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织金洞水汽CO_2为期一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监测,将洞穴空气中的CO_2(P_(CO_2(a)))和洞穴滴水中CO_2(P_(CO_2(w)))分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监测点P_(CO_2(a))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各监测点P_(CO_2(w))的季节变化与相似,也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但变化程度没有P_(CO_2(a))明显;同时玉兔宫的P_(CO_2(w))变化相对稳定,其CO_2来源可能位于更深部的表层岩溶区或包气带;织金洞滴水点SIc值均大于0,主要以沉积环境为主;但不同季节其变化值有很大不同,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同时冬季SIc值基本位于沉积线以上,可能是受PCP过程控制。而夏季SIc相对较低,主要是洞顶上覆土壤CO_2、降水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呼吸等因素共同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将k--优美图的概念进行了推广,引入A~B优美图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得到了非连通图 (P3∨Km)∪G及(C3∨Km)∪G是优美图的一个充分条件。证明了对任意正整数k,m,n,t,当k≤n≤t,n+k-1≤m时,图 (P3∨Km)∪(kj=1 Kn,t) 和 (C3∨Km)∪(kj=1 Kn,t)是优美图;当k=1,2,2≤n<2m+1时,图(P3∨Km)∪kj=1 Pn, (C3∨Km)∪kj=1 Pn 和 (P3∨Km)∪ Pn∪St(t)是优美图;当2≤n≤2m+1时,(P3∨Km)∪ Pn∪St(t) 是优美图。本文的结果推广了现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天然温带草地CO2通量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睿  吕达仁  王庚辰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0):1223-1229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共4个实验观测年CO2通量的观测数据与主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土层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草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的生长状态对于其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子中只有表层土壤含水量与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草地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不同的年份其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与其季节通量的变化特征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年的实验观测的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温带半干旱草地CO2排放通量主要控制因子.CO2排放通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以4年观测的平均年通量估算我国温带草地CO2年排放量是3.17Pg,约占全球土壤CO2年排放量的1.23%,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喀斯特旅游洞穴微气候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内在原因和规律,以织金洞为对象,对洞穴CO_2、温度及湿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监测。从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等多尺度对洞穴微气候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织金洞微气候要素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CO_2由洞口向洞内深处逐渐增加,且渐趋稳定,雨季前半洞段浓度高于后半洞段,旱季则相反;夏季温度由洞口向洞内逐渐降低,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而冬季在洞口附近略有降低后逐渐升高,至深处逐渐稳定。相对湿度由洞外至洞内逐渐增高,至深处稳定在85%;(2)季节变化上,洞穴内CO_2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洞口附近温度、湿度由于受洞外环境的影响有较大波动,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三者均存在明显的年际间周期变化;(3)昼夜变化上,游客数较多时,CO_2浓度白昼明显高于夜间,游客量较小时,白昼比夜间低;温度白昼总体上比夜间高,白昼波动大于夜间;相对湿度白昼较夜间低,三者均以昼夜为周期变化;(4)通过研究影响洞穴微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游客数量、洞内外气流交换和洞道结构、洞穴水体和灯光系统等,其变化是多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喀斯特旅游洞穴微气候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内在原因和规律,以织金洞为对象,对洞穴CO_2、温度及湿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监测。从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等多尺度对洞穴微气候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织金洞微气候要素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CO_2由洞口向洞内深处逐渐增加,且渐趋稳定,雨季前半洞段浓度高于后半洞段,旱季则相反;夏季温度由洞口向洞内逐渐降低,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而冬季在洞口附近略有降低后逐渐升高,至深处逐渐稳定。相对湿度由洞外至洞内逐渐增高,至深处稳定在85%;(2)季节变化上,洞穴内CO_2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洞口附近温度、湿度由于受洞外环境的影响有较大波动,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三者均存在明显的年际间周期变化;(3)昼夜变化上,游客数较多时,CO_2浓度白昼明显高于夜间,游客量较小时,白昼比夜间低;温度白昼总体上比夜间高,白昼波动大于夜间;相对湿度白昼较夜间低,三者均以昼夜为周期变化;(4)通过研究影响洞穴微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游客数量、洞内外气流交换和洞道结构、洞穴水体和灯光系统等,其变化是多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f (k)+Ak-1(z)Pk-1(e z)f +…+A1(z)P1(ez)f +A0(z)P0(ez)f=0
解的增长性,其中Aj(z)≠0(j=0,1,…,k-1)是整函数,Pj(ez)(j=0,1,…,k-1)是ez的非常数多项式,它们的常数项都为零,且次数不相等。证明了该微分方程的每一个非零解有无穷级。  相似文献   

7.
 用Winch提出的地磁太阴日变化分析方法确定佘山地磁台的地磁太阴日变化的O1分量L(O1).首先把佘山台 196 0~1988年D,H和Z各分量的时均值资料做为整体分析年平均变化,然后按季节和太阳活动性细分后进行计算分析.讨论了L(O1)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电离层和海洋发电机效应对L(O1)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对L(O1)的贡献,并与国外一些地磁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oil CO2 in rainy season (July) from two natural soil profiles (DHLS & DHS) in the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n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oir (DBR), South China, are presented. Turnover and origins of soil CO2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CO2 varies between 6120 and 18718 ppmv,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until 75 cm, and then it declines. In DHLS, soil CO2 δ13C ranges from −24.71‰ to −24.03‰, showing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R2=0.91) with the soil CO2 content in the same layer. According to a model related to soil CO2 δ13C, the soil CO2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root respiration (>80%) in DHLS. While in DHS, where soil CO2 ? 13C ranges from −25.19‰ to −22.82‰, soil CO2 is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51%–94%), excluding the surface layer (20 cm, 90%). Radiocarbon data suggest that the carbon in soil CO2 is modern carbon in both DHLS and DHS. Differences in 14C ages between the “oldest” and “youngest” soil CO2 in DHLS and DHS are 8 months and 14 month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soil CO2 in DHLS has a faster turnover rate than that in DHS. The 14C values of soil CO2, which range between 100.0‰ and 107.2‰ and between 102.5‰ and 112.1‰ in DHLS and DHS, respectively,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urrent atmospheric CO2 and SOC in the same layer, suggesting that soil CO2 is likely an important reservoir for Bomb-14C in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具有V(x,t)=f1(t)x+f2(t)x2形式的外部势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单一孤立子解.结果表明:当孤立子的中心满足带有势V(x,t)的牛顿方程,孤立子的内部结构由"体固定"坐标系决定.孤立子的结构与f1(t)无关.若f2(t)与t无关,孤立子是固定的.原则上,若f2(t)剧烈变化,则孤立子将扩散.但数值计算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孤立子还是经得起f2(t)的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10.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and CO2 fluxes measured by eddy covariance method at Yucheng (36°57′N, 116°36′E, 28 m a.s.l.,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at Lhasa (29°41′N, 91°20′E, 3688 m a.s.l.,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described using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The main results are: (1) The intrinsic oscillation modes or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 were extracted from data of temperature (T) and CO2 fluxes (F) measured at Yucheng (T1 and F1) and Lhasa (T2 and F2). (2) Hilbert transform was applied to these IMF components, then the Hilbert-Huang spectra and the marginal spectra of these data were obtained. (3)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nd CO2 fluxes in North China Plain and on Tibetan Plain illustr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corresponding to T1, F1, T2 and F2 are 0.05 Hz, 0.03 Hz, 0.014 Hz and 0.005 Hz,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