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书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38-38,168
本文对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做了重新设计,将三个实验综合起来,设计为一个实验,先制取甲烷、乙烯、乙炔,再做性质实验,边实验,边比较,边总结。  相似文献   

2.
关于预备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秋云 《科技信息》2011,(8):121-121
化学工程专业由于学生实验受课程学时所限,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所做的课程实验进行预备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元素性质、物质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3.
基础化学实验内容体系按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化学性质与原理认识、综合实验训练等三级模式编排,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化学实验通用技能实验、基本无机制备技能实验、基本有机制备技能实验和定量分析基本技能实验;化学性质与原理认识包括元素与无机化合物性质实验、有机物性质实验和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教学重点放在第一级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第三级的综合实验训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有机化学技术实验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性质、自制操作、实验提取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旨在让更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知识和操作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往往对合成实验较感兴趣,而对性质实验则兴味索然,因为一个时期来,有机实验的性质实验部分的教学,一直停留在按照实验教材进行各别性质的验证,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原因有:一、内容零碎。各别性质常常是单独出现的,互相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验证过后,难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二、形式呆板。学生按照教材定好的内容以至实验顺序,机械地一个一个地进行操作,而最后的印象却不深。三、由  相似文献   

6.
通过酸化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温度的改变,对传统的以硫酸为酸化试剂在冰水中制备亚硝酸及其性质实验进行改进。选用醋酸在室温下制备亚硝酸并同时完成性质实验,解决了环保问题,节约能源、简化了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7.
有毒气体的微型实验设计——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无机化学实验中的有毒气体cl2、HcI、HBr、sO2、NO2、cO、NH3、H2s、P2O5等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进行了微型实验设计。用深井吸收法,气室法和全封闭管道等完成了有毒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无机化学实验中的有毒气体 Cl2 、HCI、HBr、SO2 、NO2 、CO、NH3、H2 S、P2 O5 等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进行了微型实验设计。用深井吸收法 ,气室法和全封闭管道等完成了有毒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典型竹材的材性参数,明确竹木之间以及不同竹材之间的差异,选择整竹展平板、竹集成材、竹胶合板、竹重组材、竹刨花板、大片竹材定向刨花板等6种代表性产品,系统地进行基于建筑围护结构HAM模型的热湿物理性质测试.项目包括:测定基本物理性质的密度计算和真空饱和实验;测定湿储存性质的平衡吸放湿实验;测定湿传递性质的毛细吸水实验、蒸气渗透实验和干燥实验;测定热储存性质的热分析;测定热传递性质的导热系数测试和表面光热性质测试.测试结果初步形成竹材热湿物理性质的参数基础;与18种木材产品的对比表明,竹材湿储存和湿传递性质普遍小于木材,而同时表征热储存和热传递性质的蓄热系数大于木材;6种竹材之间的对比表明,竹材改性有利于均匀性的提高,可拓展其材性频谱范围,并使区别于木材的特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多功能密闭式氯气性质实验的演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氯气性质实验演示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演示时间长以及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并危害师生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 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2,4-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并就TiO2的晶型、粒子尺寸、负载稀土元素的浓度、催化剂用量、通氧气速度、紫外光强度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而筛选出了最佳的光催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缺少不同相态CO_2对页岩微观结构及力学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的现状,通过室内岩石-压裂液浸泡测试系统,对不同相态CO_2浸泡后岩石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及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液态、超临界态CO_2相比较滑溜水对矿物颗粒微观结构的影响更为明显,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增大4%~15%,易导致页岩宏观力学性质受到劣化影响;不同介质浸泡后页岩力学参数劣化受影响程度排序为:抗拉强度泊松比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滑溜水浸泡后页岩脆性特征变化不明显,而液态、超临界态CO_2浸泡后页岩脆性增强40%~50%。液态CO_2有利于改善岩石微观孔隙和降低岩石抗拉强度,超临界态CO_2有利于提高微孔隙/裂隙穿透性,提高岩石脆性和降低破裂压力。研究结果为页岩气CO_2干法压裂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时,由于烃气、非烃气以及束缚水同时存在,导致孔隙流体成分及其测井响应趋于复 杂,尤其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附加导电性不强且无明显规律,使得运用电阻率方法对二氧化碳的定性识别和定 量计算变得非常困难。基于孔隙度测井方法,利用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对热中子减速以及扩散方面影响的差异, 选取中子长短源距计数率值建立了二氧化碳定量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到在储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气 体声波和密度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已有的孔隙度和饱和度数据,运用基于体积物理模型的最优化方法对各流体成分的 含量进行计算。将两种方法同试油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建筑消防气体灭火工程作为建筑项目中的一个分部工程。虽然占项目的投资比例较小,但涉及的分项工程较多,所以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使用后对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保护。因此做好对它的过程控制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际,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叙述了消防气体灭火专业监理工程师如何实施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 ,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 8.0 %。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 ,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 ,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 71.4kJ/mol,与文献值相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了压注关键性参数,判定了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注时压力呈现波动特性,起始升压速率较快,达到2.5MPa左右时趋于稳定;压注管路瞬时流量为0.6~1.4m~3/h,累计压注液态CO_2为6.0m~3;以压注过程中检验孔内CO_2体积分数为指标,判定试验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8m。试验区域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是原始体积分数的2.5倍,抽采纯量是原始纯量的3.5倍,相比瓦斯抽采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控制着盆地沉积和演化,而且输导了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幔源CO2运移通道.商都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有利于储盖组合的发育,具有良好的CO2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对典型CO2气藏解剖,其具有气藏浅、产量高的特点.SZ5井累计产气量是容积法计算储量的2.23倍,认为存在幔源CO2的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Klebsiella oxytoca HP1在不同通气条件下的生长和放氢特性.批式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通氩气放氢效果最好,通二氧化碳放氢效果最差.提高氩气通气速率能显著提高产氢量。0.25L/Lmin条件下的产氢量达到1155mL是不通气时的2.41倍,但通气也影响延迟期的长短。氩气通量应该与微生物生长阶段相匹配.代谢产物分析表明:K.oxytoca HP1呈混合酸发酵特性,主要代谢产物有乙酸、乙醇、乳酸和2,3-丁二醇,氩气通气速率明显影响丙酮酸节点的代谢途径和通量,从高通气条件到不通气条件,代谢主要途径按乙酸途径→乙醇途径→乳酸途径的次序转变,通气速率是K.oxytoca HP1发酵产氢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