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炎夏日,人们常会遇到一些疾病或身体不适。暑季气温高,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久,就会出现头痛、胸闷、腹痛、气喘,甚至晕厥等中暑症状。一般情况下,虽然不太出现比较严重的中暑症状,但由于气温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大脑供血相对不足,也容易有头昏、犯困、四肢无力的不适感觉。同时,人们也会因不恰当的避暑措施而生病,比如吹电风扇时间过  相似文献   

2.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体内产热超过排热,热能大量积聚,从而使体内多种器官细胞受到热伤害,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老人、婴儿、体型肥胖者、酗涯者、心肝肾疾病患者等,都属于中暑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沙特阿拉伯那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正向圣地麦加走去。朝圣,是教徒们一生中的最大心愿。可是,这是非常艰辛的旅途:沙漠里的气温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又没有足够的水,终于有人再也迈不动自己那疲乏的双脚,一个、两个、三个……有一年,一下子就倒毙好几千人。事后查明,教徒们都死于中暑。死于中暑的人都属“热死”。关于“热死人”的事件几乎每年都有报道。尽管人体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本领,但这种本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在盛夏季节要防止阳光直射头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与…  相似文献   

4.
夏日气温常常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体常常因为受热时间过长、身体过于疲劳、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等原因而出现中暑症状,加之夏季湿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初夏的梅雨时段),人体健康容易受暑湿侵袭而生病.宜避暑,不贪凉 夏日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去一些气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夏季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暑气蒸腾,最高气温常常在37~40℃的范围内,人体生理活动受到严重的威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诱发"高温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赤日炎炎似火烧,连续的高温使冰箱、空调、风扇等日常家用电器的地位飙升,成为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宠儿。然而,不少家电也难耐高温,纷纷"中暑"罢工。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盛夏的大家电维修率与其他3个季节相比会增长两倍以上,电冰箱、空调等维修率的增长甚至达到4倍。所以我们在凉爽自己的同时,可别忘了给家里的电器"防暑降温",让它们也清凉一"夏"。  相似文献   

7.
夏天的气候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22摄氏度以上。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从5月开始就进入夏季,这当然是初夏,而最热的七八月份才是盛夏。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温环境对人体是个严峻的考验。在南亚一些国家,每年至少都有数百人死于盛夏热浪的袭击。但同样是面对热浪,为什么有些人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北方持续高温干旱 从今年5月12日开始,华北平原、东北西部地区就出现了34~39℃的高温天气。北京5月17~22日的每天最高气温均在35℃左右,其中19日居然达到38.1℃。据气象资料统计,北京5月中下旬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高温,在历史上虽然屡见不鲜,但像今年这样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却很罕见。 高温一直持续到6月初,东北、华北、黄淮及新疆等地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9.
高温与汗水是形影不离的,因为汗腺和皮肤里的细小静脉血管是人体最好的空调。——30度以下,汗腺整装待命。外界气温在30度以下时,就能将体温由辐射方式,散发到较冷的空气中,无需让400万左右的汗腺参与散热,汗腺是整装  相似文献   

10.
炎炎盛夏,气温升高易耗损津液,损伤元气,许多人容易出现浑身乏力等症状,这时候建议自制一些药茶泡水饮服,既能达到消热解暑的目的,又补充了人体需要的水分. 薄荷凉茶:取鲜薄荷叶3 g,太子参6 g,绿茶3 g,生姜一片,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片刻即可饮用.  相似文献   

11.
吕斌 《科学之友》2006,(6):72-72
进入炎夏的高温天气后,人们中暑是常见的事,尤其是年老体弱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患的老人,若疏于防范,中暑后救治不及时,则有发生猝死的危险.老年人由于各组织器官的老化、退化,生理功能下降,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均差,如本身再患有心脑血管病,一旦发生中暑,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陈佚 《科学之友》2005,(8):78-78
读者来信问盛夏,酷暑难耐,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被病菌感染。请问在这炎炎夏日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活细节才能安全度夏呢?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因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平常的保健方法很多,这里就不重复。这里要强调的是夏天不能做的10件事。(1)不宜坐木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人常坐木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2)不宜多吃冷食在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各地各季的各种气象要素,常常差异都很大。尤其在四季气候转换的时节,气象要素的南北差异表现得更为显著。以春末夏初为例,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但空气依然干燥,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许多次著名的森林大火,都发生于“黑色的五月”)。而南方地区由于暖湿气流活动频繁,经常会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气压低,湿度大。在江淮一带,几乎每年盛夏来临之前都要经历一段令人生厌的梅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六月之前)。正因为北方地区初夏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口疮,又称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容易罹…  相似文献   

14.
盛夏酷暑季节,骄阳似火,有时气温常达38℃以上,人和动物不得不躲到树荫下、房屋内或清凉的水中乘凉。但在此时,树木花草又往哪儿躲呢?它们是否就自甘被太阳曝晒而中暑呢?事实绝没这么简单,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各种植物抵御炎热是各有奇招的。就说树木吧,它们有自己的生物冷却系统──发达的根部能不断地从深层土壤中吸取水分,然后,叶片再将水分蒸腾出去,这种蒸腾过程能耗费树木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自身的温度。这种制冷方式就叫蒸腾制冷,和家电的制冷原理非常相似。所以,迄今有谁见过树木是被热死的呢?其实树木的死亡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秋冬话进补     
多事之秋 熬过炎炎夏日,人们终于盼来了凉爽的秋天。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总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人们经过炎热的“夏耗”所进入的也是一个“多事之秋”。 随着飒飒的秋风,气温骤然下降,尤其是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明显降低。特别是今年夏季气温偏高,持续的时间较长,立秋之后温度持高不下,温度下降时又突然在七八摄氏度  相似文献   

16.
生活金钥匙     
警惕“冬季肥胖症” 人们也许察觉到,气温的变化与食欲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们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恒定,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能量。据现代气象医学的实验报告指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色素、二氧化碳结合率和胃酸分泌等,在冬季总是高于夏季。由于胃酸分泌等增加和升高,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就相应提高,于是,大多数人都明显地感到冬季食欲好。然而,对肥胖者来说,虽然冬季也会多消耗体内的一些能量,但若因食欲增强而过多增加饮食量,则会导致“进出口不平衡”,“进”大于“出”,使肥胖者更发胖,在国外,称  相似文献   

17.
盛夏之夜,酷热难耐,加上室内家电的“嗡嗡”作响,更让人辗转难眠。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是家庭噪声的主要来源,这些噪声影响人体健康,让人变得烦躁,家庭矛盾增多。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噪声污染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人能忍受噪声的限度平均不得超过65分贝。为此,从2005年8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已作为一种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大嗓门”的家电,冰箱…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21,66(30):3787-3790
正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夏天美国高温天气造成多地火灾,阿联酋甚至出现70多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我国部分地区超出正常气温的天气也常有发生.因此,开发极端炎热天气环境中的绿色低碳的降温技术,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个人热管理(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对人体周围微环境的高效调控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户外极端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太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热平衡失调太阳的热浪会引起人体热平衡失调,引发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下面是一些身体热平衡失调所产生的症状。热疲劳它是由于身体大量出汗而引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充足的体液,或者没有充足的盐分,那么就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产生热疲劳。热疲劳的人会因持续出汗而变得很虚弱,有时会出现眩晕症状。其他热疲劳症状有恶心、头痛、皮肤冷湿,面色或苍白或潮红。患者体温一般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对热疲劳的最有效治疗是喝一杯含钾、钙、镁的电解质饮料。挚痉挛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肌肉抽搐。它是因…  相似文献   

20.
盛夏时节,西瓜大量上市,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别光顾着吃瓜,你知道西瓜的故乡在哪里吗?其实,西瓜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远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栽培西瓜。西瓜的故乡正是那一片高温的非洲热带沙漠地区。据说,西瓜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中医认为,西瓜不仅生津止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