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都论述过社会主义,他们所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既同且异,它们的生产力的性质以及由其决定的基本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相同的,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由其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则不相同。从现代历史的经验看来,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即生产力的水平),应该是相互联系,又必须明确区分的两个概念。使用大机器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曾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并在生产关系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当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既强调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又致力于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观。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关系是中心环节。它一方面与生产力构成一对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一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形态。在社会形态中,不仅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而且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对立统一,而这后一个对立统一更加重要。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所有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贯通、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上造成的难以估量的危害等方面 ,对“公有制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内产生论提出了质疑与争议 .  相似文献   

7.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两重属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体制及机制等属于生产关系一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特殊,这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对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够,甚至存在片面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方法来分析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应该是:生产关系一般是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力的连接点或中介环节,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最终由生产力决定,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对生产力的重大反作用也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晚年一连串“左”倾错误其理论根源在于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偏差。他片面强调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脱离生产力基础谈生产关系的优越性;把特定国情条件下生产关系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的特殊现象普遍化;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公有制;认为威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是生产力,而是被不断夸大的敌对阶级,而巩固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就只能是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毛泽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本文拟就毛泽东发展农业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积极、稳妥地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第一,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毛泽东按照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新中国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状况,提出了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思想。他在分析当时国内形势时指出,我国还约有三亿一千万人口的新解放区,土地问题还没有解决。这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上的科学表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从马克思到列宁都十分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朱艳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05-205
企业管理就是不断适应生产力进步和生产关系调整的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企业管理是两重的。本文谈了如何做好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已有所收获,但是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出于探索真理,促进四化,拟先就经济学界有关论述作些分析,然后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就正于经济学界同仁,并希收抛砖引玉之效。人类要生存,就得要生产,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就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去征服并改造自然,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能起反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适应到不适应,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本就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各自的侧重点作了比较研究。两都把“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西藏工作的根本宗旨,都把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汉藏关系的立足点;都把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同少数民族群众商量着办事作为西藏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侧重点表现在:在西藏发展的根本任务上,毛泽东致力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邓小平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西藏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毛泽东注重人口数量,邓小平强调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及其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映的是生产力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领导力量四个基本方面本质属性的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一条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红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邓小平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搞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主要依据,正确划分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现象,基于此,针对建国以来生产关系三次大的调整进行的分析,对于现行和今后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合理的生产关系下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依据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一个公平支配自然资源,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是实现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观是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先河,而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内涵。马克思把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排泄物作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生产和消费排泄物循环利用的一系列理论和极具实践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就应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首先,要进一步启动、加速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促进生产力内部矛盾向有利于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方向转化。其次,调节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反作用,因此要巩固、发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克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其中,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践和理论关系中的“两种承认”说的原理,既承认生产力、经济基础、实践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又承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个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下面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来谈谈我们的见解。一“两个承认”说是符合唯物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