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是1株能杀死松材线虫的松树内生细菌,研究该菌株能否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抗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年生马尾松苗根部施用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灭活的菌悬液后4 d再接种松材线虫,以观察不同处理的病情发展。测定该菌诱导处理后4天内和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28天内马尾松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42 d,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效果达54%和33%,且发病时间延迟。接种NJSZ-13菌株后,马尾松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松材线虫后,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这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菌株的马尾松苗。总体上,菌悬液处理比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能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并且菌悬液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扩展速度与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观察结果表明:强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快,4 d针叶开始发黄,7d松苗新梢开始萎蔫下垂,10 d松苗萎蔫,线虫在松苗体内大量繁殖,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慢,7 d针叶出现发黄的迹象,15 d新梢开始蒌蔫,25 d松苗整株萎蔫,线虫数量开始增加,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后7 d仅在树梢分离到少量线虫,梢部部分针叶发黄,之后线虫基本未繁殖,25 d松苗体内已分离不到线虫,梢部针叶症状未加剧,松苗生长与对照类似.因此,黑松感染线虫后,是否发病与线虫能否在松苗体内存活有关,发病速度快慢与线虫在松苗体内扩散速度及能否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性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松材线虫接种l年生抗病和感病黑松苗,比较线虫侵染后引起寄主细胞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相同时间的茎段上抗病黑松细胞的病交及破坏程度要比感病松苗轻.感病黑松苗皮层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较早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木质部最外层病变也明显.抗病黑松首先在皮层薄壁细胞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然后发生变性和死亡的是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而木质部最外层完好.可见,松材线虫诱导寄主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松苗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对赤松、马尾松、黑松等易感树种寄生取食继而引起树种死亡的病害,其发病速度快、易传播,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成本高,且化学防治对环境易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为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笔者探究蜡样芽孢杆菌在温室下对马尾松盆栽苗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工皮接法将2 000、4 000和6 000条松材线虫AMA3虫株分别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幼苗上,测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症状的临界值;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是从南京湿地松上分离出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松树内生细菌,在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的前7天、当天和接种后第7天用灌根法灌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并设置对照试验:将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各取20 mL灌注到2年生马尾松根部,其中发酵液和菌悬液的菌体浓度为4×108 cfu/mL,以无菌水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比较蜡样芽孢杆菌不同发酵产物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灌根法分别施入20 mL菌体浓度为4×108、4×107、2×107 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将蜡样芽孢杆菌以菌粉水悬液灌根法和菌粉涂抹法两种方式处理2年生马尾松幼苗。从施菌浓度、施菌方法和施菌时间等3个方面对经过低温喷雾干燥制备的蜡样芽孢杆菌菌粉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观察各处理下马尾松的发病情况。【结果】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发病的临界值为4 000条。采用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后不能对松材线虫病起到预防作用,施蜡样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3%)。蜡样芽孢杆菌对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要大于治疗效果,健康马尾松在接种线虫之前以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的预防效果会更好。将蜡样芽孢杆菌菌粉直接涂抹松枝,与菌粉水悬液灌根的方法相比,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同一菌体浓度下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和发酵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相当;施用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随菌体浓度的增加有所提高,当菌体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增加浓度也不会提高防治效果。【结论】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防治2年生马尾松幼苗松材线虫病前,先筛选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的临界值,能有效避免因接种松材线虫浓度过大而使真实防治效果降低的缺点。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经低温喷雾干燥制得的菌粉对松材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马尾松未感染松材线虫的健康状态施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效果更好,通过菌粉涂抹法处理松枝可以对松材线虫病产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锦绣杜鹃叶片中PAL、PPO及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不同的SA处理时间杜鹃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其中50~100μg/mL浓度的SA对诱导杜鹃PAL、PPO、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但受SA诱导的影响各不同,主要是在对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表达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其中PAL受SA诱导后,活性提高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抗性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过氧化氢(H2O2)、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与其抗性间的关系,对火炬松、马尾松和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含量、POD和APX酶活性 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黑松和马尾松在接种早期(接种4 h后)针叶内H2O2含量(分别为(470.01±47.20)μmol/g和(232.33±9.42)μmol/g)远高于火炬松((145.46± 11.86)μmol/g),但在接种72 h后,火炬松针叶内H2O2含量上升幅度较大,且在达到峰值后下降幅度比黑松和马尾松的小。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的POD和APX酶活性均出现两次高 峰值,峰值从大到小均为:黑松、马尾松、火炬松,且在达第1次活性高峰时感病松树上升快,在达第2次活性峰时抗病的火炬松上升快。这表明不同抗性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其 体内H2O2含量、POD和APX酶活性变化差异与其抗性存在密切关系,H2O2含量的积累程度对松树抗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在疫木中迅速定殖扩展且能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在抑制松材线虫生长的同时快速降解疫木的木材成分,从而实现疫木中松材线虫在被媒介昆虫传带前就被大幅减少或不能正常进入蛹室,即在侵染循环的疫木环节即被阻断的目标,为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2 000条松材线虫接种至培养成熟的不同木腐真菌菌落上,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不同木腐真菌对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其次,将黑松木块接种至筛选获得具有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作用的木腐真菌菌落上,探究其对黑松木材的降解作用。以此筛选出能明显影响松材线虫生长繁殖且具有分解木材能力的优良木腐真菌;最后将筛选获得的优良木腐真菌经大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繁殖后接种至田间当年染松材线虫病60 cm长的伐倒松木木段上,分别于接种后的120和150 d用电钻钻孔取木样,后将木段劈开,收集天牛蛀道周围的木样,分离并统计木样内松材线虫数量,比较接种前后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的变化,分析木腐真菌对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影响。【结果】在室内培养茯苓菌的平板上松材线虫不能成活,在黄孢原毛平革菌、B18、C11和D16菌落上松材线虫的生长和繁殖也明显受到抑制。以接种茯苓菌后木材的质量损失率最大(7.30%),其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也最强,分解率分别为19.21% 和29.65%;分解木质素能力最强的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分解率达到31.59%。在田间接种试验中,接种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不同木腐真菌中,以接种茯苓后减少疫木内的松材线虫数量显著优于接种其他木腐真菌处理的。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和固体培养菌丝150 d后,均可最大程度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减少率分别为74.51% 和65.78%。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后天牛蛀道的松材线虫数量较接种前减少了65.45%。【结论】茯苓在室内外分解松木和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两方面效果均最佳;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利于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在温室生产环境条件下,采用根际施用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壳聚糖(Chitosan,Cts)、亚精胺(Spermdine,Spd)溶液,利用200 mmol.L-1NaCl进行盐胁迫,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逆境的诱抗作用以及在盐胁迫逆境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及其不同浓度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都有较强的诱抗作用,都能促进盐胁迫逆境下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必须选用适宜的浓度才能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综合评判结果以BR最优,且以BR为0.01 mg.L-1处理最好,适宜浓度范围为0.005~0.050 mg.L-1;SA对盐胁迫的诱抗效果相对较弱;Cts,Spd,SA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分别是150,100,150 mg.L-1,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150~200,100~200,100~150 mg.L-1。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对黑松、湿地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2月龄黑松(Pinus 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幼苗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感染对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较湿地松发病快且重,黑松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湿地松内SOD和CAT在接种早期活性增加,随后下降。两种幼苗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H2O2和MDA的积累与植株发病速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寄主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先对松花粉进行脱油、水提、冻干,获得水提物冻干品,再与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混合,稀释至终质量浓度为0.5,1.0,2.0mg/mL,喂食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线虫).通过测定线虫的寿命、产卵、吞咽及运动能力,确定松花粉水提物对线虫无明显毒性作用;通过10mmol/L过氧化氢体外氧化压力诱导线虫,确定0.5,1.0,2.0mg/mL松花粉水提物对线虫体外氧化压力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病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主要由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传播 ,可危害黑松 (Pinusthunbergii)、马尾松 (P .massoniana)等多种松树。我国于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目前 ,该病害已扩散到了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山东、河北、台湾和香港 7省一地区 ,并且疫区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到 2 0 0 0年底 ,我国松材线虫病害发生面积已超过 7.3× 10 4hm2 ,累计枯死松树近 2× 10 7株 ,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使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松材线虫病进行了研究和防治 ,但目前仍未找到经济有效的可大面积遏制该病扩散和蔓延的系统配套技术措施。这主要是由于对松材线虫病的致萎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因此 ,研究松材线虫病的致萎机理 ,不仅对于致病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对于寻找新的防治途径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表明 ,一些外界因素会对松材线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如 :重力会使松材线虫向下运动 ;松材线虫具趋光性 (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向松树梢部的扩散运动有关 ) ;温度也会对松材线虫的运动产生影响 ,适当的高温 (45℃ )可以阻止松材  相似文献   

14.
以樟子松和异砧红松苗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胁迫对两种苗木的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3年生樟子松和异砧红松苗木樟子松与异砧红松苗木,直到土壤含水量的20%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幅度达到最大,这些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是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对照.  相似文献   

15.
松针历来被当作燃料或废弃掉,这是极大的浪费。本文介绍了松针的化学成分,并综述和展望了其在医药、食品、日用化工、轻工、农业等行业中进行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低温贮藏对油松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后的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对油松种子长期超低温贮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可以应用于油松种子的贮藏;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是影响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重要因素;防冻保护剂可有效减少种子在超低温贮藏时受到的损伤,二甲基亚砜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0%二甲基亚砜 快速冷冻 慢速解冻。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黄永利  陈寿莲 《广西科学》2000,7(3):206-209,224
于1983年、1984年在广西南宁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美国8个州47个湿地松(Pinus eliottii)种源。以广东台山湿地松种子园、安徽马鞍山火炬松(Pinus taeda)和本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或5次,试验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其生长性状的变异属地理渐变型,其它性状的变异则属随机型。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到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云南省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软化点、酸值、不皂化物含量、乙醇不溶物、灰分、旋光度和化学组成等物理和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脂松香的质量都优于GB/T8145—87要求,各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种松香化学组成相同,主成分降序排列都为枞酸、长叶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和湿地松酸。思茅松松香的旋光度与长叶松酸、枞酸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负相关;与去氢枞酸和异海松酸的相关关系则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油松、华山松及白皮松容器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苗造林是今后我国发展造林事业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适宜油松、华山松、白皮松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