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小松PC130-7型挖掘机上体不能回转和上体回转角度偏大两种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方法,对维修技术人员排除挖掘机回转机构液压系统故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Transval型三辊轧管机液压回转机构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出了活动机架回转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活动机架回转过程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回转刀具数控磨削加工中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对一般回转刀具的刀刃曲线的广义螺旋运动参数进行了统一定义,然后遵循“回转刀具表面模型→刀刃曲线模型→前刀面、后刀面模型”的路线建立了回转刀具的数学模型,为刀位轨迹计算及回转刀具的数控磨削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回转曲面测量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回转体曲面,提出了一种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和回转工件台,在工件连续转动过程中,让测头沿母线运动,在圆柱坐标系中进行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测头的运动简单、安全、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点.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圆柱坐标的提取以及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测头系统的作用半径标定、转台回转轴线位置确定、被测零件的自动定心技术等.研制了由三坐标测量机、回转工件台、测头回转体和非接触激光三角法测头组成的实验系统,对易碎石膏零件进行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2mm.  相似文献   

5.
机械式单斗挖掘机用一个铲斗以间歇重复的工作循环进行工作,即由挖掘、满斗回转至卸载点、卸载、空斗回转至挖掘地点等四个工序构成一个工作循环。在作业过程中,挖掘机不移动,直到将一次停机范围内的矿石挖完,挖掘机才移动到新的作业地点。35m挖掘机是全回转式的,即工作平台相对于底架可回转360°以上。挖掘机回转为运载过程,回转角度决定于工作面与卸载位置的关系,一般为90°-180°。当角度大于160°时,往往沿一个方向转360。回到原来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回转加速的时间,降低能量的消耗。在单斗挖掘机中,回转运动的时间占工作循环时间的65%-75%,最大可达85%。因此,回转机构对于单斗挖掘机的生产率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合理的选择回转机构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机械零件的特征造型是实现零件的CAD/CAM一体化集成的基础。回转体类机械零件特征造型系统-HZTCAD,就是通过对回转体类零件进行特征分类,特征体素定义,特征体素的设计和特征体素的操作生成零件的几何模型和特征模型。提出一个基于特征表达的回转体类机械零件几何模型及数据结构,对回转体类零件的特征信息表达及表达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集成化CAPP系统回转类零件信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述了集成化CAPP系统回转类零件信息模型的构造过程,以轴类零件为例详细介绍了信息获取方法和具体结构,最后对回转类零件信息模型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湿高粘污泥干燥难题,对市政污泥水分特性和干燥特性进行分析,对普通回转圆筒干燥机关键部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工业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内部带链条、抄板、打散轴等自清理构件的自清理打散回转干燥机与普通回转圆筒干燥机相比,具有防粘、防团聚效果好,干燥强度大,干燥效果理想等优点,为市政污泥深度脱水工艺与装置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回转支承开裂问题对连接铸件载荷影响研究较少,阐述了外圈断裂回转支承对连接铸件影响的基本成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有裂纹和无裂纹回转支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完成了对外圈开裂后载荷特性分析、裂纹扩展特性分析以及滚动体运动影响分析,获得如下结论:外圈开裂后内圈径向载荷作用将导致开裂两侧螺栓孔位置处切向力发生突变,而径向力保持不变;回转支承开裂对铸件影响主要发生在穿透裂纹形成初期,裂纹源面张开一定间隙后对连接铸件的安全性影响可忽略;外圈裂纹由内向外扩展比由外向内扩展对铸件安全性影响大;开裂后运行回转支承使螺栓孔处位置产生周期放大载荷,降低铸件的使用寿命.对实际工程未及时发现回转支承开裂情况,导致其长时间继续运行,应对连接铸件在开裂位置附近处进行探伤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蜗轮副消隙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厂生产的XNZD755型数控控卧式混联机床,其工作台为数控圆形回转台。它的回转运动由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一级降速后驱动蜗杆、蜗轮副从而带动工作台的回转。因为该回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蜗轮副的消隙装置变得至关重要了,鉴于该工作台的直径较小,不宜采用传统的双蜗杆消隙方式,我们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圆柱、圆锥、旋转椭球面、旋转双曲线、旋转抛物面都是特殊旋转二次曲面。旋转二次曲面是空间一条曲线绕着定直线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曲面,通过对特殊旋转二次曲面性质的研究,可以建立空间曲面与平面曲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二次曲面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回转铜钨合金(CuW70)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Box-Behnken实验,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得出不同速度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及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兼顾加工效率与表面质量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速度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工件转速>进给速度>走丝速度;对材料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进给速度>工件转速>走丝速度.多目标参数优化得出:当工件转速为46r/min,进给速度为1.0mm/min,走丝速度为45mm/s时,表面粗糙度达到0.882μm,材料去除率达到0.625mm3/m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力学分析,研究了绕中心轴等角速度旋转圆柱体容器内的液体平衡问题,给出了自由液面方程.随后,证明了旋转抛物体的体积为同底同高圆柱体体积的一半.其次,在柱坐标系下,给出了旋转抛物线与圆柱体的轴线和母线,以及原液面围成的两部分投影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固井后的技术套管与旋转的钻杆接头在一定正压力下接触导致不同程度的磨损,磨损后套管抗挤毁和抗内压强度降低,威胁油气井的安全。为计算井下套管磨损深度和磨损套管的剩余强度,确定减少套管磨损的有效措施,在油基泥浆中进行了P110套管的磨损实验,测量了不同磨损时间、转速和正压力下套管的磨损效率和摩擦系数。通过套管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确定了套管磨损机理。油基泥浆中P110套管的磨损效率和正压力和转速成正比,磨损效率在2~4×10-131/Pa之间。各转速下套管表面的磨损机理基本相同,黏着磨损、犁沟和疲劳磨损同时发生。正压力对套管表面磨损机理的影响有较大,低接触力下套管表面磨粒和犁沟磨损同时存在,高正压力下主要发生黏着和犁沟磨损。不同转速和正压力作用下,P110套管主要发生了黏着磨损,采用基于粘着磨损机理的磨损效率模型预测井下套管的磨损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测量简类零件直线度得到数据构造被测表面的三维模型。用EST(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测量多条母线的直线度,利用测量起止端面上的数据点求出最小二乘轴线和为工件的实际轴线。通过坐标轴旋转,将各条母线的直线度测量数据转化到以实际轴线为z轴的空间坐标系下,进而构造出被测表面的三维模型。计算机仿真证明通过械横坐轴旋转可有效地消除直接构造带来的表面变形。  相似文献   

16.
微小孔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而微细电化学加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小孔方法。对工具阴极高速旋转条件下,工具阴极表面形成具有一定绝缘效果气泡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具阴极旋转速度对微小孔电化学加工时半径过切值和杂散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旋转速度有利于减小微小孔电化学加工时半径过切值、表面粗糙度值和杂散腐蚀,对微小孔的加工精度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旋转圆盘表面液体与壁面之间存在切向相对滑移,液体的转速并不等于圆盘转速.利用高速摄影拍摄圆盘边缘液体形态,用软件Image J测量了液体的滑移率及液体头液滴与液柱的直径比.分析发现,垂直旋转圆盘不同区域的液体滑移率不同,随转速增加,各区域滑移率趋向相同,为10%~13%.圆盘表面的波动、边缘液体的形态会影响液体滑移率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外圆磨削表面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呈单调递减关系;随加工工件的转速呈单调递减关系;分形维数随磨削深度呈单调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吨位桥梁转体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是其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而转体桥梁的自重作为基本参数,其精度的可靠性对转体桥梁不平衡力矩计算至关重要.为精确获取转体桥梁关键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逆向建模技术来获取转体桥梁自重和不平衡力矩的新方法.以昆明至楚雄高速公路为项目依托,转体段大德大桥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论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点云和逆向BIM模型,避免了转体桥梁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其表面形变与理论设计不一致的情况,提高了获取转体桥梁自重和不平衡力矩参数的效率和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了大吨位桥梁在转体过程的平衡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中滚子回转面的特殊几何关系导出了通用的啮合方程,并在特殊的坐标系中建立起相应的根切曲线方程,利用弧面分度凸轮的运动和结构参数,求解并校核最小凸轮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