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龙蛋壳化石的痕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毅民 《科学通报》1994,39(21):2014-2014
全球性生物绝灭、特别是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绝灭事件是地学及至是整个科学界的难解之谜.“超新星爆发”和“星体碰撞”造成恐龙绝灭的假说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80年代中期,中德科学家研究了广东南雄盆地的K/T界线及所采集的恐龙蛋化石,分析了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认为,“严重的干燥气候和微量元素的污染可能是恐龙绝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尽管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当今地球正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灭绝之中,然而由于人类拥有的直接观察记录非常短暂,难于正确判断当今地球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危机.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了五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这些事件造成当时海洋中至少75%的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陆地生态系统形成以后,也同样遭到重创.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原因成为评估当今地球生态系统危机的重要依据.根据对5亿多年以来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F/F、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生物的种类、灭绝模式以及环境背景分析表明,地球上显生宙以来还没有发生过造成整个地球生物圈彻底毁灭的灾变事件,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均伴随有剧烈的环境变化,大气CO_2、温度(包括冰室效应和温室效应)、海洋酸化、海平面变化和海水缺氧等全球性的气候、环境剧变是造成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导致这种环境灾变最为常见的触发机制是超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火山活动不但喷出大量CO_2等温室气体,同时可以触发大量蕴藏在内陆盆地和大陆架上的甲烷气体等快速释放.地外体撞击、超新星爆发、太阳耀斑爆发等事件可能会瞬间毁灭地球,但并不是地质历史时期已经发生的生物大灭绝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像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这样的事件一共发生过五次.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 在距今大约4.4亿年的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球上造成恐龙绝灭的学说是这样的:由于一颗巨大的陨星、小行星或其他天体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从而结束了统治地球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这样的碰撞还不一定是一次的现象。这种灾变地球上可能定期发生过多次,因而在地球生物史上造成  相似文献   

5.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几乎整个奥陶纪,达4000多万年,期间出现过多次辐射高潮;差异演化是大辐射的基本特征之一;大辐射的发生并不伴有地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灾变,其起始、进程以及具体表现型式受生物自身宏演化规律(内因)和外界环境因素(外因)的双重制约.在华南开展的实例研究为国际间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生物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继续深化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实例分析,在精深系统古生物学和高精度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大辐射的过程和实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与综合,以探讨大辐射的诱因及控制机制,进而揭示大辐射期间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协同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冯维恒 《科学通报》1979,24(1):29-29
中生代花岗岩包括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时代花岗岩,大致对应着所谓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南岭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十分发育,有关的金属矿产相当丰富,时代分歧也较大;搞清这些岩石的时代界线,对认识该区的中生代地壳演化史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张理刚等提出了南岭三迭纪花岗岩的上、下时代界线,但没有讨论侏罗纪和白垩纪花岗岩的时代界线。本文试从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地质判据等资料讨论南岭中生代花岗岩的时  相似文献   

7.
距今38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的时候,仅仅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然后渐渐复杂化,多样化,才进化成象今天那样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群。但是,是否可以说,这种进化过程都是相同的呢?不,有时候生物种群的大多数会突然绝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发生在白垩期末的生物绝灭,众所周知的恐龙的绝灭,关于这个问题,从专门的古生物学家到业余爱婶者,都提出过种种假说。从所谓由于火山喷发而引起气侯恶化,到正在繁殖的哺乳类吃掉了恐龙的蛋;或由于当时有一种含毒素的植物大量繁殖,恐龙由于吃了这种植物引起食物中毒而大量死亡等等。  相似文献   

8.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 一蹴而就, 还是分几步发生的? 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 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 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 发生在Clarkina yini带内. 此后的生物群是由小腹足类、一些介形虫以及某些小型钻孔生物组成的简单生物群, 或仅由藻席组成. 在Hindeodus parvus带开始的时候, 生物礁顶部变成缺氧环境. 原来以小腹足类或藻席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发生绝灭(此为第二个绝灭幕), 代之以小球状的疑源类微生物为主的特化生物群. 以后在环境变成有氧时, 这个特化生物群又被微小腹足类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初步复苏. 此后随着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这个生物群被正常大小的菊石、双壳类、腹足类组成的较为多样性的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进一步恢复. 谈陆寨剖面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最晚期并遭受大绝灭事件影响的剖面. 与煤山金钉子剖面和意大利Dolomites的Tesero剖面的对比表明, 非礁生态系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同的第一幕绝灭事件. 发生缺氧事件的非礁生态系, 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似的第二幕绝灭事件.  相似文献   

9.
孙卫东  廖仁强 《科学通报》2020,65(6):431-433
<正>在显生宙以来,地球上发生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theendOrdovicianmassextinction,EOME)是第一次全球生物大灭绝,其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程度排在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1~3].绝大多数生物大灭绝事件都与大火成岩省在时间上密切相关[4],但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论.在奥陶纪-志留纪界线,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冰川事件.一些学者认为冰川导致的剧烈气候变迁是造成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关键[5].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奥陶纪生物礁的类型和造礁生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坡  邓小杰  王冠  李越 《科学通报》2012,(11):924-932
低纬度的华南、塔里木、华北三大陆表海的大部分区域在奥陶纪长期维持海水覆盖状态,在远岸区形成了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和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各类生物礁.古生代动物群辐射演化背景下,重要造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在特定海区繁盛的时差是决定礁群落基本生态结构的历史因素,早奥陶世早期的藻礁、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的Calathium-硬海绵-藻礁、苔藓虫礁、晚奥陶世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可诠释为幕式群落演替,这或许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起源及早期演化并逐渐取代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几个阶段,特别是后者(珊瑚-层孔虫-藻礁)代表了古生代演化动物群中典型格架礁群落,奠定了之后近100Ma动物格架礁最常见的生态组合方式,呈现出礁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宏演化脉络.中国的实例基本吻合于全球奥陶纪生物礁宏演化趋势,特殊之处表现为:(1)湘西张家界特马豆克早期南津关组和塔里木巴楚达瑞威尔期一间房组的Calathium-藻礁分别定位成此类生物礁的先驱和孑遗;(2)中扬子区特马豆克晚期分乡组苔藓虫礁为当时独有的类型;(3)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分布特别局限;(4)奥陶纪末冈瓦纳冰川初期扬子区西缘的藻礁是极端环境造礁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在脊椎动物各门类之间的进化关系方面,有关哺乳动物起源的研究是材料最丰富、内容最广泛的一个课题.脊椎动物中这一最高等的门类在地球历史上的大爆发始自新生代初期,号称“哺乳动物时代”的新生代已经历了6500万年之久.然而它的真正历史却开始得非常早.早在三迭纪末期(一亿六、七千万年以  相似文献   

12.
自W.Alvarez首次利用铱异常解释白垩-第三纪撞击事件及生物大量绝灭以来,在全球已发现了70处以上的白垩-第三系Ni-Ir异常.而比白垩第三纪生物绝灭更大的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戎嘉余  詹仁斌  黄冰  俞国华 《科学通报》2007,52(22):2632-2637
奥陶纪末赫南特期(Hirnantian)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川形成, 全球海平面大幅下降, 凉浅水海域广泛分布, 底栖无脊椎动物群与前赫南特期(pre-Hirnantian)的面貌迥异. 截止目前, 所报道的赫南特期化石群基本上属于较浅水的产物, 而深水底栖生物群还鲜为人知. 最近, 笔者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镇安乐村旁狮子山堰口组上部泥岩中, 发现一个以腕足动物-三叶虫占优势的底栖化石群, 将其命名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xites)组合, 其时代宜确定为奥陶纪末期. 通过动物群的对比和群落生态分析, 推测该组合可能栖息于BA5的底域生态位. 本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sites)组合与世界广布的Hirnantia-Dalmanitina动物群尽管生存时代相近, 但主要生态域不同, 面貌组分差别很大. 研究表明: (1) 奥陶纪末期从赣西北到浙北可能发育从浅斜坡向深斜坡过渡的海底栖息环境; (2) 深水相环境是奥陶纪末大灭绝首幕之后底栖腕足类幸存的一个关键场所.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正>自Sepkoski提出奥陶纪辐射(Ordovician radiation)假说以来国际相关专家相继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其目的在于继续综合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到奥陶纪多样性辐射事件之间的古生物事件.近年来中国学者也聚焦华南,对奥陶纪大辐射进行了多门类、多学科的深入研究.三叶虫的辐射是奥陶纪生物  相似文献   

15.
恐龙(Dinosaurs)是中生代最活跃,最繁盛的一类爬行动物,它那庞大的身躯,笨重的体态和在地质生物演化史中珍贵的科学价值,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从三叠纪中期(距今两亿年)出现恐龙开始,到白垩纪末期绝灭,它在地球史上整整生活了将近一亿三千万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它们几乎主宰了世界,独霸了全球,占据了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东罗二叠-三叠系界线Ni-Ir异常与(竹蜓)类的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平  郝维城  杨守仁 《科学通报》1997,42(12):1307-1308
<正>自W.Alvarez首次利用铱异常解释白垩-第三纪撞击事件及生物大量绝灭以来,在全球已发现了70处以上的白垩-第三系Ni-Ir异常.而比白垩第三纪生物绝灭更大的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这是美国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最近拍摄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恒星死亡)一余烬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拍到的距离地球最远的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一颗大质量恒星,这幅五彩斑斓的照片中显示出了超新星散发出来的一些元素,  相似文献   

18.
古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地质历史,即研究距今约1.9亿年(侏儸纪)以来,世界海洋的环流、水温、化学、生物生产力的演变过程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随着七十年代中期.深海钻探工程的进展和仪器装备的改建而新建的,这一新的边缘学科被称为继板块构造学说之后,世界地球科学上的又一重要突破,由于它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古海洋学自  相似文献   

19.
宋珍炎 《自然杂志》2004,26(3):183-184
一、引言 三叶虫出现于距今5.43亿年前的寒武纪,现已绝灭.出自于安徽淮南新元古代地层中的原始三叶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三叶虫化石,其时限为距今7亿年前.本文阐述了该化石的特征,并探讨了该化石及其产地在地球早期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垩系和第三系(K/T)界线时期发生了显生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绝灭和劫后复苏.自Alvarez等人根据UT界线的Ir异常提出生物大绝灭的小行星撞击假说后,K/T界线的精确时代、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大灭绝及其内在联系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K/T界限时期(约65Ma)的冲击石英和微玻球粒的广泛分布以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同时代的Chicxulub陨石坑,使得撞击说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赞同.然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由地幔柱引发的大规模火山岩喷发、地幔去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