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空间探测中,太阳质子事件都伴生非相对论性电子,却常有观测到电子流而无质子成分的纯电子事件.纯电子事件中,电子流量比通常电子事件低一个量级左右.荷电粒子会因为与强朗缪尔湍动的相互作用而得到加速,经过理论推导发现电子和质子能否得到加速与朗缪尔湍动强度有关.代入日冕活动区物理量的典型值,计算发现正是由于质子和电子的加速条件对朗缪尔湍动强度的要求不同而产生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波等离子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参数的测量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使用朗缪尔探针测量了微波等离子体的单探针I-V特性,并根据探针测量原理计算出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确定了吸附及吸附剂改性的条件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用改性的吸附剂吸附常压塔顶油中有机氯的过程符合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得出该吸附过程的活化能为-34 Kj·mol-1,属于化学吸附地范畴.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了吸附及吸附剂改性的条件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用改性的吸附剂吸附常压塔顶油中有机氯的过程符合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得出该吸附过程的活化能为-34 Kj·mol-1,属于化学吸附地范畴.  相似文献   

5.
甲烷(CH_4)在页岩有机质中的吸附行为对页岩气的开采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有机质作为研究对象,构建I型干酪根模型,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rand Canonical Ensemble Monte Carlo,GCMC)方法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CH_4气体在Ⅰ型干酪根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CH4气体吸附时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会增大,CH_4气体吸附符合朗缪尔(Langmuir)吸附规律,可以使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2)温度对CH_4的吸附有着较大的影响,高温不利于CH_4气体在干酪根中的吸附,相同的平衡压力下,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小;(3)径向分布函数表明干酪根中不同的原子对CH_4气体的吸附起着不同的作用;(4)在低压阶段,吸附是引起体积应变的主要原因,在高压阶段,压力则对体积应变发挥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路飞飞  刘三秋 《江西科学》2008,26(5):700-702
从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了三维强朗缪尔湍动对电子的加速,得出了高能电子的能量谱,理论得出的这种能量谱能够跟实验观测结果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甚高频化学气相沉积在高压高功率下生长的微晶硅薄膜.给出了功率密度-气体流量和压强-功率密度的二维相图.用朗缪尔探针测出薄膜沉积时等离子体内部电子温度,并用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进行拟合给出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由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出发通过单电子碰撞模型给出等离子体内部各种基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等离子体中SiH2,SiH3等基的浓度.利用SiH2与SiH3比值,结合表面扩散模型,解释气压功率密度相图中随电子温度的增加(功率的增加),晶化率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低速太阳风中,在离子声波湍动已经激发的区域,可以产生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逃兔电子束,该电子束可以激发起强烈的纵等离子激元的湍动,朗缪尔波的主要吸收机制是通过等离子体热电子的非线性散射,朗缪尔波受激转换为离子声波,这种转换随着电子的迅速加热,几乎所有有纵等离子激元的能量都转移给散射电子,导致低速太阳风中电子的温度高于质了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病态科学"是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朗缪尔所界定的病态科学的六大特征,以读者来信、见刊文章为基础,全面阐述各方专家、学者之见解.最后警示科学界注意"病态科学"的袭扰.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粉体材料氮化硅的ICP制备技术和红外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P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用硅烷和氮气为反应气体合成氮化硅纳米粉体.利用朗缪尔探针诊断了反应室内等离子体参数,得到不同位置、不同功率和不同气压下等离子体密度的变化规律.等离子体密度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减小,由于离子鞘层的存在,提供了局部等离子体密度稳定的区域.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氮化硅纳米粉体红外光谱和键态结构的特性,结果表明:氮化硅的表面特性和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导致富氧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托四川大学直线等离子体装置(SCU-PSI)产生高通量氢等离子体,采用朗缪尔探针对氢等离子体特性进行诊断,研究了氢等离子体特性随放电电流、气体流量等输入条件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调控产生的氢等离子体对纯钨进行了相应的辐照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在磁场0.1~0.2 T、气流量1 000~2 200 sccm和电流180~228 A范围内,氢等离子体通量密度、热负荷密度及电子密度、温度等参数与磁场和电流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在该范围内,最高等离子体密度达到2.6×1019 m-3,等离子体通量达到8.8×1022 m-2?s-1,热负荷达到6.5×104 W/m2. 利用调控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纯钨样品进行初步辐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入射等离子体特性的不同,样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尺寸和密度不均匀颗粒状辐照损伤结构,并且颗粒尺寸随氢等离子体离子通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结果显示SCU-PSI可以产生理想的氢等离子体环境,因此可以作为未来聚变领域,研究氢等离子体和托卡马克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以及相应结构材料相互作用的有效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2.
ZTA精密陶瓷拉丝模拉制钨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ZTA精密陶瓷拉丝模在高温下拉制钨丝的过程,研究了钨丝和模孔表面的状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拉丝模的使用寿命及其拉丝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煤储层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参数以及临界解吸压力对煤储层气产量的影响,通过对Langmuir方程的分析,利用储层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Langmuir参数与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产量与煤储层本身的性质参数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有关。在开采初期,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越大,对产气越有利;而在开采后期,Langmuir压力越小,对产气越有利。该成果对本身性质不同的煤储层的煤层气产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熔敷的方法.在碳钢表面熔敷一层强化层.用金相分析、磨损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对熔敷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熔敷层中有碳化钨相时.耐磨性较高.熔敷层的耐磨性随着粘结相的硬度的提高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G112合金粉中加入85%镍包碳化钨时,熔敷层的耐磨性达最大值;熔敷层中不含碳化钨相时.其磨损形式为微切削型磨损;熔敷层中含有碳化钨相时.熔敷层发生微切削型和剥落型两种形式磨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布拉格父子的生平,回顾了他们在获悉劳厄对X射线的研究后,一起讨论劳厄图的形成机制,制作X射线分光计,研究X射线光谱,利用X射线进行晶体分析的研究,并从中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钨硅酸为催化剂,由醛(酮)与醇直接反应制缩醛(酮),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醛(酮)与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5(mol/mol),每摩尔醛(酮)用催化剂0.5g,以环己烷为带水剂,后处理简单,无“三废”污染。  相似文献   

17.
气泡室     
介绍了格拉泽的生平,回顾了他对气泡室的发明和研究的历史过程,再现了这一重要发明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成熟的过程,以及格拉泽发明气泡室的意义和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钨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单斜相和正交相WO3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以合成的WO3光催化降解次甲基蓝染料为模型,研究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物相WO3的催化性能,测定单斜相和正交相WO3的带隙能.与正交相产物相比,单斜相WO3的带隙能较小,更容易发生电子吸光和跃迁,产生数量较多的电子-空穴对,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钨合金破片对有限厚钢板和铝板的穿甲效应. 采用12.7 mm滑膛弹道枪,57.5 mm/14.5 mm二级轻气炮以及通靶速度测试装置组成实验系统进行3g(直径7 mm)球形钨合金破片对9.64,11.78,14.81,15.89和17.9 mm厚Q235A钢板和10.16,20.38 mm厚2A12铝板的穿甲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球形钨合金破片对不同厚度金属板的弹道极限以及对Q235A钢板的极限贯穿厚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实验后回收破片进行了微观结构特征观察,分析了不同弹靶作用条件下钨合金破片的失效机理. 进行了与实验相同弹靶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破片对金属板侵彻过程中的阻力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钢板较高的密度是存在极限贯穿厚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系统安全性预测模型与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安全性预测对预防事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预测模型的正确选择是预测的关键。本文就目前安全性预测的原则、预测模型的复杂程度、特点和选择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系统安全性预测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预测系统。组合预测利用各种预测方法提供的有用信息,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改变由于预测模型选择不合理而带来得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