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DHTW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地黄降糖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DHTW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的能力,利用酶标仪测定DHTW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DHTW均具有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在0~6 mg/mL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不断增加,当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抗氧化性趋于稳定.(2)DHTW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醇洗脱物DHY(0.087 mg/mL)、粗提物DHC(2.987 mg/mL)、水洗脱物DHS(3.024 mg/mL),故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为:DHY>DHC>DHS.(3)DHTW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DHY(0.137 mg/mL)、DHC(1.463 mg/mL)、DHS(2.16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表现为:DHY>DHC>DHS.(4)DHTW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DHY有较明显的抑制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优...  相似文献   

2.
江正样 《科技资讯》2010,(29):220-22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苦苣菜全草,以96微孔板法测定苦苣菜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进行比较,发现苦苣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苦苣菜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IC50=33.25μg·mL-1),其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909.14μg·mL-1)。石油醚提取物远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的抑制活性。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比较,苦苣菜石油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很好,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灰兜巴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柱层析技术对灰兜巴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首次从灰兜巴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α-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咖啡因(5),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灰兜巴中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可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而非灰兜巴本身。  相似文献   

4.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从鞭打绣球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为齐墩果酸(1),β-谷甾醇(2),紫丁香苷(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熊果苷(6),草夹竹桃苷(7),反式肉桂酸(8),顺式肉桂酸(9),丁香醛(10).其中化合物3~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10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IC_(50)值分别为(68.93±6.20)μmol/L、(71.77±6.46)μmol/L.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底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阿卡波糖对Ⅲ型α-葡萄苷酶(提取自根霉)的抑制效果.经过实验,找到了准确测定Ⅲ型α-葡萄苷酶酶促催化反应初速度的条件.在反应体系的温度为40℃和pH=4.5的条件下,当反应时间在30 min内,反应速度为一次反应曲线.用规定的条件研究阿卡波糖对Ⅲ型α-葡萄苷酶的抑制效果,得到IC50=6.56×10-6mol/L.用双倒数曲线作图法作图,通过计算得到α-葡萄糖苷酶的Km=13.16 mmol/L,并且判断出阿卡波糖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抑制混合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没食子酸及其酯化衍生物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IC50为9.80 mg·mL-1)、没食子酸甲酯(IC50为6.16 mg·mL-1)、没食子酸乙酯(IC50为2.97 mg·mL-1)和没食子酸丙酯(IC50为1.00 mg·mL-1)均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均会静态猝灭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a均超过105 L·mol-1,结合位点n≈1,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表明酯基的存在能强化没食子酸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但随着酯基的延长,分子间的空间位阻增加,相互作用的概率下降;没食子酸衍生物能够改变酶的构象,有效增强α-葡萄糖苷酶的色氨酸(Tr...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荔枝果肉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差异,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2种荔枝果肉多糖级分LPI和LPII,比较两者的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并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和细胞抗氧化(CAA)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对-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探究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LPII含有较多的中性糖和蛋白质,较少的糖醛酸,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LPI和LPII的 ORAC和CAA值分别是24.51,30.08μmol/g和5.36,8.72μmol/g,其抑制α-葡萄糖苷的IC50值分别是0.33,0.26mg/mL。荔枝果肉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中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方法对从油茶饼粕中分离纯化后的油茶饼粕多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油茶饼粕多糖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等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12 000;油茶饼粕粗多糖及各分级多糖的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正相关,其IC50为0.053mg/mL,油茶饼粕多糖具有抑制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中药知母为研究材料,使用浸提,超滤,CMC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其性质初步研究表明,该成分为大分子糖苷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2.2-13.0范围内稳定,其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性抑制,与药理拜糖平类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中药知母为研究材料 ,使用浸提、超滤、CMC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 ,分离得到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对其性质初步研究表明 ,该成分为大分子糖苷类物质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 p H2 .2~ 13.0范围内稳定 .其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性抑制 ,与药物拜糖平类同  相似文献   

11.
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研究野菊降糖作用机制,测试野菊提取物对其活性抑制作用,并筛选出相关化合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野菊花、叶、根和茎的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确定活性部位;用液相-高分辨质谱分析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在活性部位高表达的化合物.野菊花的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根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茎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正己烷部位IC50小于10μg/mL,经质谱分析从这些活性部位中筛选出高表达的19个化合物.结果表明野菊植物中含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质谱分析中得到的19个潜在相关的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构建重组菌(JM109/pBV-220-GLZ)作为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生产菌株,研究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重组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对重组菌生产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并对诱导表达的重组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导条件是:诱导温度为40℃,诱导时间为14 h,在重组菌D(600)为2.0时诱导的酶活最高。适宜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20 g/L,CaCl220 g/L,硬化时间2 h,前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1.0%,该条件下的酶回收率高达81%。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操作15次后,酶活为初始酶活的75%。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利用响应面优化茶果皮多糖(TFPP)提取条件,用乙醇分级分段得到4个多糖组分(TFPP-0、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TFPP-20、TFPP-40和TFPP-60),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综合高效利用茶果皮多糖资源提供理论基础。1.首次将茶果皮作为一种潜在生物资源研究;2.首次研究茶果皮多糖这一功能成分:3.将工艺优化、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结合研究。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见表1),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分析茶果皮粗多糖的功能团结构(见图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糖组分(见表2),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见图4a)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见图4b)分析茶果皮多糖抗氧化活性。1.茶果皮多糖是一种水溶性的酸性杂多糖蛋白复合物;2.乙醇分级是一种有效多糖分离手段;3.茶果皮多糖具有出色的生物活性;4.茶果皮资源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沙棘果渣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填料减压洗脱法对沙棘果渣中的三萜酸进行富集制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对其中含有的三萜酸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富集后总三萜酸质量分数从10.20%提高到了75.01%。HPLC-Q-TOF-MS/MS结果显示,富集后三萜酸含量最高的组分中含有麦珠子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及其衍生物在内的11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三萜酸含量最高的组分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0.160)mg/mL,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说明沙棘果渣中的三萜酸成分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潜在能力。ODS减压洗脱法富集三萜酸,极大地提高了三萜酸的含量,并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研究以期为沙棘果渣三萜酸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睡菜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以及葡聚糖凝胶、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构依据其特征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从睡菜全草95%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浸膏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苷成分,且分别鉴定为:7-epiexaltoside(1)、6",7"-dihydro-7-epiexalt...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酶动力学方法考察了轮型钼簇(Mo_(36)、Mo_(57)Mn_6、Mo_(57)V_6、Mo_(57)Fe_6)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Mo_(36)、Mo_(57)Mn_6、Mo_(57)V_6、Mo_(57)Fe_6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Mo_(57)Fe_6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0.025 9±0.000 328) mmol/L;Mo_(36)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竞争型抑制,Mo_(57)Mn_6、Mo_(57)V_6、Mo_(57)Fe_6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混合型抑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酶促动力学、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探讨灯盏花乙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结合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以及非辐射能量转移。结果表明灯盏花艺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0.498mm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抑制的混合型。灯盏花乙素结合α-葡萄糖苷酶内源荧光的猝灭是由于形成了新的配合物,符合静态猝灭机理。15℃,25℃,37℃下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常数在0.99×1051.53×105L/mol之间,且只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灯盏花乙素结合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和氢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距离为3.97nm。  相似文献   

18.
微球形固定化α-葡萄糖苷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粉末状壳聚糖制备成微球形多孔载体 ,采用吸附 -交联的方法将TGL固定化 .研究表明 ,制备微球形多孔壳聚糖载体的关键取决于壳聚糖原料的分子量分布、壳聚糖的稀酸溶液浓度以及凝结液的组成等因素 ;当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10 5左右 ,壳聚糖溶液浓度为 2 .5% ,凝结液组成为 2mol/LNaOH∶4 0 %甲醛 =3∶2 (体积比 )或2mol/LNaOH∶甲醇 =3∶1(体积比 )时 ,可制得微球形多孔壳聚糖载体 .最佳固定化条件研究表明 ,对于脱乙酰度为 88%的壳聚糖载体 ,加酶量为 3× 10 5Unit/g时 ,在 pH 6.0条件下 ,室温吸附 8h ,然后用 2 .0 %的戊二醛在 4 5℃交联 9h ,可得到固定化酶的活力为2 .34 2× 10 5Unit/g ,酶活力回收率为 78.1% ,并具有较好的强度 .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江香薷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p NPG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产物——对硝基苯酚(PNP)的含量,并计算酶抑制率,检测不同极性的江香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江香薷各提取部分均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其中三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挥发油成分的抑制作用最高,当浓度为0.25 mg/m L时,抑制率均可达到90%以上。江香薷挥发油成分和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是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来源。  相似文献   

20.
以针毛鳞盖蕨为研究对象,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有机溶剂萃取得各萃取物,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清除法及PNPG法评价针毛鳞盖蕨乙醇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含量最高(34.8%);针毛鳞盖蕨乙醇粗提物及各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5.3±0.8)μg/m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03.7±5.1)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