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Tencel纤维、Moda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及甲壳素纤维  相似文献   

2.
早期普通的维纶纤维性能与植物棉类似,应用不广。随着技术不断的革新与发展,维纶纤维发展出了水溶性维纶纤维、阻燃维纶纤维以及高强高模维纶纤维等,应用领域扩大。本文就当前维纶纤维的种类、特点以及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3.
将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混杂后掺入到C60级普通混凝土基体中,对两种纤维长度和三种纤维体积掺量下混凝土基体的28d抗压、抗折和弯曲韧性等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后,低掺量纤维对基体的抗压强度有所增加;抗折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加,15mm混杂纤维对混凝土抗折强度效果最好;弯曲韧性随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借助高技术、新工艺研制生产的各种纤维统称为高科技纤维,包括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超真纤维、高感性纤维,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功能纤维.通过讨论高科技纤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明确了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指出提高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是纺织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推动传统纤维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才能使我国的纤维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纺织新材料有绿色环保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等,本文简述它们的特性及其在针织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纤维在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无机纤维主要提高强度,有机纤维主要提高韧性;异形纤维对提高力学性能效果较好且对流动性影响较圆直形大;随着纤维掺量、长径比的增加,流动性递减力学性能随之提高有个转折点;长短纤维、不同材性纤维混杂可能取得正效应;材料性能随着混杂比率在三种混杂效应下有不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由溶液中制备氧化物纤维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影响因素及特点,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技术在制备连续氧化物纤维如耐烧蚀陶瓷纤维、高温超导纤维、铁电压电纤维、磁性纤维方面的应用,并对氧化物纤维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竹原纤维表面摩擦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竹原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纤维辊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并与苎麻纤维、棉纤维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认为竹原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与苎麻纤维相近,三种纤维的混纺效果优劣排列顺序为:苎麻与竹原纤维>苎麻与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棉纤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生产扁平纤维的国内外现状、技术发展趋势、生产需求和市场前景;说明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初步研究了生产扁平纤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提出了生产扁平纤维可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Tsai理论,针对纤维体积掺加率为0.6%、0.9%、1.2%、1.5%,纤维取向角为0°、15°、30°、45°的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进行了轴向拉伸强度实验研究,并引入纤维均分系数和打团纤维含量表征玄武岩纤维在环氧树脂中的打团效应,建立打团纤维的细观力学模型与几何模型,对BFRP的拉伸强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加率一定时,BFRP的拉伸强度随纤维取向角的增大而减小,纤维取向角一定时,BFRP的拉伸强度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均分系数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减小,打团纤维含量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打团效应的存在,导致了BFRP的纤维临界体积掺加率较纤维均分时有所增大,降低了玄武岩纤维对环氧树脂基材拉伸强度的增强幅度;考虑纤维打团效应的BFRP拉伸强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了微细纤维生产的常规纺丝方法和双组分纺丝法,以及微细纤维在服装、装饰品、无纺布、医学、航海等诸方面的应用。另外,对微细纤维的种类划分、优异性能及国内生产现状也予以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雷达吸波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吸波材料中常用的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多晶铁纤维及其改性纤维、异性截面纤维、纳米级纤维、手性纤维的吸波机理、制备方法和性能;综述了吸波功能纺织品的开发途径、制备方法和性能;展望了纤维吸波剂及其复合材料以及柔性吸波纺织材料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对吸波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控制纤维的形态特征、长径比、孔隙率,不仅可提高其吸波性能,还可改善其机械与热学性能;调节吸波纤维的含量、分散方式、织造工艺与组成结构可有效改善吸波纺织品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麻秆细胞和纤维形态的观察测定,得出在不同生长部位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分析红麻纤维在不同生长部位的微观结构和细胞结构,得出不同生长部位的纤维尺寸分布情况,为有效利用麻秆纤维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做到真正意义的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4.
郭靓 《科技信息》2011,(3):328-329
在混凝土中,掺杂纤维常常用来改善基体的韧性与塑性。单掺纤维混凝土改善混凝土性能有限。混杂纤维混凝土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纤维按一定比例混掺,既发挥不同纤维的优点,又能体现它们协同效应。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发挥两种纤维的优点。第一种纤维强度高,可以提高整体的初始开裂强度和极限强度,第二种纤维延性、塑性好,可以提高后期开裂阶段的韧性和塑性。本文分析了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及研究方法,回顾总结了目前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争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就棉纤维的纤维强力、纤维细度、纤维断裂长度、成熟度系数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等对基体聚丙烯腈(PAN)纤维及其部分水解PAN-COOH型离子交换纤维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影响基体PAN纤维强度的主要因素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获得了干态水解PAN纤维的性能指标:强度8.3 cN/dtex,交换容量0.26 mmol/g,BET比表面积为0.58 m2/g的PAN-COOH型离子交换纤维,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该纤维氰基转化成羧基的比率,羧基在纤维表面的排列及最大水解量.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经过膨化和未经膨化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掺杂效应。通过对掺入混凝土的聚丙烯纤维进行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性能测试 ,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掺入混凝土的可行性 ;通过对掺杂聚丙稀纤维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 ,研究了掺入纤维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原因 ,进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影响掺杂效果的主要因素 ,提出聚丙烯纤维掺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醇纤维和维尼纶纤维为增强纤维,研究了水化时间、养护方式和纤维对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水化时间的延长,水泥石力学性能提高;养护方式影响素水泥石的力学性能,但较小影响纤维增强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少量纤维加入到水泥基体中,能有效提高水泥石的力学性能;较高强度模量的聚乙烯醇纤维的增强增韧效果优于较低强度模量的维尼纶纤维。  相似文献   

19.
一、丝绸及纤维产业的发展沿革 1、发展历史中国是丝绸之乡,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在古代加工能力低下的时候,真丝纤维由于其纤维的长丝特性,在面料加工及制成上具有其它短纤维制品无法比拟的易加工特性而使丝绸制品的多样性在古代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由于丝绸制品来源于动物昆虫纤维,具有轻柔、飘逸的风格。而产量又受到严重制约。所以人们给予了“纤维皇后”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在影响织物起球性能的各种纤维性能中,除纤维的几何形态(线密度、截面形状、长度等)之外,经过测试研究分析筛选出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纤维的重复弯曲疲劳强度、重复扭转疲劳强度、拉伸断裂相对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初始模量.后者与织物的手感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研制了学纤维重复弯曲疲劳测试仪、单纤维重复扭转疲劳测试仪,优选了它们的测试条件参数,先后测试了绵羊毛,山羊绒、马海毛等纤维和20余种化学纤维的性能,并经过优选工艺,对由13种纤维纯纺或混纺生产的7种毛型梭织物进行了起球规律的测试、试穿和研究,发现在研究中织物的穿着起球效果与客观测试中随摩擦次数球粒数变化的曲线下积分值相关最密切.最后对纤维五种力学性能与织物起球曲线下积分值进行了主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由纤维力学性能评价织物起球性能的预测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