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晚清历史上的重要词人,文廷式不仅经历了晚清巨大的世变,而且承受了大起大落的宦海波折,其《云起轩词》也多写国家兴亡之势,抒发词人仁者之忧。与此同时,文廷式又将"伤春"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表现主题与自己深重的儒家忧患意识融合在创作当中。情感与怀抱相统一便使得文廷式的伤春词具有了深刻的意蕴和鲜明的特色,通过对占文廷式词作总量三分之一的伤春词进行探析,可以更加全面、深刻探析文廷式对人生、理想、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昭君怨·牡丹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这是南宋著名辛派词人刘克庄的一首咏物词。咏物词为咏物而咏物的很少,多是有所寄托,或因物以兴情,或托物以寓意,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都可蕴于其中。咏花词多寓伤春,伤别之意,或叹韶华易逝,或悲青春不复。克庄这首咏花词却别有寄托,他是借咏牡丹而寄寓“怆故国,百年陵阙谁回首”之悲慨。思绪是相当深沉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杰出女作家李清照,把婉约词发展到了某种高峰,其词作的最大特色是一个“愁”字。本文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从“伤春之愁”、“离别之愁”、“时代之愁”、“妇女之愁”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姜派词的开山之人 ,与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并称“宋词四大家”。他和姜派词的大多数名家一样 ,落拓困顿 ,怀才不遇。他的词作 ,究其题材而言 ,不外吟花弄月 ,伤春悲秋 ,别愁相思。其词冷香、疏空、醇雅 ,极负盛名。本文拟从杨柳 ,梅花这两个语码入手 ,谈谈笔者对姜词的认识。我们先看姜词中对杨柳的表达 :我们知道 ,杨柳是古代文人雅士折之送人的传情柳 ,是表达离愁别绪的对应物。“两两黄鹂色似金 ,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 ,可惜牵缠荡子心”。这袅袅依依的垂柳 ,本身便有一种“剪不断 ,理还乱”的柔情。柳下送人 ,更是…  相似文献   

5.
王可喜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86-87,91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词为诗裔”的观念指导下,“以诗为词”,开拓词的题材范围,增强词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词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将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让词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样提高了词的地位。途径不同,然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词的地位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6.
伤春:深层感伤心理结构的文化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春文学有其深广的文化渊源和悲剧性的美学价值,伤春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观念,民俗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以12个冬春性小黑麦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别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研究了基因型和培养基以及激素和碳源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冬春小黑麦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冬性小黑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部分春性小黑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激素和碳源的调整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冬春性小黑麦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反应不同.冬性小黑麦在PⅡ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春性小黑麦的最适培养基因基因型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10.
文婧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6,(1):159-160
春、秋在中英诗歌的内涵有所不同,中国诗人喜欢“悲秋”、“伤春”,而英国诗人则倾向于歌颂春的活力与秋的丰收。二者之间的差别源于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主要是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的“乡土小说”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形态之别和基本主题与题材转换,社会关系之别和基本场景与情节转换,价值体系之别和主要人物与主导风格转换这三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转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魏玩是北宋重要的女词人,其词既有民歌风味又不失文人雅致。虽内容多闺怨怀人,感时伤春,但在意象选用上自有特点,以“花意象”的功用为例可见其一斑。其遣词每驱使前贤成句,其意境营造更是带着作者的性别印记和个人色彩,足见当时文坛风习对闺秀词人的影响。无怪乎其词在当时就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词是产生于隋唐鼎而盛于南宋的一种倚声文学。自隋唐历五代以迄北宋之初,均以温婉为宗,题材狭窄,风格旖旎,被作为“析醒解愠”、“娱宾遣兴”之具而披之管弦、付之清讴。其后,横放杰出的苏轼“以诗为词”,不受音律的束缚,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改变声律比词情更重要的要求,“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词境扩大,词体始尊。然而他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全词坛的认可和响应,不仅他人难乎为继,就  相似文献   

15.
晚清闺秀词人周诒蘩存词122首,涵盖了婚姻生活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感怀有夫妻唱和、独居思夫、心系诸儿、嫠居苦楚、悼夫伤子;生活点滴有感春吟秋、写景咏物、节日生日、诗酒琴棋、记游题赠、女红疾病、思亲悼亲;咏古思今有古代名媛、现实战事等,题材之丰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西林春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以题画、咏物、闺中、交友等题材类型为主,老成高格、明悟冲淡、细腻清拙、婉约本色为西林春词总体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词人的性格特点、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人生遭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北宋词,自晏欧至柳永,都没有超越“词为艳科”的藩篱,也没有摆脱它作为乐曲歌词而存在的地位。换言之,词还没有成为独立发展的新体诗。苏轼的重大贡献,即在于他打破“词为艳科”的狭隘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胡寅《酒边词》序文云:“眉山苏氏—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怀浩气,超然平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棣,而柳氏为兴台矣。”他以诗为词,把词的内容扩展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描绘山水田  相似文献   

18.
<正> 同音词指的是读音完全相同的词即声韵调完全相同,如“别离”“别针”“别去”“分别”中的四个“别”字;再如“工事”“公式”“攻势”三个词也是同音词。 同音词通常是就两个词或多个词而言的。有时它也可以理解为在语言形式上与某个词相同的词。现代汉语的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同的,并非造词时有意在声音上雷同,  相似文献   

19.
西林春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以题画、咏物、闺中、交友等题材类型为主,老成高格、明悟冲淡、细腻清拙、婉约本色为西林春词总体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词人的性格特点、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人生遭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选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国殇》。本诗“左骖殪兮右刃伤”一句,一般解释为骖马左死右伤。课本认为本句意为“驾车的马,左边的死了,右边的也砍伤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编《高中古代诗词助读》认为“殪”和“伤”各有定指:“这句的意思是:驾战车的左边的一匹马被杀死,右边的一匹又被刀砍伤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二期载张成同志《〈国殇〉简析》亦以为“殪”和“伤”是对左右骖马的分别陈述:“这句说战车左侧的骖马被敌人杀死,右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