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峨 《科技信息》2012,(33):489+513-I0017,I0041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其核心教学目标是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推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中心。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其学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按照国家颁布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实施了对于学生的管理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应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管理规定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系并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促进二者协调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从高职文秘专业来看,建立以素质为中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加强实训环节不失为培养优质文秘人才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工业设计人才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工业设计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为主线,从岗位职业(劳动过程"行动领域")能力分析入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职工业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培养建设型人才,需要我国有关部门重视建立高校建制体系,发挥高职院校的价值,通过高校建制体系,可以帮助我国职业高校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高职院校,一方面肩负着培养祖国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精神。该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职业精神探讨教学改革,在所有课程中都要号召大家具有职业精神,从而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职业精神也有职业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上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任,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针对学生职业能力指导与培养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组织机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学生实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出具备良好的技术与职业综合能力、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并在职业道德上加以指导,使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培养工作为例,从建立协同培养机制、管理保障标准、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定向培养士官人才的建议,旨在对同类院校士官培养工作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案例式教学模式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职人才为目标,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陈琼  张庆宇 《科技信息》2013,(26):24-24
高职院校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有着飞跃性的发展,而这几十年的飞跃发展中,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本文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参考与借鉴其他国家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途径和人才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找到实际可行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达到提高就业并且推动高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工匠精神是促进教育再提高、人才再培养的新时代新形态。特别是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以全新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贯穿于技术人才的培育。该文将从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应用现状,探究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全新形式,并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培养中,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我国目前的高职专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逐渐从只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逐步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转变。对于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建设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未来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本文以研究建设工程专业学生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鹿作刚 《科技资讯》2012,(20):179-180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教师参与改革意识、注重精品专业建设以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区别教学并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等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采取的具体对策,以期对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科学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伽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56-158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高职商务英语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斌 《科技资讯》2013,(8):212-212,214
在社会分工越加明晰的未来,职业分工也将更加明确,而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人员身体素质训练是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职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其在人才基本素质培养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作为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才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体育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今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不同职业要求的人才体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高职院校的教育到了教育的瓶颈期。如何才能更好地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培养,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该文主要从高职院校近些年的改革的经验出发,结合近些年高职院校的"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模式,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全国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16.
王菲菲 《科技信息》2011,(23):I0271-I0271,I026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的英语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需求,以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建立以专业和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素质化教育,是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的关键。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们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恰当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为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然尤为关键了,而这也是促进学校发展并且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该文便对职业素养的内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CDIO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具有民办教育特色和为地方服务特色,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开发的发展方向,实用性、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交际型是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开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淑范  闫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47-47,56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针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委托培养等模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一体化,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人才,充实到我国交通设施建设中,为我国的交通事业输送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主要阐述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意义,主要内容和要求,实施的过程,评价体系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