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羧酸型两性淀粉制备的制备方法及机理,具体包括采用了交联-氧化-醚化-交联复合反应的湿法新工艺;同时,还采用了红外光谱、SEM、XRD、胶体滴定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变性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变性化学反应发生在颗粒的非晶区,颗粒形貌保持完好,该淀粉的阴阳离子取代度分别达到0.018和0.033,50ºC、6%固形份的粘度为258cps。  相似文献   

2.
两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用三聚磷酸钠作为磷酸化试剂与阳离子淀粉干热反应制备两性淀粉,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磷酸化试剂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其它因素对阴离子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两性淀粉结合磷含量、阴离子对阳离子基团比率、粘度、电导率和Zeta电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淀粉分子链上接上阳、阴两种离子基团是可能的,在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因素中,磷酸化试剂用量最重要、加入1%的尿素可大大提高阴离子取代率和反应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uSO4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木薯氧化淀粉。通过产品中羧基含量和峰值粘度,评价木薯氧化淀粉抗凝沉性的变化情况。探索了CuSO4和H2O2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控制一定的pH和温度,添加一定量的双氧水,可制备抗凝沉性木薯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4.
运用SV-10正弦波粘度计对两步法合成的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测定,考察其离子化顺序、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pH值、糊化时间及搅拌对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与原淀粉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羧基型两性淀粉比原淀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羧基型两性淀粉有一定的抗酸解能力,碱使糊液的稳定性有所提高,pH值对两性淀粉凝沉性的影响与原淀粉有所不同;随着糊化时间的增长,原淀粉和两性淀粉的粘度都减小,两性淀粉的粘度变化大于原淀粉的;随着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原淀粉和两性淀粉的粘度都减小,两性淀粉的粘度变化小于原淀粉的.  相似文献   

5.
新型水溶性深度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多羧基水溶性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最佳制备条件为: 适量的自制催化剂, 以氧气为氧化剂, NaOH用量为21 g, 反应温度100 ℃, 反应时间3.0h.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3.60%.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羧基、 羰基含量的化学分析法等对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粉状氧化淀粉,研究了pH值、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的pH值为9.0、氧化剂用量为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7.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粉状氧化淀粉,研究了pH值、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的pH值为9.0、氧化剂用量为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8.
高碘酸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作氧化剂制备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摩尔比,高碘酸的浓度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产品中双醛的平均含量为86.55%。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氯化铝和碳酸铵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两性絮凝剂,即丙烯酰胺-氢氧化铝改性淀粉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发生聚合反应并与氢氧化铝胶体通过离子键键合,絮凝剂明显具有...  相似文献   

10.
磷酸型两性淀粉结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一步法制备的磷酸型两性淀粉颗粒结晶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玉米原淀粉中同时引入阴、阳离子官能团不会改变玉米原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样的“A”型衍射特征,但却降低了淀粉颗粒结晶度,降低程序与阳离子取代度和阴、阳离子取代度比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用尿素和乙醇胺作为混合塑化剂对木薯淀粉进行塑化,制备绿色热塑性木薯淀粉材料(GTSM).扫描电镜表明,混合塑化剂尿素和乙醇胺已经渗透到木薯淀粉颗粒内部,塑化了木薯淀粉,使其颗粒被破坏,成为均一连续相.将不同塑化剂含量的GTSM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保存10 d,力学测试得出:质量分数为30%塑化剂的GTSM应力为8.51 MPa,应变为74.2%,杨氏模量为102.5 MPa,断裂能为2.309 N.m;X射线衍射说明GTSM长时间放置没有发生结晶行为,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TG分析得出质量分数20%  相似文献   

13.
用尿素和乙醇胺作为混合塑化剂对木薯淀粉进行塑化,制备绿色热塑性木薯淀粉材料(GTSM).扫描电镜表明,混合塑化剂尿素和乙醇胺已经渗透到木薯淀粉颗粒内部,塑化了木薯淀粉,使其颗粒被破坏,成为均一连续相.将不同塑化剂含量的GTSM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保存10d,力学测试得出:质量分数为30%塑化剂的GTSM应力为8.51MPa,应变为74.2%,杨氏模量为102.5MPa,断裂能为2.309N·m;X射线衍射说明GTSM长时间放置没有发生结晶行为,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TG分析得出质量分数20%,30%,40%塑化剂的GTSM在分解温度前质量分数的损失分别为15.61%,15.98%和19.74%,材料的稳定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4.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 ,探讨了制备羟丙基木薯淀粉的反应影响因素 ,确定了一组优化实验条件 :环氧丙烷质量分数 14 %,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 %,反应时间 11h,反应温度5 0℃ .  相似文献   

16.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和哈克流变仪,研究了赖氨酸对木著淀粉糊黏度、膨胀度及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赖氨酸后,淀粉的膨胀度、淀粉糊的峰值黏度降低,起始糊化温度升高,凝沉性减弱,热稳定性增强,且随着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这些变化更为显著;各赖氨酸-淀粉体系均为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添加赖氨酸...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多糖胶与淀粉之间产生协同作用的机理,采用Brabender黏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哈克流变仪探讨了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增加,起始糊化温度、回生值降低;黄原胶明显降低了淀粉凝胶的析水率,但会使淀粉凝胶形成较大的冰晶结构;黄原胶的添加使淀粉糊储能模量增加,损耗角正切在角频率大于0.5 rad/s时明显下降,与原淀粉相比,淀粉凝胶表现出更趋于固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双(2 甲氧乙氧基)铝氢化钠还原5 噻唑甲酸乙酯和3 吡啶甲酸乙酯,分别得到重要的医药中间体5 羟甲基噻唑和3 羟甲基吡啶.比较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当量比以及后处理方法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5 噻唑甲酸乙酯还原收率为72%,3 吡啶甲酸乙酯还原收率为93.9%.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测定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及其羧酸酯前药F1和F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基于ADME特性改善的化学结构修饰提供实验依据.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FA、F1和F2的CMC-Na混悬液,给药剂量均为50mg/kg,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刻采集血样,在体内F1和F2迅速转化为FA,经乙酸乙酯萃取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FA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中FA的浓度在0.1~6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定量下限为0.1μg/mL,回收率大于8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在15%以内,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血浆中FA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2和4 h,T_(1/2)分别为11.4、16.9和10.3 h,AUC_(0-t)分别为33.24、78.48、36.41μg/(m L·h),T_(1/2)和AUC_(0-t)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F1、F2的前药特征明显,其中F1的吸收程度更高,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