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汪云九 《科学通报》1964,9(5):444-444
Hartline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到鱟(Limulus)的复眼中小眼之间有相互抑制现象,也就是一个小眼单独受到光照下的输出冲动比它与周围小眼同时受到光照下的输出要大,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周围小眼的兴奋抑制了这一小眼的输出。于是,当一群小眼受到均匀光照时,处在光照边缘的小眼的输出比中间小眼的输出要大,这样一来就突出了边界,加强了轮廓。按照等的说法,这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鲎的滥捕狂食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为了保护这种被称做“蓝血精灵”的海洋活化石生物,《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华声报》等报纸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从而使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  相似文献   

3.
汪云九 《科学通报》1965,10(4):356-356
以前我们对于相互抑制网络的稳态性质做过一些研究。Hartline提出的公式: r_p=e_p-sum from i=1 to n K_(pi)(r_j-r_(pj)~0)(1) (p=1,2,…,n)能够很好地反映一定光照分布下网络的稳态反应[公式(1)中符号的意义见参考文献[1]]。外界物体可以是经常运动和变化的,许多动物的眼睛本身也可以是经常运动的,在这种情况下,视网膜上物体图象的投影对于视网络来说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因此,研究视觉系统对运动图象的信息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动物生活来说,感知运动的图象往往地感知静止的图象更为重要。从Ratliff等人的实验资料看来,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4.
全身是眼     
它生活在热带海洋的珊瑚礁群附近,它有5条细长的手臂,但没有头,手臂直接从圆盘状的小身躯上伸出,看起来很原始,不像是动物,更像是美丽的工艺品。它就是某种蛇尾虫,这种并不十分起眼的海洋动物因为最近科学家一项令人震惊的发现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盔甲和眼睛合二为一 蛇尾虫5条手臂的外表面由粉末状的碳酸钙结晶体构成,这是它的保护性盔甲。最近,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一种蛇尾虫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盔甲竟是由成千上万个极为微小的凸透镜构成的。透镜的直径约为1/20毫米,能把光线聚焦在体表之下。 因此,这种蛇尾虫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眼睛,但实际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微型凸镜,即小眼,全身保护性的盔甲就是一只巨大的由小眼组合成的复眼。科学家发现它的成千上万只小眼排列得非常整齐、规则,因而其组成的巨大复眼能看见周围的一切。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生物学家艾仁伯革说:“太让人吃惊了,这种原始动物的复眼实在太奇妙了,这些微型透镜的设计如此精妙,构造如此完美,我相信它绝对超过我们现有的一切人造光学透镜。”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蛇尾虫虽然没有脑子,但是有神经系统。排列规则有致的微小透镜可能...  相似文献   

5.
神秘隐者鲎     
正湿润的土地,是生灵的家园,是远古生物的基因库。其中就有一种已经存在了两亿多年,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它们时而成对出现在海岸边,时而退隐在海里不见踪影,这就是湿地里的活化石—鲎,也叫马蹄蟹。"鲎"字的由来据称古人在涨潮的海岸边看到有一种生物一对一对(一雌一雄)紧紧抱在一起,便给这种生物起了个名字叫"夫妻鱼"。后来又观察到这种生物能等候潮水,于是称其为"候"。至于现在"鲎"字的来历,可能是中文造字上用了粤语的同音字"学",而鲎又是水  相似文献   

6.
人的辨物能力常常令机器人的设计师惊叹,他们一直力图赋予机器人以这种能力.当然确切地说,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究竟人对三维形象的记忆是如何进行的,初次的描述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当人们辨认物体时它又是怎样起作用的.我们在这方面的无知,与其说是缺乏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倒不如说是开拓性思维和有价值的实验方面的欠缺造成的.一个网络,比如人的视网,是如何学会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在短暂的时间里就立刻辨认出各种物体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初以来,一些神经生物学家力求通过在狗的体内注入缺乏睡眠的狗的血液来引起睡眠。他们的假设是这样的:一天的大脑活动引起某种毒素增加,当这种毒素达到一定量时,就引起催眠。这种睡眠能起到一种“解毒”作用,至大脑活动能重新开始(苏醒)。为寻找体液中睡眠因子的工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洪友祟 《科学通报》1979,24(21):999-999
本文报道鲎目(Limulida)一个化石新种——中国鲎(Belinurus sinicus Hong, sp. nov. )。这种化石迄今已有2亿3千万余年。化石产于山西乡宁下善公社甘草山。岩性为灰白色灰黄色页岩,与三叶虫、植物化石等共同保存,系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地层。层位隶属于上石炭统山西组(C_3S)。据已知鲎类的记载,肢口纲有4个目,约20个科,35个属,但古生代之后,种类明  相似文献   

9.
血的丰收     
历史上,鲎曾被当作尿素肥料而大量捕杀。当制药公司发现这种动物蓝色血液中含有一种神奇的抑菌物质时,大量的鲎便被捕捉用来提血。有资料显示,放过血的鲎繁殖率和生存率都大为下降。未来鲎的命运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有液态水的类行星是何时在太阳系里最初形成的 ?天文学家普遍认为是在行星演化的早期 ,或许是在太阳周围第一批物质块形成后 2 0 0 0万年的光景 .这种假设是根据一种称为碳酸盐的矿物存在于像小行星这样的原始太阳系天体中的事实 .据认为 ,这些碳酸盐已经在液态水中形成 ,而液态水仅存在于大的类行星天体上 .然而 ,最近的发现可能要修正这一假设 .  使用欧洲空间局的红外空间天文台(ISO)资料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第一次检测到太阳系外侧的碳酸盐 .在两颗濒临死亡的恒星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碳酸盐 ,而在那里是不可能存在大行星的 ,说明碳…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上的决定往往会受到一些似乎是无理性的倾向的影响;这种倾向甚至能使一些具有明智经济头脑的人做出代价昂贵的错误决定。但是,只要注意这种精神上的倾向,就能避免许多错误,下面就是最常犯的七种经济行为错误。1、害怕比可能的失去更多假设你得到一张免费的足球比赛票,当你准备开车去体育场时忽然下起了大雪,这样,你会不会去?或者,这一张票是你花100元买的,那么,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你会不会去?  相似文献   

12.
很长时间以来,辨认身份的主要方法是提取指纹.后来科研人员发明了视网膜扫描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指纹辨认要更为简便,但要求人必须一动也不动地注视扫描器一段时间,以便让扫描器发出的红外线中的红光准确地扫描视网膜,而且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视网膜也会发生变化.不过一种新的身份辨认技术正在取代视网膜辨认,它就是虹膜辨认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的生活与其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他们化日常的礼仪为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这种看法有时被归因为遗传特性,有时又被归因于文化的陶冶.但是近年来,一种为研究语言和听力缺欠而设计的巧妙的新技术,已经产生了至今为止最扣人心弦的——同时也是最能引起争论的——理论之一:日本人大脑功能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是因为遗传或文化熏陶,而是由于日本语言的特色而造成的。如果这个挑衅性的假设证明是正确的话,我们可能不得不更改我们某些古老的信条,因为这个假设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探测着周围的世界,感知光线、声音、化学气味以及物体质感的微妙变化。这种感知能力非常重要,无论少了哪一样,都会给人带来某种焦虑和痛苦。事实上,我们感知到的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与某些动物的超感能力相比较,许多微妙变化是我们人类所感知不到的,而一些动物则拥有某种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5.
徐德源 《科学通报》1987,32(8):623-623
鲎变形细胞是鲎血液中的主要成分,约占血球总数的99%。其溶解物(又称鲎试剂)具有检测内毒素的灵敏作用,已日益成为医药保健和食品工业中需要例行的一种检验药品。近来,发现从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鲎的变形细胞制备的溶解物中还存在着直接的灭菌能力,并进一步确认:只有当变形细胞内存在有完整的颗粒时才会具备这种作用。 我国自1979年从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血液的变形细胞中提取出溶解物后,曾对变形细胞的超微结构,尤其是这种细胞内颗粒的类型作了详尽的探讨。汪德耀等  相似文献   

16.
硼砷抑制黄铜脱锌的协同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人们一直用微量元素砷来抑制黄铜的脱锌腐蚀,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发现微量硼也能有效地抑制黄铜脱锌.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仅单独加硼或加砷能抑制黄铜脱锌,而且硼与砷的联合加入能更有效地抑制黄铜脱锌,并且在最佳硼砷含量下黄铜基本不发生脱锌腐蚀. 这就意味着,硼、砷在抑制黄铜脱锌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协同作用才完全阻止了黄铜的脱锌腐蚀.本文从最佳硼、砷含量、双空位的来源、脱锌的渗流机制及晶体学模型等方面讨论黄铜的脱锌过程,以及硼、砷在抑制脱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运用复杂的技术和一些暗能量,我们有可能创建虫洞穿越时空1获取负能量第一步是找到一种负能量源,让它抵消天然形成的虫洞容易坍塌的趋势。这种能量必须以某种方式储存,从而克制它让自己周围时空膨胀的趋势。这涉及高端技术,而且是否有合适的负能量存在也不能确保。  相似文献   

18.
动物的眼睛     
有的动物看起来只有两只眼睛,实际上它们的眼睛多着呢!蜜蜂有5只眼睛,3只长在头甲上(称为额眼),2只长在头的两侧(称为复眼)。鲎有4只眼睛,2只小眼在头部前方,2只复眼在头部两侧。蜘蛛有8只眼睛,2只长在头前,6只长在头部左右侧,都是单眼。苍蝇有5只眼睛,3只单眼长在头脊部,2只复眼长在头部两侧。一般来说,昆虫类的眼睛大多是复眼,它们的复限由成千上万只单眼构成,突出在头部,显得特别大。这么多的小眼协同作用有良好的运动感觉能力,能够发现快速活动的目标。蟑螂有复眼1800个,蜜蜂中工蜂有6300个,蜂王有4920个,雄蜂有13090个,蚊子有50个,蜻蜒有28000个。复眼越大,视力也越强,清晰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眼镜不仅能提高人的视力,同时也能让人听得更清楚。荷兰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可以同时充当助听器的新型眼镜。这种眼镜依靠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眼镜腿上安装了一些微型麦克风,它们不仅能采撷周围的声音,而且还能将这些声音与背景噪音分离开。这种新型眼镜式助听器则与其他传统助听器有着天壤之别。在每只眼镜腿上都有一排(4个)微型麦克风。这些麦克风会从配戴者的前方采撷声音,同时抑制周围的噪音。经过放大的声音最后由两根几乎看不见的传送管输送到人的耳部。这样,配戴者只要面朝相关的方向就能听到想要听的声音。科学家研制出能改善听力的…  相似文献   

20.
林力 《科学之友》2002,(12):36-37
未来网络化的智能环境将使我们能够完全掌控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隐私及财产,然而,我们也将更多地受到监视和限制。毋庸置疑,目前的因特网尚未完全处于人类的掌控之下。假如你身边缺少一台电脑,就难以上网冲浪;而当你置身于因特网时,却无法阻止其他人、公司或网络骚扰者神不知鬼不觉地侵犯你的隐私,窃取你的知识产权。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很快会有转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飞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