.11MPa,其延伸率可达475%.随交联程度的增大,黏合剂胶片中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先增大后降低,DSC和XRD表明此类黏合剂胶片为非晶聚合物,热分解温度为18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DSC及光学解偏振等方法对聚酯-聚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二醇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随PEG的分子量及其在共聚物中的百分含量不同而异。在PEG分子量恒定时,共聚物的结晶度、熔点均随PEG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PEG含量不变时,则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PET-PEG共聚物具有较PET高的结晶速率,软段PEG亦存在结晶,PEG分子量及其百分含量越大,软段PEG的结晶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模数为5mm、7.5mm、10mm的试样.研究0.7-13%锰合金化对低碳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型冷却条件下,试样获得马氏体的适宜锰量为5-7%;三种试样的硬度随锰量增加的变化都存在峰值,但出现峰值的锰量不同;冲击韧性、相对韧性、抗弯强度随锰量的变化与硬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抗磨性基本上随硬度增大而提高;抗多冲碎裂性能随锰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消除铸造应力使低锰试样抗多冲碎裂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铬系白口铸铁腐蚀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共晶碳化物数量在20—25%范围内,含铬量由2—24%,铸态及热处理态的铬系白口铸铁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腐蚀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酸性介质中,腐蚀是导致腐蚀磨损失重量增大的主要因素,含铬量较高的奥氏体有较好的腐蚀磨损抗力,碳化物存在没有任何益处;在弱酸性介质中,腐蚀与磨损共同对腐蚀磨损失重量起作用,提高基体含铬量,保持适当数量碳化物将有效地提高其腐蚀磨损抗力;在中性及碱性介质中,磨损是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基体硬度有助于腐蚀磨损抗力的提高.合金元素铜可降低基体腐蚀速度,促进基体钝化,且有利于腐蚀磨损抗力的改善.本文研究结果为杂质泵过流部件的选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