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龙 《科技信息》2009,(25):I0159-I0159
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由于法国政治局面动荡,社会进步思潮低落,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具有叛逆和创新精神的画家聚集到巴比松森林。这些画家在绘画题材上选择了当时还是冷门支流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来创作,他们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环境,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题材中发现美。其中,柯罗和米勒是该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写实手法表现他们亲眼所见到的平凡的乡村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摆脱了古典主义的虚伪和做作,放弃了荷兰风景画的模仿画风,走上了以农村真实景象为创作的独立道路,对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风景画法国民族风景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闻”气找矿法,是从一张风景画得到的启示。据说在前苏联卡顿山区,有一个奇怪的魔谷,魔谷中镶嵌着一个明镜般的湖泊,那里风景绮丽,但到那儿的人,却没有一个生还。一位画家冒险去那里写生。他刚刚安好画架,便开始不住地流口水;很快便感到他深知处境  相似文献   

3.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巴黎的马尔摩顿博物馆一批世界名画被抢。五个持枪的人当着管理人员和观众明目张胆地抢走了9幅名画后夺门而逃。丢失的名画中包括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画派”这个名称就是1874年批评家对莫奈的这幅画加以嘲笑而来的。虽然警方多方调查,这批艺术珍品的下落迄今仍渺无踪影。1982年加拿大蒙特里尔美术馆也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持枪者抢走了18幅名画,包括柯罗、米勒、德拉克洛瓦等法国名画家的作品以及伦勃朗的风景画和鲁本斯的肖象画。至今这些名画依然杳如黄鹤。  相似文献   

5.
大观园里的桥是作者的诗意创造 ,它们造型优美 ,形态各异 ,或为景点 ,或为点缀。不仅如此 ,它们更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叙事功能 ,并与小说中的人物溶为一体 ,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其足迹遍布日本以及欧亚各国,通过旅行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和散文作品。旅行在东山魁夷的创作以及思想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意大利出现了一个倡导表现"速度之美"和"动力之美"的未来主义画派。未来主义画派20世纪初,科学创新和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城市中的摩天大楼、热闹繁华的大街小巷、五光十色的橱窗陈列,以及来来往往的电车、汽车……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在意大利出现了一群激进的艺术家,他们极力主张歌颂工业文明,倡导表现"速度之美"和"动力之美"。这便是名噪一时的未来主义画派。  相似文献   

8.
体育作为一门艺术是别具一格的,它注意形体艺术、技术艺术、表现的艺术以及相关联的探求精神和人的创造价值。体育美作为一种超越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体育美的创造与欣赏,具有与一般美的创造和欣赏不同的特点,它具有自身的创造源泉和方法,具有不同的个体欣赏性和差异性。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音乐展现了年轻人的青春与活力,运动中体现了锻炼者的身体的美、技术技能美、人格的美和健康的美,健美操是将它的美带给身边观看它的人融入快乐到之中,自己感受其节奏变化与方向变化的快感,健美操所表现的运动美,是给人们展示多姿的艺术美,给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已脱离文艺复兴时期理想风景画的风格,真实再现自然是荷兰风景画的最大特点.它们的场景没有圣经或神话故事,也没有乡间劳动景象,描绘的是平淡无奇的乡土风光.荷兰的风景画家尽管更忠实地表现自然的本来面目,但也是回到画室中从事创作的,以共享的理念、记忆和情感的一部分,"自然的选择性相似",使自然重现在观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般的眼睛观察到主观色彩,以音乐家般的耳朵听到的和谐的声响,以赤子般的心体会到的自然宇宙的生命律动,融汇在他的写景散文中,其中蕴涵的诗意犹如星光在字里行间闪烁,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完成一次美的漫步。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先生 (1 897-1 986 )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诗人 ,他仅有《流云》小诗 ,但这已经很够了 ;作为美学家 ,六十年来 ,他写了一批文质兼美的文章。他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宗先生能创作能研究 ,诗意盎然又博大精深 ,我无力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只是爱读他的诗与文 ,读他的诗会串想到他的文 ,读他的文会冒出他的诗 ,将他的诗文合观很有意思 ,何况宗先生自己也说过 :“诗文虽不同体 ,其实是相通的 ,一为理论的探索 ,一为实践的体验。” (见《艺境》书末《编者附记》)。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美”从何处寻…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授课的重点之一是"诗意",这样能够是课堂增加活力。语文教学当中应该用"诗意"做中心,让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打造诗意般的学习与生活。本章重点阐述了怎样打造语文教学里的"诗意课堂"。以学生诗意的启发为重点,同一时间注意教师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3.
理性对于诗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具有合目的性、使诗意深邃、指导诗美创造的话语过程等多重功能。它有哲理化、借物显现等多种表达方式。诗的理性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的纯然理性,而是不离开诗美创造对象的,对诗意的感受、体验、领悟的理性。故理性在诗中,大都借它物隐藏自身、显现自身。诗中之理,是对世俗理性的批判,是对统治理性的抗争。它关怀人本身,关爱人性、生命、生存状态,它永远向着人类美好的未来歌唱。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受教者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不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诗意人生也具有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美育渗透的重要职责。首先,在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知美、体悟美。其次,要创设诗词阅读鉴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次,要加强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画派的产生,首先必须形成志同道合的绘画群体。正是从同志画社开始,潍坊的画家群体形成了共同的艺术追求,相对分散的画家个体构筑起整体的艺术力量,使潍坊画派得以确立并发展起来。承继者郭味蕖、于希宁、徐培基等人逐渐成为潍坊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沿着诗、书、画、印和史论研究全面发展的学者型艺术家道路,以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人文关怀获得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以真实的情感、诗意的文思、卓越的艺术创作回应中国画创新的时代课题,完成了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散文史中,杨朔以散文的诗意创造著名于世。他的散文善于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匠心独运的构思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杨朔散文的审美境界,审视杨朔散文从诗意的创造到诗意失落的嬗变,会看到理性的规范对散文艺术特质的损害。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作家在否定主体“小我”而抒发“大我”之情时,无疑削弱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生命,这是时代赋予的烙印,是一种无奈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贾宪章 《奇闻怪事》2007,(3):28-29,27
最近,有幸聆听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不禁被其精心雕琢的“长钩流月去无声”的诗意般的阅读课堂所陶醉。现把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刘素芝  刘晶 《科技资讯》2009,(12):226-226
陶渊明的一生,是求真求美的一生,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恬淡自然的心态,正是他诗意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油画风景在中国起步较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政治影响下一直处于绘画的从属地位,但有独立的风景作品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绘画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油画风景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西部丰富而独特的地域风貌.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为风景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源泉。西部画家应当立足本土实实在在的对西部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认真体会,应用造型法则增强形式美感,使西部油画风景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20.
李峥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154-154
风景图案与风景画的本质区别在于风景画来自画者对自然生活的直接观察与体验,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而风景图案则是画者根据艺术需要,在各种艺术手法的加工下,将写实变为更具平面装饰效果的作品。风景图案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及变化原则,掌握其特点后将会更自如的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