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我院临床应用195例311眼配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情况。矫正近视271眼中,198眼(73.06%)视力达1.0以上,明显高于普通框架眼镜。此外还应用于矫正单眼无晶体眼、屈光参差及美容等,经二年多临床观察,虽然出现过5例角膜点状浸润,经治疗都恢复正常,并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种病因所至的角膜病变67例,其中角膜溃疡3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剥脱13例,化学性烧伤(酸碱烧伤)12例,大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2例。经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再辅以药物治疗。结果:65例患者刺激症状立即减轻,角膜上皮于1周内愈合,角膜溃疡于2周内愈合或溃疡病灶减小。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运用是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B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共聚制备角膜接触镜材料的水凝胶膜进行透氧性能及蛋白沉淀等因素的测定.方法:膨胀计法与染料结合分光光度计法.结果:水凝胶膜的透氧性能(DK/L值)最高达到32.5 cm3/(cm2·s·mmHg),在人体体温范围内透氧性能稳定;水凝胶膜上牛血清蛋白沉积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人体体温范围内沉积量仅1.6 mg,沉积5d后其沉积量很少为2.6 mg.结论:所合成的HEMA-NVP二元共聚物水凝胶膜的透氧性能可以达到商品角膜接触镜材料的水平,在人体体温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蛋白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50例1692眼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月.结果: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屈光回退、角膜瓣形成不全、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感染、眼底病变、角膜皱褶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近视怎么办?专家认为,最适合15岁以下的孩子矫治近视的方法就是佩戴眼镜2013年4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指出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目前因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导致视力损伤的幼儿数量成上升趋势。近来,成都各大媒体也有关于2岁半儿童玩iPad导致500多度近视的报道。专家指出,15岁以下的孩子科学验光配镜,首先需要散瞳,这样才能检查出其屈光的准确状况;另外,科学验光还需要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孩子的眼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对500例双眼或单眼屈光度在-0.50~-19.50D的近视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复查,考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1~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远大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简称MCT镜)对青少年近视矫治临床对比分析.对60例118眼近视青少年验配角膜塑形镜片并进行随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片在减低和控制青少年的近视上比使用传统OK镜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视浅析     
本文就近视的概念、近视的发生、发生的机制、治疗与防治作一分析,以推进近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患近视的青少年选择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情况,分析与单光镜配戴者相比,渐进镜能否对青少年近视起到延缓进展的作用。方法对201208-201309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近视青少年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检查,分析长期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能否起到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结果渐进镜组的青少年主观舒适度高于普通眼镜组,且近视度数年平均增长低于普通眼镜组,2组其余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可以缓解近视青少年视疲劳感觉,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视是导致视力低下及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探索研究近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眼科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生长因子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高居不下,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近视形成的因素大致划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体质因素。近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等。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30年代,Filatov成功地保存了尸体角膜.60年代后,角膜保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先后发展出十余种保存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本文全面报道了这些方法,并给予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的回归方程:ΔD=1.209ΔSIMK-0.265(r=0.979,P=0.000).由角膜屈光率得出: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F1=K/[1-(n2-n3)/(n3-n1)];后表面屈光分力F2=K/[1-(n3-n1)/(n2-n3)].结合上述回归方程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的关系式可以得出近视眼LASIK术后ΔD=1.065ΔF-0.265.结论: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FL=1.135 14KL-0.135 14K;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增量(ΔF)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基本一致;LASIK术后,常规角膜曲率测量仪测出的仅为角膜前表面曲率,不能代表整体的角膜曲率;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小于角膜曲率测量值;该角膜屈光力公式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兔是研究角膜病最常选用的实验动物。研究其正常组织学结构,可为了解其病理状况打下基础。本文报告了正常兔角膜的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兔角膜由上皮层、实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等部分构成。其组织学结构除了前弹力层不明显外,与正常人角膜的结构大致相同。并讨论了兔角膜的上皮微绒毛、实质层的胶原纤维排列、内皮细胞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认为这些结构特点是与正常兔角膜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利用兔角膜材料研究各种角膜疾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广南汉语方言中表程度加深的补语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分析,充分展现了广南方言表程度加深的补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的控制作用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分组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镜.观察治疗前后四个不同时间分期内,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裸眼视力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且均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发展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其安全性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防止近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为满足便携式设备小型化的需要,该文介绍了一种耳麦式防近视仪。此近视仪根据红外测距原理,而且还根据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增加了补充光源的效果。文中给出了耳麦式防近视仪的详细设计方案以及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完全可以说明红外测距在近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文从近视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入手,探讨目前对近视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改善近视对视觉的严重损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眼睛的光学系统模型,阐述了非球面镜片的数学方程,并根据像差理论,基于PC片(聚碳酸酯)材料设计了一款折射率为1.59的屈光度为-4.00 D的双非球面近视眼镜片.镜片的中心厚度为1.3 mm,在直径为65 mm的边缘处厚度仅为2.3 mm,试验结果表明,该镜片完全能满足成像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