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伦理是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实践中处理各种关系的道德规范。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科技伦理道德问题变得相当突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彰显无疑。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处理好科技伦理道德教育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科技创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化工生产实习作为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将所学理论概念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工科实质性实施执行阶段的深入推进,化工生产实习课程改革与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新工科对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新要求,讨论了当前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偏窄、教育主体单一、考核制度简单等焦点问题,并提出革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团队、完善考评体系等路径,为深化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研伦理教育是预防科研人员出现越轨行为,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水平的第一道防线。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际研究概况、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发现:(1)科研伦理教育主题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核心刊载期刊呈现明显学科交叉特征;(2)应用伦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伦理学将内容、实践路径、管理评价等维度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知识基础;(3)研究热点主题正在经历由主体必要性向系统必要性、教学规范化向教学个性化以及有效性向一致性的转变。未来或应重点关注资源设置、实践平台、评价机制的进一步优化,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苗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224-22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年大学生上网人数呈上升趋势,却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本文结合大学生网络伦理问卷调查,从伦理教育角度探讨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责任伦理是一种伦理新维度,它是一种前瞻性的、整体性的、远距离的伦理。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高度发展、多元文化并存和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挑战,它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新的伦理向度和实践范式,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雯文 《科技信息》2010,(16):263-264
科技伦理思想理应成为高校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然而,现实却表现为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缺失。大学美育可以成为推进科技伦理思想的有效途径。同时,由于"科技伦理"思想的注入,有利于加速大学美育的现代性进程。  相似文献   

7.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23,(6):57-60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伦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专家委员会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正式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伦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专家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伦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治理工作,研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治理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大科技伦理案件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8,(29):198-198
本文从解读科技伦理道德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要通过加强现代科技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全面了解科技伦理的现状,有利于科技伦理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对一系列涉及科技伦理关键词的判例进行考察,可以证明我国科技伦理的地位.与工程伦理、技术伦理相比,我国更注重科研伦理.同样,医学伦理和生命伦理在我国的地位也高于信息伦理和环境伦理.当前,我国伦理体系还存在很大漏洞,一些科技领域的伦理体系亟待完善.规定科技伦理中的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进行科技伦理和环境伦理教育,融会中外优秀文化,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冲击着中学生物课堂,生物伦理道德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伦理教育的问题,探讨了伦理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联姻, 拓展了人类行动多维可能性。近年来, 基因编辑、 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引发的伦理事件, 将科技伦理治理从幕后推向前台。在系统阐述科技伦理融合与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产生的基础上, 分析了科技伦理治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为何需要实践智慧以及实践智慧如何指导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认为, 现代科技应用要求 “伦理前置”, 实践智慧能处理科技伦理中 “能够命题” 与 “应当命题” 的张力, 持续性平衡预防性和主动性原则, 判断人类福祉和明确科技伦理治理责任。结果表明, 实践智慧通过平衡抽象原则和具体情景、 把握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与防范科技风险, 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具体指导。由于实践智慧并非单一主体的智慧, 而是治理共同体所有智慧的共识, 为此必须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从管理与伦理相结合角度出发,探讨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定义、构成及功能,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理论模型,并以北京、郑州、大连等地科技企业为调研样本,验证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和企业绩效构成维度,明确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为加强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建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科技发展在环境问题解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现今科技的发展又呼唤科技生态价值的回归。未来科技发展要遵循新的伦理准则,特别是要回归科技伦理的自然取向,将科技的工具属性应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文章从未来科技伦理的自然取向出发,通过探讨未来科技伦理的概念以及未来科技方向,深挖科技伦理自然取向的价值所在。自然取向的未来科技伦理与科技伦理治理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向生态转向有重要意义。同时,自然取向的未来科技伦理将促进绿色科技的创新发展并满足人们的绿色和谐家园愿景,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明确了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必须遵循的 5项科技伦理原则——增进人类福祉、 尊重生命权利、 坚持公平公正、 合理控制风险以及保持公开透明, 如何理解这 5项科技伦理原则是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建设和相关规范、 政策及方针指南制定的关键环节。以生命伦理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例探讨这 5项科技伦理原则, 为它们的贯彻落实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路径, 目的在于阐释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中的伦理冲突, 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协调这些冲突, 应对不同的伦理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庞洁 《华东科技》2022,(11):121-123
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呈现的复杂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由此引发的科技伦理风险及其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科技对人类主体和社会产生的伦理问题为例,分析了新兴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风险与挑战、科技伦理的成因,并从强化道德主体地位、树立科技伦理的底线意识等方面探讨了科技伦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思思  刘宏  张九如 《科技信息》2011,(35):52-53,62
人类已跨入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正汹涌地激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新世纪高校的环境教育事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使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道德素质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接着阐述了新世纪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基于此提出提高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实效的方法和途径,期望能够促使高校环境伦理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出台为标志,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新帷幕。回顾了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中国科协相关调研成果, 通过分析政策执行、 主体责任、 科技工作者伦理素养等几类突出议题, 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认为中国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是以促进向善、 负责任的科技发展为目标, 推动形成多方共治、 共同担责的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伦理引导科技发展方向,防范和规制多重风险问题,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科技伦理治理的完善对于推动科技向善、规范科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因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国家,相关的科技伦理规章制度等还很不完善,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相脱节,对于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缺乏相应的应对经验。根据调研情况看,目前国内伦理委员会或伦理审查组织覆盖面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但地方高校大学生存在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滞后、科技伦理和方法论缺失的现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地方高校可通过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等培养模式,强化、优化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