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以16公斤钢锭热模拟7.2吨冷封顶镇静钢锭液芯轧制,冶炼设备为60KVA高频感应炉、钢种A3,轧制设备为φ180二辊可逆模拟初轧机。研究指出,开轧液芯率≤8%时,不会影响轧制过程地顺利进行。全凝轧制时,翻倒90°修改变缩孔分布,最有利于缩孔焊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液芯钢锭轧制技术中几个重要问题,如成份偏析、鼓肚和凝固率,实现液芯锭轧制工艺制度、加热制度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建议鞍钢采用液芯钢锭轧制技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柳广庆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87,(1)
通过理论计算与大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下列效果:生产稳定;降低吨钢燃耗、比普通烧钢法降低62.5%;减少烧损0.468%;均热炉生产能力提高三分之一;提高成坯率0.5%;节约初轧轧制电耗21.5%;为提高板坯热装炉提高热装温度100~150℃。通过钢锭理论冷凝计算及生产解剖钢坯检验,用硫印法验证轧制液芯率,选定可轧液芯率≤8%。通过对液芯锭轧制成品材表面质量的试验,其机械性能,塑性相对提高;工艺性能、晶粒度均达到国标标准。 相似文献
4.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86,(1)
液芯钢锭轧制过程中产生鼓肚,是由于在液芯内压力和轧制压力的作用下,钢锭凝固壳产生塑性弯曲变形的结果,它是液芯钢锭最主要的变形特点。本文根据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影响鼓肚变形的一些因素,初步提出了变形深透程度估计方法。通过模拟比为1:8的模拟试验,得出现行轧制条件下,ZF6.67吨沸腾钢锭和ZZ7.2吨冷封顶镇静钢锭的原始可轧体积液芯率为7%以下,结果与工业试验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三维传热数学模型,编制了通用程序,由电子计算机求出ZZ7.2吨镇静钢锭在模内和不同时间脱模后入均热炉中温度场和液芯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采用16公斤钢锭连续测温来验证数模,其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说明该数学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6.
液芯钢锭轧制过程中产生鼓肚,是由于在液芯内压力和轧制压力的作用下,钢锭凝固壳产生塑性弯曲变形的结果,它是液芯钢锭最主要的变形特点。根据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影响鼓肚变形的一些因素,初步提出了变形深透程度估计方法。通过模拟比为1∶8的模拟试验,得出现行轧制条件下,ZF6.67吨沸腾钢锭和ZZ7.2吨冷封顶镇静钢锭的原始可轧体积液芯率为7%以下,结果与工业试验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6.67吨沸腾钢锭的传搁时间、液芯锭加热的热工制度及液芯轧制的试验研究。为了掌握初轧时钢锭液芯率,还进行了凝固理论计算以及采用倾倒法、测定模温法、硫印法等判定其液芯率。结果指出,试验缶数中,传搁时间小于80分钟,占67%,均可实行液芯轧制,其余可实现液芯加热,减少烧损47%,吨钢燃耗降低到0.042×10~6千卡/吨,初轧机轧制电耗降低20%以上,质量与凝固轧制相当。 相似文献
8.
蔡正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85,(4)
本文与其他文献用数值计算法不同的是采用了分析计算法,它是以宏观的瞬时热平衡为基础的.在计算中考虑了浇注时期的凝固传热问题。并可计算出各时期钢锭凝固热量在各部份的分配.计算是近似的,但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6.67吨沸腾钢锭的传搁时间制度,液芯加热和轧制制度及钢坯质量。指出,钢锭脱帽,脱模的传搁时间,较原规程相应缩短10分钟,保证脱模温度达1124℃,采用高温直烧法,钢锭在炉时间短,有利于节能和减少烧损,轧材质量合乎标准,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工业生产的10.5吨钢锭上用硫印法测定液芯轧制时的液芯率。试验钢为A_3F,锭型为F×10.5,整个钢锭轧成钢坯,沿坯中心纵剖,在鼓肚部分横剖七个断面,剖面做硫印图。根据硫印图硫分布的轮廓线,计算轧制液芯率。结果指出,硫印图法测定轧制液芯率比较直观、真实、可靠;比较经济,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保温设备内钢锭热过程的数学模型,经实测验证,数学模型可用。举例计算并分析了保温设备对钢锭的保温和节能效果,探索了高温液芯钢锭装保温设备均热后直送初轧机轧制的可能性,讨论了保温设备的砌筑材料和壁厚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热疲劳角度研究钢锭模的破坏。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钢锭模的热疲劳破坏,提出了改善热疲劳性能的改进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实际钢锭模和改进型钢锭模在铸钢—水浴过程中的热应力变化,说明了热疲劳破坏的机制及改进型钢锭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对连铸方坯带液芯轧制的工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分析,指出了方坯带液芯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以及液芯率的大小对轧制能耗和应力、应变及变形规律的影响.在有液芯存在时,轧件的上下表面向内凹陷,侧面易于形成单鼓变形,并且随液芯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由于静不定的作用引起轧件角部的旋转.加上变形的作用,将导致边部应力大大增加,其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连铸方坯带液芯轧制的工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分析,指出了方坯带液芯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以及液芯率的大小对轧制能耗和应力、应变及变形规律的影响.在有液芯存在时,轧件的上下表面向内凹陷,侧面易于形成单鼓变形,并且随液芯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由于静不定的作用引起轧件角部的旋转.加上变形的作用,将导致边部应力大大增加,其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仲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3,(1)
用计算机模拟钢锭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求解,可以解决各种钢锭装炉状态和烧钢方法的加热计算问题,如炉温、供燃料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加热各期的时间长短,还可以算出炉子的燃料消耗和生产率等。 计算可用于研究均热炉的加热制度,也可用于建立均热炉计算机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F×10.5、F×8.4及F×11.47锭型的沸腾钢锭快速加热烧钢法及液芯轧制新工艺的规律,并指出,传搁时间应以110分钟为限,且模外时间不得大于30分钟为宜,装炉温度在950℃以上。试验摸索出液芯轧制钢锭的液芯率≤8%时,不会出现明显鼓肚。本工艺,降低了煤气单耗和电耗;提高均热炉生产能力近一倍;提高成坯率1%。 相似文献
17.
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Maxwell应力张量,考虑颗粒的磁化饱和过程和非线性磁化过程,使用ANSYS软件三维有限元单元建立了基本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一致,并就颗粒的体积浓度,磁化饱和强度等对磁流变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比较,还构建了体心立方结构模型,初步计算了这种模型下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18.
在改进准三维凝固传热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钢锭宏观偏析预测数模,数模可预测钢锭的逆V偏析分布、沉积锥形状及碳的宏观偏析分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反映扁锭特点的钢锭冷却和加热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用该模型对本钢10.866吨扁锭的浇后冷却过程以及在单侧上烧嘴式均热炉内的加热过程进行了计算,由计算得出扁锭实现液芯加热和液芯轧制应该控制的装炉热状态。在炉时间以及温热制度等工艺参数。通过现场实测验证计算结果可信,说明数学模型可用。上述工作为现场制订扁锭的液芯加热和液芯轧制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钢进行了51炉、6769吨扁锭的生产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项节能工艺是成功的,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 1.提高均热炉生产能力1.5倍; 2.降低热耗0.795×10~6kJ/t(ingot); 3.节电3.12kW·h/t(ingot); 4.减少氧化烧损0.5%。 相似文献
20.
钢锭冷态模拟介质,国外多用NH_4CI和KI,我们采用硫代硫酸钠作为介质,能较好演示钢锭结晶过程,为了定量模拟热态钢锭结晶和钢锭均热过程,以相似原理为依据,引用付立叶或凝固准数做决定性准数,以模拟钢锭在模内传搁和均热过程的温度场,液芯率和凝固速度等现象,初步实验与工业实际相吻合,钢锭凝固数据有一定参考价值。均热过程一些数据尚待实际资料证明和修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