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不强。造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不健全,以及金融支持不够。因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扩散与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进步,这就要求在新时期要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融资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并以山东省为例,在分析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不足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保险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排斥抑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指出了农业科技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技金融的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信贷机制,以及农业科技金融支持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科技带来新的春天,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进入新的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根本保障。2011年9月21日,浙江省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大会。提出到201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扶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植企业。突破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具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强化一批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载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建设一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完善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2012年4月9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农村科技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增强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农业高新技术引领能力;三是着力突破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能力;四是持续强化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农业科技产业带动能力;五是着重开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集成技术研究,提高农村民生科技服务能力;六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能力。4月10日,湖州市召开全市农业科技大会。湖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具体承担"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创新"专项性改革试验的地级市,会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湖州市将成功引进和繁育一批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本期杂志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展示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在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国际来看,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资本市场、保险等多元化的支持手段能有力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借鉴国际的经验,我国金融体系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信贷支持,利用资本市场丰富农业科技的融资手段,通过保险手段实现风险分散,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关键,论述了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现状、科技金融现状、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企业支持的制约因素,最后从企业、政府、银行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科技投入作为政府的直接资金资助政策,集中扶持国内重要科研领域,提高企业创新活动的成功几率,对一国科技水平进步与创新能力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工业化初期,科技创新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通过在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取得研发成果最终向企业转移,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引导企业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9.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建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2,(2):42-4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问题,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产品稳定增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裳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4#-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急定均衡供给。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林 《安徽科技》2012,(7):24-25
天长市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把传统产业做强、把特色产业做大、把科技服务做好、把科技项目做优”的总体思路,全方面、多层次地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了天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一、以财政资金扶持为创新引导,鼓励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  相似文献   

12.
县域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县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对县城金融约束及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金融支撑制约的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县城金融体系、财税政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3个方面提出县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农业成果转化率低、信息整合不全面、高技术农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农业创新模式及其在法律保障、人员培养、创新推广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启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萍 《科技与经济》2008,21(3):45-46
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推进农业科技结构调整,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不同主体入手,结合各创新主体的特点,本着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各阶段无缝衔接的原则,设计理想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逻辑关系,即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创新的主体和中试的主体,农户是基层技术创新的主体,政产学研用对各创新主体的凝聚作用,通过多样化联系形式,将不同阶段的创新主体联系起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安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甲 《安庆科技》2003,(3):18-19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运用先进适用的高新农业技术为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集研究、生产、示范、辐射带动于一体的先进农业组织。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金融大爆炸和金融体系重建的过程中,提出了在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中引入具有市场功能优势的市场型间接融资模式,传统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日本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模式在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及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等方面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革命是由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重大技术变革所引起的科学技术的飞跃性质变,通过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的面貌与发展方向,而且有力推动了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革新和生产组织创新,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革.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但科技革命对农业的生产具有双重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由其带来的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影响,探讨了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趋利避害地促进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主 要特点,指出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 和服务“三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