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览古今中外的战争,其中都不乏对间谍的使用,多少军事家、政治家都对间谍钟情有佳,而且他们也往往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因此,间谍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谍就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中国古代兵家对于间谍的使用更可以说是升华为一种特殊的智慧艺术,它是将兵者智慧的集中表现,是作战双方计与谋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3,(10):58-61
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份250多页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英军曾招募了一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和同时期的其他女间谍机智缜密的行事风格不同,这名美女间谍在形势紧迫的二战时期却常被冠以"糊涂、大意、急躁、笨拙"等形容词,在危及生死的间谍工作中频频出错,却又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简直堪称"史上最笨和最幸运的间谍"。更令世人惊奇的是,揭秘文件中所披露的这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还有另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  相似文献   

3.
“傻瓜当不了将军和间谍。”在谍战剧和间谍小说中,间谍总是被塑造成神秘、机智、聪慧过人的人。他们乔装打扮,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入对方内部,为己方窃取重要的机密情报。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真正的间谍大都有着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们非常善于伪装自己,一般人很难识破。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不留神,无懈可击的间谍也会露馅儿——暴露身份。  相似文献   

4.
外国的政府首脑机构和一些有限公司都有自己的秘密情报,他们常常发现这些情报不翼而飞。如何防止泄密,这个问题使他们大伤脑筋。外商和一些社团的间谍,甚至他们内部的雇员常常将机密  相似文献   

5.
网络间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基 《信息化建设》2005,(10):44-45
对于间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头戴礼帽、架着墨镜、穿着花呢西服、嘴里叼着烟卷是电影里典型的传统间谍形象。曾几何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无数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间谍战。间谍活动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有时间谍甚至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与以往传统的间谍相比,网络间谍不再需要化装,不再需要格斗训练,不再需要复杂的装备,不再需要承受昼伏夜出、上树攀房的风险。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喷云吐雾间就可以将世界搅和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6.
葛方新 《世界博览》2010,(14):27+26
一种说法认为,间谍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圣经》中记载,摩西曾派遣间谍侦察古老的伽南以获取情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也早有"兵者诡道也"之论。为了获取情报,尤利乌斯·恺撤、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英雄豪杰都曾使用过间谍并精心设计过密码。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中反映朝韩之间间谍类题材的作品比较丰富,本文以金宰洪导演《丰山犬》为文本,回顾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转化原因,详细分析了《丰山犬》电影中对间谍"丰山犬"人物的塑造手法。通过对剧中"丰山犬"人物形象的分析,透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新型叙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0,(14):35
今年7月6日,美籍华裔地质学家薛峰因窃取中国石油机密被判处八年监禁,中美间"谍战"风波又起。在过去数年中,中美之间针对间谍问题摩擦不断,既有北汔工程师被控窃取福特技术的商业间谍案,又有美国国会报告渲染中国网络间谍的风波。让我们一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加纳美人计     
正斯坎内奇被这些没有其他西方人参与的豪华生活迷住了,从精神到肉体都被索斯索迪斯诱惑。她于是透露机密情报给他。美国媒体一般把1985年称为"间谍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司法机关逮住了大量的外国间谍。间谍之年抓获的8个主要间谍分别是约翰·安东尼·沃克,理查德·凯利·史密斯、莎伦·斯坎内奇、金无忌等。这8个人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金无忌,据说此人作为中国间谍在美国情报机构潜伏37年之久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  相似文献   

10.
珍珠港突袭的序曲尽管布雷克使日本人遭到挫折,日本海军情报署在这一时期也有出色的表演。事实证明,这时他们已日益关注夏威夷一带的美海军基地。接近这里,掌握这里的情报,是日本谍报机关梦寐以求的愿望。日本海军情报署不敢放手使用日本间谍,因为他们的长相  相似文献   

11.
<正>哇喔,这是哪家博物馆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吗?太逼真了……嘿嘿,你要是真这么想,就说明它们成功骗过你啦!这些家伙可不是标本,而是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制作组精心打造的机器动物间谍。间谍?放心,不是那种搞破坏的间谍,准确地说是潜入野生动物身边的"摄影师"。众所周知,给动物拍纪录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得选好场景,把握时机,更得应对"演员"的各种不配合,简直是对耐心和制作周期的  相似文献   

12.
赵萌 《世界博览》2013,(13):19-19
"棱镜门"堪称绝佳的电影题材"政府监听"一直以来就是绝佳的电影题材。这些电影情节和我们所知道的真实间谍的工作又有多相似?  相似文献   

13.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0,(14):28-31
高昂的费用,沉重的政治代价,俄罗斯情报部门换回的仅仅是一些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得到的信息。传统人力间谍再次面临着巨大的质疑。6月24日中午,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在结束了让两国关系成功"驶入正轨"的会议后,共同驱车前往华盛顿郊区的阿灵顿市。他们在市内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店——雷氏地狱汉堡店用餐,为了向外界宣示两国已经复苏的双边关系,两人还亲昵地共享了一份薯条。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3,(8):69+1-3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登了苏联克格勃女特工柳德米拉·蒂姆诺娃的文章,文章披露,玛丽莲·梦露当年居然也是一名克格勃间谍,代号"玛莎"。不仅如此,柳德米拉还在查阅了一批克格勃绝密档案,采访当年众多知情人之后,拍出一部叫《玛丽莲在多斯托耶夫斯基的祖国》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玛丽莲·梦露那段不为人知的间谍生涯。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男孩读中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一道《我的理想》的作文题。同学们的想法大都是想当科学家、探险家、宇航员……。可他不,他在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间谍。尽管这个名字全世界的人都不曾有过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父亲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名刊摘要     
柏林的"数字流亡者"曾因泄露英国安全部门的监控细节而逃亡17年的英国间谍安妮·玛臣决定定居在柏林,作为这个城市逐渐增长的数字流亡者的一份子。这一群体由声言捍卫隐私的人所组成,如维基解密的阿桑奇、披露美国监听秘密的斯诺登一样,他们运用高科技手段泄密或者开发工具,以示对国家监视公民行为的反抗。  相似文献   

17.
西餐没规矩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要区别欧洲人与美国间谍,就在餐厅偷偷观察他们是如何吃饭的。现如今,世人都喜欢说:世界是平的,这句话可以包含许多意思,但也点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0,(14):34-35
在监视摄像头遍布的世界,间谍们很难再做到真正的“隐蔽”。一旦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在全球共享的“人肉网络”下,他们和同伴都将会被曝光。  相似文献   

19.
华亭 《世界博览》2012,(7):60-62
正坐经济舱的"间谍"商业调查在国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中国还是雾里看花的局面。公司A上市在即,老板的老婆忽然闹离婚。由于公司是两人的共同财产,分割财产之后导致财产  相似文献   

20.
从间谍软件的定义、分类入手,分析了计算机感染间谍软件的征兆,论述了间谍软件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合理性,最后给出如何防范间谍软件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